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课程研究

“安吉游戏”中的一日生活②丨阅读活动——以大班幼儿阅读《西游记》为例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2日

导读

“安吉游戏”课程中的阅读活动同样体现了“安吉游戏”的精神。教师关注幼儿的阅读兴趣,重视幼儿的自主阅读,鼓励幼儿记录、表达、分享。下面,让我们通过安吉县机关幼儿园两位教师围绕《西游记》组织开展的阅读活动,来感受他们是如何将阅读自然融入一日生活中的。

 

“安吉游戏”课程中的阅读活动——以大班幼儿阅读《西游记》为例

浙江安吉县机关幼儿园  王佳  徐蓓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因此,开展适宜的阅读活动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在以往的幼儿阅读活动中,一般都是教师选择图书,带着幼儿阅读或给幼儿讲其中的故事,再根据预设就相关的故事情节等进行提问。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就将图书投放在图书区,供幼儿自主阅读,很少会进行后续的反思、讨论等。

自开展“安吉游戏”后,我们将“安吉游戏”的精神渗透在阅读活动中,关注幼儿的阅读兴趣,重视幼儿的自主阅读,将阅读自然融合在一日生活中。比如,我们保障幼儿每日自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幼儿每日除了游戏、餐点、午睡等集中活动时间外,其他自由活动时间(如餐后、睡前等)都可进行自主阅读。除了相对固定的阅读区以外,我们还会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班里其他区域投放相关的图书,以及便于幼儿取用的纸笔等材料,支持幼儿阅读与记录。我们还会引导家长每日与孩子进行半小时的亲子阅读。下面我们以大班幼儿的《西游记》阅读活动为例来加以说明。

一、说说对《西游记》的已有经验

去年国庆节后,孩子们从家里带了不少图书来园,其中有几本漫画版的《西游记》。我们发现,幼儿对这几本图书的阅读频率远远高于其他图书。看来幼儿对《西游记》这部作品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对《西游记》到底了解多少呢?于是,我们在班里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班里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幼儿之前没有接触过《西游记》,但在翻阅了同伴带来的《西游记》后表现出了较浓厚的兴趣,有的幼儿还对《西游记》的内容进行了猜测。妍兮说:“我猜孙悟空和他的朋友去旅行了。他的朋友手上拿着两个小礼物,是送给小朋友的。这本书的题目是《西游记》,说明他们可能往西边去旅行。”滢滢说:“我猜《西游记》里面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的故事。孙悟空会在云朵上翻跟头,他发现有个人把唐僧的盒子抢走了,他就去追。”希希说:“我觉得《西游记》里面有很多妖怪,妖怪有很多武器。我还觉得孙悟空很厉害,他的武功很高。”还有三分之二的幼儿对《西游记》有些了解。比如,他们知道书中有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等人物,还了解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火焰山借芭蕉扇”等。

在与幼儿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喜爱《西游记》中的人物。于是,我们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你最喜欢书中的谁?”贝贝说:“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有金箍棒,金箍棒能打败坏人。他会保护师父,不让师父被妖怪抓走。他还会翻筋斗云,一个筋斗云可以飞十万八千里。”一鸣说:“我喜欢猪八戒,因为他胖胖的像一个大圆球。猪八戒还拿着大耙子打妖怪。”小尔说:“我喜欢观音菩萨,因为她头上披着头巾,很漂亮,还因为她本领比孙悟空大,很善良。”苒苒说:“我最喜欢铁扇公主,因为她的扇子力量很大,一扇熄火,二扇起风,三扇下雨,这样就可以扑灭火焰山的火。”……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都非常吸引幼儿,班里现有的漫画版《西游记》正好比较适合幼儿阅读,既然幼儿对《西游记》有浓厚的阅读兴趣,那我们就应当给予支持。

二、共读《西游记》

我们组织幼儿开展共读《西游记》活动。首先在阅读区专门设置名著类图书投放处,主要收集各种版本的《西游记》,然后与幼儿一起选择其中一本故事情节较完整且带有二维码(扫二维码可以听书中的故事)的图书,作为班级幼儿共读的书。

由于该漫画版《西游记》篇幅比较长(共32回),幼儿还要参与其他日常活动,因此我们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引导幼儿读和听,一个途径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的集体阅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对其中的一些故事内容和画面产生疑问,教师便组织大家讨论,有时幼儿也会自发开展讨论。比如,在读《收徒流沙河》这一回时,一幅沙和尚形象的图画引发了幼儿对他身份的讨论,有的说:“沙和尚不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吗?那他脖子上戴的为什么是骷髅头的项链呢?”有的说:“因为卷帘大将是他以前的身份,现在他是妖怪。”有的说:“这只是画图的人画的,他也可以画成其他样子的,与沙和尚的身份没关系。”有的说:“这个骷髅头项链只是装饰品,并不代表什么。”……另一个途径是利用午睡前的时间师幼一起听录音或由教师朗读给幼儿听。睡前听故事是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的,幼儿可以更专注地听,还可以对故事情节和画面进行联想。听的内容有时是读过的某个故事,有时是新的故事。

我们认为,幼儿“看(听)—画—说”的过程不仅是一个“信息输入—信息转化—信息输出”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转化的过程。因此,在读与听后,我们要求幼儿对自己听读过的内容以阅读笔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并进行讲述与反思。幼儿记录的是他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讲述的是其理解和梳理的故事内容,反思的内容便成为其进一步学习的关注点。

到第一学期结束时,师幼共读了《西游记》中的前19回,还剩下13回没有读。于是,我们将书中的二维码拍下并发布在班级微信群,同时告诉家长将原先的师幼共读《西游记》变为亲子阅读,支持幼儿利用寒假在家中继续阅读《西游记》。因为之前每天都有半小时左右的亲子阅读,一学期下来,家长对师幼共读形式有一定了解,所以以亲子阅读的方式支持幼儿继续读《西游记》是可行的。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幼儿同样需要记录、讲述和反思。寒假结束后,幼儿基本上读完了整本《西游记》。

三、回读《西游记》

幼儿虽然读完了《西游记》,但对《西游记》的热情并没有减退。第二学期开学后,幼儿还是经常热烈地讨论《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在倾听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幼儿对书中的某些内容不太明白,我们就根据幼儿的意愿,支持他们进行回读。比如,第32回写道:“老龟驮着取到真经返回大唐的师徒四人渡江,却在中途将师徒四人甩到了水中,打湿了经书。”有幼儿提出疑问:“为什么在还没有取到真经的时候,老龟能帮助师徒四人渡江,但是取到真经回来的时候,却把他们扔到水里了呢?”随后,幼儿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但一直没有找到答案。这时,小宇说:“我们可以再去读一读通天河的故事,肯定能找到答案。”于是,我们就和幼儿共同回读了那部分内容,才知道原来是唐僧师徒曾经答应过老龟,在取到真经之后会帮老龟询问它什么时候能修炼成人,但是最后他们把这件事忘记了,惹恼了老龟。又如,在《收徒高老庄》中,猪八戒称呼孙悟空为“弼马温”,这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猪八戒怎么会知道孙悟空有个外号叫‘弼马温’呢?他们之前又不认识。”为此,师幼又回读了《悟空闹天宫》的故事,但没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幼儿猜测,可能是500年前孙悟空在天庭当弼马温时,猪八戒也在天庭当天蓬元帅,他们是同事,那时候就认识了。

讨论中,孩子们还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妖怪为什么是神仙的坐骑?”“金箍棒是东海龙王的,为什么孙悟空可以控制它,东海龙王却不能控制它呢?”“为什么孙悟空不害怕太上老君八卦炉里的火,却害怕红孩儿吐出来的火?”“取到真经以后他们去了哪里?”等等。这些问题有些通过回读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有些则无法在书中找到答案。于是,我们收集了相关问题,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分享、讨论活动,最后形成相应的讨论主题墙。

四、续编《西游记》

“取得真经以后他们去了哪里?”这一问题激发了幼儿续编《西游记》的愿望,张静远便是其中之一。有一次,张静远对我们说:“老师,我想创作一本自己的《西游记》,讲唐僧他们取经之后的故事。”我们说:“好呀!老师很期待你的故事呢!”于是,张静远开始创作他的《西游记》,并把自己创作的故事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他每画好一回故事都会讲给教师听,我们则帮他记录。后来,张静远的创作速度越来越快,有时候我们来不及帮他记录。所以在征得张静远同意后,我们采用录音的方式帮他记录。

对照创造文学想象的核心经验,我们发现张静远的创作基本处于创造文学想象的稳定和拓展阶段了。比如,张静远续编的《西游记》的前五回内容分别是《八戒摘果》《掉入陷阱》《悟空求助》《天兵来援》《救得八戒》,其中第四回的内容是:“猪八戒和天兵天将都渴了,他们来到饮料机旁点了很多饮料。他们喝得正欢时,忽然猪八戒就被电击了,原来是机器人(饮料机)发出了电流,猪八戒命令天兵天将破坏机器人。天兵天将冲了上去,把机器人打(砸)出了一个大洞。机器人很生气,就转换成了战斗模式,喷出了10个机器人,把(一部分)天兵天将打死了。剩下的天兵天将开(来)了消防车,把10个机器人(的电路)弄短路了。饮料机又喷出了很多饮料和几个机器人,天兵天将准备了炸弹朝饮料机喷(射)去,饮料机爆炸了,饮料洒了。(这时,)从饮料机里喷出了几颗泡泡糖,机器人粘住了,他们(猪八戒和被打死的天兵天将)立刻复活了。”

张静远续编的是唐僧他们取经之后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续编故事中有些情节、物品的设置以及人物特征的描述都与原著有关联,比如取经、求助神仙等都是原著中的情节。张静远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形成了新的故事。每个故事之间都有因果关系或内在联系,一环扣一环,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且有逻辑。

五、分享续编的《西游记》

在张静远的带动下,有更多的幼儿加入续编《西游记》的队伍,有的幼儿是根据自己读过的意犹未尽的一个故事进行续编的,有的幼儿是接着故事的结尾进行续编的。比如,妍兮续编的《西游记续》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取经返回大唐后的故事;子鑫续编的《沙漠历险记》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在沙漠历险的故事;茗萱续编的《收服大白鹅》讲述的是唐僧又收了一位新徒弟——大白鹅的故事;唏灿续编的《西游记2》讲述的是孙悟空取经回来后又去找了菩提老祖的故事,传递了浓浓的师徒情。我们觉得孩子们续编的故事都很精彩,便多次组织幼儿开展集中分享活动。在分享过程中,幼儿会对同伴创编的故事情节、人物、画面等进行讨论,有时也会提出疑问和改进建议。比如,在分享妍兮续编的《西游记续》时,苏桓对其中一幅画提出疑问:“为什么唐僧的脸半边是红色的?”妍兮回答道:“唐僧的帽子上有飘带,飘到脸上去了。”苏桓接着问:“那旁边的那根没有在脸上的飘带为什么是黄色的呢?”妍兮又回答道:“是因为橘色和黄色放到一块不怎么分得出来,所以我就用红色代替了。”


六、创编故事书

分享活动再度激发了幼儿对创编故事的兴趣,他们在续编《西游记》的同时也创编了其他的故事,并且形成了故事书。

起初,大多数幼儿都会把自己创编的故事画在一张A4纸上。有一天,张静远拿着两张A4纸说:“我可以把两张纸连接起来吗?一张纸画不下我想画的内容了。”我们表示赞同,并与他一起把两张A4纸连接了起来。此后,张静远画的故事内容越来越丰富,连接起来的A4纸也越来越长,他把自己创编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我们边听边帮他记录。于是,一本有千余字的故事连环画《神珠争夺战》诞生了。我们将它展示在阅读区的墙面上。这不仅引来了许多幼儿的关注、学习,更吸引了来园参观的专家、教师、家长的目光,并得到了他们的赞赏。

不久以后,幼儿又创编了情节比较丰富的故事,并使用比较小的纸张把故事画下来,一般一个故事需十几张甚至几十张纸,我们便帮助他们把这些画纸编上页码、装订成册,形成小人书,如苏桓创编的《擎天柱大冒险》、奕妍创编的《种草莓》、梦淇创编的《王宫》、芷萱创编的《葡萄长大了》、昶宇创编的《火柴人生火》等。张静远一个人创编了《火中山》(三季)《猫和老鼠》《口袋神探》等近20本小人书。幼儿创编的故事都精彩无比。

我们体会到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及时对幼儿进行肯定和鼓励是很重要的,而展示、欣赏他们的成果就是最好的鼓励。因此,在睡前环节,我们用读幼儿创编的故事代替了读绘本,让幼儿听着自己创编的故事入睡,体验成为“小小创作家”的乐趣。

感悟

在长达一年的阅读中,我们见证了幼儿的成长。在日复一日的阅读活动中,我们与家长相互配合,追随幼儿的阅读兴趣,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支持幼儿的阅读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以下几点感悟。

在观察基础上给予支持。观察是了解幼儿的基础,也只有在观察幼儿的行为之后,教师才能给予适宜的支持。比如,在发现幼儿对《西游记》感兴趣时,教师就及时创设相应的阅读区域、投放相关图书,并和幼儿共读;当幼儿有续编故事的意愿时,教师就通过提供各种纸笔、保障倾听与记录的时间、组织多次讨论等方式给予支持。

重过程轻结果。教师应该多关注幼儿学习、创造的过程而非结果。在传统的阅读活动中,教师经常会在让幼儿观察书中的图画或给幼儿讲故事后,问幼儿:“你知道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这固然是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但教师往往带着预期的答案,想要的只是结果。其实,幼儿创作、表达的过程才是更值得关注的。

鼓励表现和表达。除了支持幼儿记录、表达、分享,教师还应鼓励、支持幼儿在游戏中对作品进行表现、表达,满足幼儿想象和创造的需求。比如,在爬网区,幼儿经常会披着纱巾或拿着剑扮演皇帝或将军;在沙水区,幼儿会搭一个城墙,说是《火中山》中写到的城墙……对幼儿这些自主的表现、表达行为,教师都会给予肯定和支持。


/浙江安吉县幼儿教育研究中心

文章原载于《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21年第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