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家园共建

主题活动中的家园共育模式初探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10日
作者:北京市朝阳区枣营幼儿园 林莉     来源:《学前教育》幼教版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家长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家长是幼儿园服务的对象,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伙伴。

近年来,围绕我园开展的一系列全园性主题活动,我们探索主题活动中的家园共育模式和策略,与家长在对话、亲历和互动中共同成长,营造合作型家园共育关系。这里所指的全园性主题活动,是我园为贯彻落实《指南》精神所开展的以幼儿为主体的,全园围绕共同的主题所开展的综合性活动。依据幼儿发展特点与规律,我们按照“兴趣——经验——能力——习惯”的线索开展主题活动,而在主题活动中的家园共育,也与这个推进线索彼此呼应。

在这里,以“我喜欢 希望你也喜欢”阅读分享活动和“我们自己的图画书”自制图画书活动的开展为例,阐述主题活动中的家园共育。

 

活动前期

 

按照主题推进线索,活动前期,我们重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丰富相关认知经验,家园共育工作则重在交流和培训,引领家长初步了解活动,愿意参与活动。

1.让孩子做家园对话的桥梁

让孩子做家园对话的桥梁,并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做“传声筒”,向家长转述老师的要求。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有丰富的经验和感受,让孩子们介绍活动内容,自主表达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更能吸引家长了解和参与到活动中。

例如,幼儿园要开展“我喜欢 希望你也喜欢”的阅读分享活动了,对没有阅读分享经验的小班幼儿而言,爸爸妈妈就是很好的分享对象。小班教师在主题活动中特别设计了“爸爸妈妈一起读”的板块,和孩子们共同讨论和爸爸妈妈读书时的感受是什么,想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什么书,怎样请爸爸妈妈和自己一起读书,什么时候可以一起读书等问题,孩子们回家后和父母交流这些话题,有效激发了家长亲子共读的愿望和责任感。中班、大班也都结合本年龄段的相关内容,和父母就主题活动的开展做了相应的交流。

2.开好专题家长会

召开专题家长会的目的,一是系统介绍主题活动的理念与进展;二是对家长进行专业的引领,使家长能更好地投入到主题活动中,实现家园共育。在自制图画书活动中,针对过去自制图画书中存在的家长认为自制图画书是任务和负担,不够重视,或者自制过程中家长包办代替过多、孩子没有表达自己想法和需求的机会等问题,我们在自制图画书活动前期,发起了“全身心陪伴一刻钟”的活动倡议,引导家长关注和陪伴幼儿,了解孩子想法。接着,又进行了专题的分年龄段家长会。家长会上,首先由主任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以研究和数据说明自制图画书对于不同年龄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并结合年龄特点以案例的形式给出了具体的教育建议;随后,各班班长又向家长们展示了孩子们在幼儿园自制的图画书作品,介绍孩子的想法和创意,给家长以启发。针对专题活动开展的家长会,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以实践研究结果提升家长理念,以具体的案例和建议指导家长行为,有效推动了活动的开展。

 

活动现场

 

在各班分别开展全园性主题活动一段时间后,我们一般会安排一次全园性的开放活动,让孩子进一步通过直接感知、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学习。如阅读分享主题,在大型活动当天,孩子们打破班级的界限,与全园小朋友共同分享自己喜欢的图画书。这时,家长多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之中,亲身感受孩子的成长。

1.问卷引领看什么

家长问卷不仅是单向的信息收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同样也可以渗透其中,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在开放活动当天,我们提前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并由教师向家长做问卷说明。因为在问卷里,我们既设计有了解家长对于活动当天效果的评价和反馈的条目,又有如“在今天的开放活动中,孩子们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和别的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图画书”这样的提问,实际上是帮助家长明确在开放活动中的观察重点,潜移默化地引领家长更加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2.眼见为实有触动

活动当天,家长志愿者的工作,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不包办替代,不直接帮忙,不直接指示怎么做,这既是我们和家长在活动前的“约法三章”,也是老师们在活动中给家长树立的教育榜样。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想法,相信孩子的能力,当耐心等待和观察后家长们会发现:孩子们在活动中所习得和运用的能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热心的家长志愿者们,还将孩子活动的现场上传到微信群中,让不能参加活动的家长能够及时了解情况。也难怪参加活动后家长们纷纷感叹:“只有亲眼见了,亲身经历了,才更能了解幼儿园活动的目的和效果,才更明白老师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理解基础上的口口相传,更有感染力,而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更是家长们参与到家园共育中的最好激励。

3.互动对话成共鸣

活动结束后,我们立即围绕主题活动开展由家长、教师、主任和园长多方参与的座谈会。座谈的基本议题一般包括活动的理念是否可行,在活动中看到的孩子表现,家长在活动中的想法和感受,对幼儿园的建议,育儿的困惑等。刚刚亲历完活动,家长的感受是最为新鲜和深刻的。及时的家长座谈,能避免有效信息随时间流逝而流失,容易形成家长之间的共鸣,也便于家长间好的育儿方法的交流。如图书分享会后的座谈,有家长谈到“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很自然”“投入,专注,敢表现”,很快引起了家长们的共鸣,纷纷谈到自己的观察发现,并与之前孩子在家的情况进行对比。活动后的现场座谈,结合亲眼所见进行理念的提升和方法的引领,家长们有感而发,对家园共育工作也进一步认可和支持。

 

活动延伸

 

按照主题活动推进线索,大型活动后,重在引导孩子将在主题活动中的收获坚持下来,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家园工作也相应地强调家长进行相应主题亲子互动的自发性、自主性,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自觉。

如在全园的阅读分享会后,班级内通过每天的阅读时间、图书区的好书推荐等形式继续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同时,我们也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分享会后你想看什么书了,有什么办法可以看到”等问题,并将孩子们的问题设计成表格,带回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付诸实践。家长或带着孩子上网查询和订购,或去各类图书馆借阅,或在家庭间互相借阅。更有家长在教师的引领下,利用晒书房、荔枝FMAPP软件,建立起班级间的网络共享资源,轮流讲述绘本故事。坚持阅读、亲子阅读,越来越成为家长们自发自觉的行为,进而形成了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如何促进家长将活动当天的触动转化为长期的行动,除了动机的激发,还需要方法的指导和氛围的营造:一是继续发挥孩子的桥梁作用,二是给家长具体的建议,三是家长教育资源的继续开发与利用。

 

以尊重的态度与家长沟通,以专业的引领转变家长观念,更以研究的精神帮助家长获得适宜而有效的家教方式,就像家长们说的那样,“孩子们的变化使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园里的活动更让我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