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师幼互动

老师,莫让回应束缚了手脚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1日
作者:刘武贇     来源:《幼教博览》2016年第4期
      回应是指对幼儿的需求和兴趣用恰当的方式给予适宜的应应策略,及时做出回应,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活动的目标是回应的方向

      目的性和计划性是集体教学活动的主要特怔,目标达成度是检验活动成效的主要指标,因此,教学目标是回应的归宿,是观察倾听的重点。
      增强目标意识的主要途径是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各领域的教学目标。只有对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各领域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教师的回应才能适宜。


课前预设是现场回应的前提

       关注回应、关注生成并不是削弱预设的作用,相反地,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吃”透教案,才能应万变。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使每个活动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因此预设主要的回应思路和策略显得很有必要。针对一些关键问题,估计孩子可能出现的回答,并预设一些引导的方法。
      有效预设的关键是了解孩子。因为不同孩子的思维特点、性格特征、兴趣、原有知识经验有很大差异,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同一个问题,能力强的孩子可能回答得很轻松,但对能力弱的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若教师没有根据这些差异进行理性分析,盲目预设,就会缺乏针对性。
      有效预设的另一关键是经验积累。熟能生巧,聚沙成塔,只有经常反思,才能在经验与教训中形成教学机智。


灵活运用是有效回应的保障

      在研训活动的高频刺激下,可能会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如将回应简单地理解为语言的互动,以及出现每答必应的现象,其结果不但没有起到该有的提炼、升华、启示等作用,反而影响了活动的进程。事实上,回应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无答、不答、体态语回应等也都会在特定的情境下发挥作用。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更要善于运用支持性体态语回应:表情(微笑、肯定的眼神)、身体动作(点头、大拇指、摸摸孩子的脸、亲亲孩子、拥抱)。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有效的预设和回应是发现美景的金钥匙,只有多尝试勤反思,才能不为其所缚,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