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家园共建

聚焦问题,借助互助,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组建班级家长工作新平台的实践研究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21日
作者:程妃     来源:杭州市西湖区枫华府第幼儿园
幼儿园老师如何开展家长工作,直接影响到班级工作的质量,影响孩子发展的进程。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述:“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寥寥几句,为我们指明了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向:幼儿园不仅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更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帮助家长提升家教水平也要纳入到我们班级家长工作中来。然而,目前的班级家长工作在指导提高家长教育能力方面做的很少,也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目前幼儿园开展班级家长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学习,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家长资源,注重家园共育,并将班级家长工作的内容纳入到班级工作中去。目前,班级开展家园共育的形式很多,但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共育上的参与程度是不同的,大致上分以下几种:

类别
具体形式
教师参与部分
家长参与部分
 
日常交流
口头交流、
书面通知等
请您配合
日常琐碎交流
配合教师
日常琐碎交流
 
家长园地
育儿宝典、家园沟通、新本领等
张贴宣传理论、幼儿近期作品或发展内容等
部分家长阅读
 
网络信息
平台
QQ、短信、电话
网站、论坛等
主要反映孩子在园情况交流讨论一些亲子活动
反映孩子在家情况,交流讨论
 
家长活动
家长会
传递教育理念、介绍班级工作、幼儿情况等
听听看看
 
 
家长开放日
现场展现幼儿在园活动情况
听听看看
 
亲子活动
组织或参与活动
组织或参与活动

表一:班级家长工作现状表
表一中的各种形式对当今幼教界班级家长工作的开展功不可没,每一个类别的家长工作形式都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然而,当我们仔细比较后却发现以下问题:
1.家长工作中教师沟通交流的多,指导引领的少;在园情况反馈多,问题针对的少。
2.在活动中教师主导的多,家长主动参与的少;教师与家长单向交流多,家长间互动的少。
3.活动形式零星平面的多,系统深入的少;家长听听看看的多,说说做做的少。
 
      当家长只是作为一个“配合者”,就会听到这样的话“这个作业是布置给孩子还不如说是布置给家长的!”,家长没有主动性可言;当家长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那自然可以双手环臂从局外人的角度来评价你的工作;当家长只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却从未得到相应的指导,尤其是听到“告状”的言语时,他将对教师渐渐地失了信心。改变班级家长工作中的教师家长“六多六少”的不和谐关系,成为当务之急。
 
二、什么是家长互助团
基于目前各项班级家长工作中的家长主动参与少、教师指导少、问题持续聚焦少的这些现状,作者设计并组织开展了家长互助团的活动。
什么是家长互助团呢?家长互助团,是在团体情景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家长工作的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家长之间的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调整和改善与孩子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提高家庭教养能力的过程。
家长互助团是在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上组织和实施的,它具有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
 
三、如何开展家长互助团
开展家长互助团的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因此它的准备显得非常重要。接下来,本文将结合笔者在班内开展家长互助团的具体情况来介绍互助团的具体操作流程。
 
(一)充分的准备,掀开第一乐章。
1.聚焦家教问题,确定主题和目标。
家长互助团是为家长服务的,因此,在制定互助团的方案之前首先要考虑家长在家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平时和家长交流的经验确定,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需求,从而确定主题和目标。例如,在托班第二学期末向全班孩子的家长发放了“近期,您在孩子的教育教养的过程中,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的问卷,结果显示,47%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家的吃饭习惯不好,我们就可以把主题聚焦在“把吃饭当成自己的事”上。
2.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家长互助团方案设计。
明确目标后,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为方案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要了解和搜集家长、其他教师处理相关问题的经验。考虑有哪些需要注意避免的问题,确定每个活动每个环节的重点。
3.海报宣传,家长自愿报名很关键。
海报可以采取多种,可挂在班级论坛上,也可贴在教室门口,广而告之。这里提到的自愿报名是关键,当家长是自愿报名而非受到当面邀请时,改变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愿望就越强烈。
 
(二)开展家长互助团的主题活动,进入第二乐章。
本班在今年4月开展了一次以“给孩子一个榜样,一种力量”的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家长互助团活动,这个主题活动由两次活动组成,相隔一周,每次活动约一个半小时。以下内容主要围绕该主题介绍。
1.说明规范,澄清目标——避免“糊里糊涂”参加的家长。
宣读活动规范也是必不可少的。规范中真诚、保密、尊重、广泛交流的要求有助于营造一个安全、积极的氛围。另外,对活动秩序也提了要求,保证互助团的顺利开展。
家长互助团是一个新的形式,虽然海报中有相关内容介绍,但家长们对互助团的认识仍然模糊。因此,主持者首先介绍互助团的概况,概况包含:主题、活动次数、每次时间、开始结束时间、主题由来等,通过这些介绍,家长对活动心中有“底”。
师:您对本次活动的期待是什么?
家长:我觉得我的女儿脾气太差了,很容易发脾气,我想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能够知道我的女儿发脾气的时候,我能够怎么做。
师:你的女儿经常发脾气吗?
家长:是的,尤其是(在)家里,(孩子)不好好吃饭,晚上一吃饭,我们就头痛,看到她跑来跑去,叫了半天都不理,火气就上来了!
师:管理情绪需要作出很多努力,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你看,在最近这段时间就把目标定在孩子吃饭不好好吃时,自我情绪管理及应对上有所提升,你觉得怎么样?
家长:是的。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家里人都要轻松很多。而确实我也觉得自己身上也需要改变很多。
活动开始部分,让每位家长说说各自的期待,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家长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帮助家长澄清目标,使家长了解自己真正期望达成的目标,什么是短期可以做到的,什么是需要长远进行的。当家长意识到愿望是有步骤、有可行性时,更愿意萌生改变自己的认识。
2.游戏——体验式的活动在成人中也很有效。
游戏的趣味性、参与性不仅吸引着孩子,同时也吸引着成人。在情绪管理主题中的第一次活动中,为了让家长们体验积极地情绪,开展了“戴高帽”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每个成员互相赞赏,体验了一把被表扬的感觉,还从中得出了不少感悟。游戏后家长们分享道:
甜甜妈妈(笑着说):刚刚被夸的时候,真的很开心,呵呵。
师:是啊,听到表扬心情会舒畅。孩子们也跟我们一样,更欢听鼓励的话。
莹莹爸爸:我也觉得很满意。
师:那么第一次被表扬时,你觉得不够满意,是因为什么呢?
莹莹爸爸(若有所思):第一次(被表扬时),我觉得还没有说到点子上吧。
师:原来,不是所有的表扬对方都会听得舒服啊!
方方妈妈(立刻接上):是的是的!孩子很敏感,他能够听出你是虚伪的!我有一次……
每位家长都参与到分享中来,游戏结束后,急切地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时,教师(主持者)需要做的是将家长说的观点提炼出来,拓展队员的思路,引发更多人的思考。游戏活动作为一个始发站,让大家在同一个起点上,都有话可说。同时,“戴高帽”的游戏,在家长体验积极情绪的同时,彼此间也拉近了心灵的距离,团队的宽松、彼此接纳的氛围由此产生。
3.多媒体——打通多种感官通道的途径。
多媒体因为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在活动中合适的使用,可以对主题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它的画面、声音,对成员的视觉、听觉传递了丰富的信息。当然,多媒体的应用并不是必须的。
在情绪管理主题活动中,链接了一段《垂直极限》中的电影片段。短短的五分钟,让团员们深刻体验了轻松、高兴、紧张、惊慌、绝望……这些情绪体验,家长们的情绪随着电影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而变化。除了情绪体验外,团员们在分享中还获得了一个关键的认识——情绪是人的反应,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只能通过一些策略来管理情绪。这个认识的获得,对于接下来的活动的方向也有积极意义。
4.案例分享——直接指向家长所遇的问题情境。
家长参与活动,其中很大一个目的就是解决现实生活情境中遇到的问题。借助案例分享,以案例做引子,引发家长就案例进行讨论,从而指导解决真实的情境问题。案例的作用在于:第一,家长有话题可以讨论。家长可以从案例入手,避免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第二,案例选择上需要典型,符合家长的需求,尤其是参与活动的家长的需求。分析典型性的案例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有直接指导意义,家长投入度高。第三,案例分享,互动是关键。成员间的互动可以帮助问题解决。
在“给孩子一个榜样,一种力量”的情绪管理主题中,以《不肯吃饭的兵兵》为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一看完案例,甜甜妈妈就主动发言:“我的女儿跟案例中说的一摸一样,可以直接把案例换成《不肯吃饭的甜甜》。”其他家长都笑了。
甜甜妈妈继续说:“这个问题真的很头痛,弄得我们一家人都吃不好饭。”
方方妈妈热情地说:“以前我们家儿子也这样,后来……”
甜甜妈妈听了又述起苦来:“没有用的,我们一开始也这样做,可是后来外婆来了,就由着她,再后来,奶奶也松懈了……”
教师:“最后只有你一个人坚持了?挺不容易的!”
方方妈妈又真诚地说:“家里人意见一致真的很重要,为这个问题,我还和我婆婆吵过架……”
由于案例典型地符合家长的现实生活,家长们讨论的非常激烈。这个时候,家长之间的互动显得格外生动,时时迸发出“火花”。成员以“过来人”的身份讲述好的办法,是家长更容易接受的。教师在此的作用包括:第一,做好同理心。教师敏锐地捕捉到甜甜妈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并对她表示理解。让甜甜妈妈在这个团队中感受到被接纳被理解的体验,让她更愿意和接受这个团队。第二,带领话题的导向。让团员们意识到,此时的问题在于家教成员的意见一致性上。第三,最后在案例分析结束时,需要做个小结,帮助团员梳理讨论时获得的认识。
 
(三)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
1.口头报告。活动的效果到底如何,首先以来活动中家长本身的主观报告。特别是活动感受怎么样,是要求家长本身审查与描述才能衡量的。单次活动结束时,会留简短的时间,让成员们说说自己的体验,对后面活动的开展提供反馈信息,也是家长自我梳理的过程。
2.调查表评估。除了口头报告外,采用调查问卷,在具体的问题上请成员打分。看看成员对活动的反馈。
 
四、家长互助团有哪些优势
1.符合家长的需求。虽然每个家长的教育程度、成长背景、个人经验有所差异,但家长对“怎样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这个问题上是一致的。家长们亟需了解有效地家教方式,解决在日常家教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家长互助团的主题由家长平时的家教困惑入手,让家长了解自身的教育方法,并指向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满足家长的共性需求。
2.互相支持,影响广泛。不同于个别交流的是,家长互助团是多向沟通的过程。在家长互助团中,对每一个家长来说,都存在多个影响源。每位家长不仅自己接受来自互助团每一个成员的帮助,同时也可以成为帮助其他成员的力量。此外,在团体情景下,家长们可以同时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行为,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的家教方式。一方面,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尤其是缺乏养育、沟通经验的年轻教师单独面对家长而说不出话来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家长更乐于接受遇到过同样问题的家长朋友的好主意。
3.效率高。家长互助团是以一个主持者对多个家长成员的,即一个老师(或家长)可以同时指导多个家长成员。相对于传统意义上教师就孩子出现的问题和家长一对一的沟通来说,增加了人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符合经济的原则,提高了家长工作的效率。另外主持者也可以由一位家长来担任。这样的形式,缓解了教师个人精力有限的压力。
4.成员参与性高。家长互助团注重每位成员的体验,营造宽松的助人氛围,鼓励每位家长参与,家长们可以感受到他人的真诚,体验到助人的快乐,乐于参与进来。另外,同班的家长自身年龄相仿,有差不多大的孩子,遇到的问题也类似,彼此间有共通语言,互相吸引,有利于形成团队凝聚力。互助团成员是相对封闭的,对团体成员有保密的要求,家长们很容易投入到这个安全、熟悉的环境中,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也保证了互助团的活动效率。
 
五、注意事项
(一)避免为活动而活动
活动设计时可以采用如上所说的游戏、多媒体等,但这些形式都是工具或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避免活动过多,而不注重分享交流的问题。
(二)团体成员的相对固定
成员的相对固定,会有成员间彼此熟悉,信任度高、安全感强、团体有凝聚力,团体发展顺畅的优势。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一个团队的参加成员固定下来对主题活动的开展有积极意义。
 
六、引发的思考
家长互助团的设立初衷是给家长和家长、家长与老师之间构筑一个深入交流、学习的平台。因此家长互助团也提倡由家长作为主持者,参与组织活动,从而挖掘家长间自主沟通的能动性。
同时,活动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对主持教师活动进程的把握力有较高要求;对活动的准备工作需要花相当精力。另外,目前的互助团活动将面临从由教师作为主持者到教师、家长作为主持者转变。如何实现这个转变,更大地激发家长在活动中的主导性,值得在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吴持瑛,沙江.现代家庭教育指导策略[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
[2]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