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课程研究

“安吉游戏”中的教与学③ 对“安吉游戏”中幼儿科学学习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30日
作者:浙江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王 珍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21年第7、8期

导读

“安吉游戏”中生动的科学学习场景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欣喜,更是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的改变。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幼教教研员王珍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对幼儿游戏中的科学学习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安吉游戏”中幼儿科学学习的思考

浙江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王  珍

每当谈起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话题时,我总会想起自己曾经展示过的科学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当时觉得自己设计的活动非常合理,现在想想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安吉游戏”的实践让我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科学学习有了更多的观察和思考。

关于“斜坡滚动”的故事

2006年,在一次园级“集体教学活动”评比中,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斜坡滚动”。我设计了3个光滑度不一样的斜面,准备让孩子们用乒乓球在3个斜面上滚动,从而发现球在越光滑的斜面滚动速度越快的物理原理。当时,我在制作材料上花了不少功夫,对木板的长度及斜面的坡度也做了“合理”设计,经过反复尝试、调整才制作完成。可在试教时,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有的幼儿只顾让兵乓球滚下来,没有去观察、比较球每次滚动的速度;有的幼儿为了让球滚得快一点,就用力推球或从斜面的中间位置开始滚球,导致得出的结论有误;球滚到各处,孩子们满地找球,影响了教学秩序。于是,我增加了猜想和记录环节,让孩子们带着验证的任务去操作;我还制定了比赛规则,在同一起点同时放手,让乒乓球自然滚动;我还在斜面底部放了一个纸盒,用来接住滚下来的兵乓球。

自实施“安吉游戏”以来,我看到了孩子们很多类似“斜坡滚动”的游戏。例如,在沙池里,他们把管槽连接成斜坡,用水龙头里的水顺着管槽把球冲下去;在山坡上,他们把轮胎滚进山坡下面的滚筒里;在操场上,他们用木板和木块搭各种各样的斜坡,让圆柱体积木等滚下去击倒放在斜坡上的障碍物……台阶、箱子、轮胎、滚筒、梯子、木板、板凳、垫子等都可以成为孩子们搭建斜坡的材料。他们对“斜坡滚动”探究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入程度远远超出了我当初的设计。他们会用篮球、足球、轮胎、圆柱体积木等不同的滚动物尝试,会自主制定竞赛规则,会设置各种障碍物观察滚动结果,会调整斜坡的坡度以改变滚动物的冲击力,还会研究如何让滚动物的滚动方向发生改变。

关于“分类”的故事

数学教学活动也是我曾经展示比较多的,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次中班数学教学活动“饮料超市”。秉承着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的理念,当时我设计了可以移动的超市货架,以及不同口味、包装的“饮料”。孩子们的操作任务之一是整理货架,以方便顾客选择。幼儿分组操作时,分别按照饮料的口味或者包装的形状进行分类。操作任务之二是改造货架,帮助幼儿学习按照两个维度进行分类。这次教学活动当时颇受好评。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同时,我还在班级区角里投放了很多学习分类的材料,如花瓣、花蕊的颜色、形状不一样的“花朵”,让孩子们把它们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分别种在花盆里。

“安吉游戏”中,孩子们的分类学习让我大开眼界。我曾观察到这样的场景:中班的孩子用轮胎和梯子搭了一副跷跷板,两个人玩了一会儿后,过来了五六个孩子,和他们一起游戏。孩子们每4个一组轮流游戏。先是自由组队玩,后来大家都抢着要和小怡一个队。小贝说:“那就5岁的和5岁的一队,6岁的和6岁的一队。”大家都同意,结果每次都是5岁这队轻了。后来他们又决定个子高的一队,个子矮的一队,结果每次都是个子高的这队重。然后他们又调整了好几次,如一个个子高的对两个个子矮的;一个个子高、一个个子矮对三个个子矮的;两个个子高的对三个个子矮的……游戏中包含了孩子们对数的认识、对重量的感受、对分类的理解和运用等学习,体现他们已经能够根据具体事物形成类别,以及处理一个类别内及不同类别间的关系,其中包含逻辑思维、推理等学习。其实在“安吉游戏”中,孩子们的分类学习每天都在发生,像如何整理大量的游戏材料,是幼儿在游戏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孩子们分类整理、运送材料,按照标记对应地摆放材料,都有分类学习的内容。

我的思考

“安吉游戏”实施以来,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我常常会对自己过去的做法进行反思。比如,看到大班幼儿在游戏时把装满水的气球放到盛了半桶水的水桶里会发生喷水现象,我联想到自己曾经让幼儿做水果沉浮的实验,当时我只关注让幼儿发现有些水果会浮、有些水果会沉的现象,而对孩子们发现的有的水果浮在水面、有的水果浮在水中间的现象不予理会,甚至还悄悄地拿走浮在水中间的水果,不希望被幼儿发现这一现象。如今孩子们讨论的是:是否因为桶里的水产生的力量与气球里的水产生的力量相互作用,导致气球喷水?在探究水的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关注物体的沉浮,还对水的浮力、压力、压强等感到好奇,并进行深入探究。

又如,看到小班幼儿用依次摆放一块正方形、两块三角形、三块半圆形积木的方法搭建“围墙”时,我联想到自己曾经辛苦地画了各种排序方式的项链示范图,让幼儿照着样子穿珠子来学习模式。现在的小班幼儿在游戏中早已学会用各种模式进行搭建。总之,孩子们在游戏中生动的科学学习场景带给我的不仅是震撼,更是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的改变。

1.“安吉游戏”中的科学学习摆脱了教师的限制

虽然教师比较擅长从幼儿的生活和教师指导用书中,寻找适合幼儿经验的学习内容,但这依然是成人主导的,以致于幼儿的科学学习内容始终都是在教师的把握中。教师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关注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内容。然而,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兴趣点远比成人要广泛和多样,并且每个幼儿的兴趣点并不相同。

“安吉游戏”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自然物和空间,广泛地增加幼儿亲近自然、探究自然的机会。自然界的生物吸引着幼儿,引发他们近距离地观察动、植物,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探索和发现。“安吉游戏”还创设了丰富多元的物质环境,充分满足幼儿亲身操作、直接感知的需求。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及周围环境的探究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幼儿生来就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对周围的世界有很强的好奇心。“安吉游戏”提供了丰富、刺激的环境以回应与支持幼儿的好奇和兴趣,这些都是教师无法设计的。“安吉游戏”中的科学学习内容是在每个幼儿所接触的事物、所经历的事件中自然形成的。比如,就木板这一材料来说,有的幼儿把它和积木组合搭建平台,为了不让平台倒塌,他们不断地探索如何稳固的问题;有的幼儿想办法用各种材料固定木板的一端,做成一个跳板,探索杠杆原理;有的幼儿用木板当测量工具;有的幼儿研究如何用木板搭成一艘长方形的“飞船”等。游戏就像一个开放的实验室,让幼儿去操作、去实验、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用自己的方式体验探究过程,提升探究能力。

教师对探究材料和探究过程的设计给幼儿限定了框架,为实现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师控制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让幼儿在限定的范围里操作,去发现教师想要他们发现的内容,获得教师想要他们获得的认知。教师让幼儿操作只是为了调动他们的兴趣,并不是为了让他们体验过程,也不是为了引发他们的探究。

就像我在设计“斜坡滚动”活动时,木板的长短、斜坡的坡度、外力的作用、滚动物的结构等被我控制的变量,都是真实情境中影响滚动速度的因素,我剥夺了幼儿的探究机会。教师设计的实验是为了得到答案,而幼儿自己的游戏是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安吉游戏”中的科学学习内容和目标隐藏在材料以及材料提供的方式中,给幼儿纯粹“玩”的机会,幼儿在对具体事物进行摆弄、操作中不断产生问题,探索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的游戏和探究相互交织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探究,不是为了探究教师需要的问题,寻找教师需要的答案。

在游戏中,他们不断地试错、调整,获得了丰富的体验,也发展了探究能力。“安吉游戏”中有各种不同颜色、大小、形状、重量、质地的材料,如梯子、木箱、绳索、垫子、木块、滚筒等,当幼儿在操作这些材料时,他们既关注物体的多样性,也关注某个物体本身的特性。孩子们还对水会往下流、有些东西在水里会沉下去、有些东西在水里会浮上来、天气冷了水会结冰等现象都有感知。在游戏中,幼儿对怎样让材料动起来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推、拉等外力,使材料动起来或者改变材料的运动方向。比如,他们搭建不同的斜坡,让轮胎、滚筒、球滚落,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建立起了关于物体为什么会运动以及如何运动的“朴素理论”。

2.“安吉游戏”中的科学学习避免了探究的割裂

游戏中的探究是主动、持续的。幼儿在“安吉游戏”中的科学学习,不是通过单个活动建立经验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探究,幼儿是通过自己对周围物质世界的探究获得经验的,探究的内容是各领域整合的。在“安吉游戏”中,在相对固定的游戏场地内,幼儿的游戏、探究会持续较长的时间,玩法会不断变化。

比如,在玩跷跷板的过程中,幼儿从一人一端玩到一端人多一端人少,再到一端人坐着不动一端人抖动,再到一端坐人一端放物,再到玩“一端固定一端翘起的跳水炸弹”,等等。虽然玩法在不断变化,但是关于力和平衡的探究一直贯穿其中。

又如,孩子们在玩滑索时,先按传统的玩法重复地玩,感受下滑的速度。后来他们发现身体的姿态和脚的摆放位置都会影响下滑的速度,便在下滑时做出各种身体姿态以调控速度。再后来他们还发现到达终点时会产生回弹,以及不同的幼儿回弹的距离不一样等现象。接下来,孩子们的玩法更多样了,比如,增加人数一起滑,设置撞击物以加大难度,测量每个人回弹的距离等。游戏玩法的变化是孩子们探究滑索产生的力的作用的过程,涉及惯性、重心、冲击力、摩擦力、测量及数量关系等经验。游戏满足了幼儿持续探究的需求,他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探究、调整中积累经验,这些经验支持他们改变游戏的玩法,提升游戏的难度,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调动原有经验,又不断获得新经验。

幼儿发现事物间异同和联系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幼儿的经验不是一次探究就能习得的,而是在不同情境中反复感知、体验才习得的。在“安吉游戏”中,幼儿有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迁移、运用经验,有利于幼儿深入理解和不断拓展经验,提升探究的兴趣与能力。

比如,孩子们在滚轮胎时,积累了滚动物受到外力会改变运动方向等经验,所以他们在设计小球转弯轨道时,会在转弯处设置受力点以使小球转弯。因为孩子们对冲击力、摩擦力等有了感性经验,所以他们能运用这些经验创造新的玩法,而新玩法又能引发新的探究。

又如,孩子们在玩积木时,发现正方形的四个边是一样长的,两个正方形合起来是一个长方形,两个小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等等。这样,他们对图形间的关系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小班幼儿在搭建地板时,发现120厘米长的木板没有了,就马上找来三块40厘米长的木板替代。大班幼儿知道只要处理好长方形木块的角度关系,就能搭出圆形的“家”。这些都是幼儿从游戏中积累的经验。幼儿对各种材料的操作,能加深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游戏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有助于幼儿积累数学经验并融会贯通。

3.“安吉游戏”中的科学学习关注了幼儿思维的发展

游戏中通过操作材料获得直接经验很重要,但这并不够,幼儿还需要对游戏进行反思。在“安吉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反思、描述、记录游戏经历,幼儿可以通过口述、绘画等来描述和记录游戏过程。教师除了倾听幼儿的叙述,还会帮助他们进行记录。

在游戏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疑问直接进行实验,如在玩沙池游戏时,幼儿思考的是“我怎样从这个管子里得到水”,于是他进行了假设并实验。有时,幼儿的问题体现在他的行为中,如让球滚落前,幼儿认真地调整坡度使其更陡,这时他可能正想知道“如果坡道更陡将会发生什么”。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游戏提供了很多让他们反复操作的机会,他们便会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如:“为什么我的球从斜坡上滚下来有时会转弯,有时不会转弯?”“为什么我的沙子蛋糕会倒塌?”等等。

“安吉游戏”给幼儿提供了大量记录和表达的机会,让幼儿回顾自己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思考和调整策略、解决问题等过程,这也是幼儿梳理思维、建构经验的过程。教师除了现场观察幼儿的游戏,也需要从幼儿的记录中进一步获取信息,解读幼儿的兴趣、及探究的过程和幼儿经验的发展水平。教师拥有科学素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做与幼儿保持同频共振的同行者。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更加深切地了解材料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更好地解读幼儿的学习,看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水平,实现看懂幼儿、与幼儿共同成长的目标。

“安吉游戏”鼓励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有组织的大组和小组讨论。这种讨论很重要,能帮助幼儿用语言阐明其思想,用证据支持其不断发展想法。教师以问题为切入口,引发幼儿思考和解释他们所看到的现象,帮助幼儿梳理因果关系、寻找规律,鼓励幼儿寻找他们的经验与他们关于事情是怎样发生、为什么会发生等观点之间的联系。这不但能提升幼儿的理解力,而且可能找到更多的机会扩展幼儿的探究活动。

例如,在“斜坡上滚轮胎”的游戏分享中,有幼儿提出为什么木板容易倒掉,其他幼儿认为轮胎太重、太大了,人推轮胎的力量太大了,斜坡的坡度太大了,轮胎滚动的速度太快了,都会使木板倒掉,另外,如果木板本来是歪的就容易倒,轮胎滚歪时也会把木板带倒,等等。幼儿的分析是基于游戏中积累的经验。

在集体中交流经验及想法,可以使幼儿辨证地、深入地思考。例如,在“玩滑索时为什么扔不上滑轮把手”的讨论中,孩子们不仅能从滑索是倾斜设置的、把手需要从低处往高处扔等角度分析问题,还能从扔的力气大小、自身的身高、扔的起点等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给幼儿答案并不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寻找答案也不是幼儿的任务。教师更重要的作用是,以幼儿游戏的真实情境为讨论素材,把幼儿的问题作为进一步探究的出发点,通过深入的讨论激发幼儿的思考,引出幼儿的“朴素理论”,让幼儿之间相互启发,从而使游戏探究成为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使幼儿比较模糊的感知体验变为清晰思考、高效表达的过程。

 

/浙江安吉县幼儿教育研究中心

 

文章原载于《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21年第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