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数学教育

浅谈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有效策略

发布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作者:陈悦     来源:天津市河北区第二幼儿园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二、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有效策略
  (一)适宜发展策略:
   教育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推动力,我们要在幼儿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设计有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活动。比如我和课题组的张老师都针对幼儿一维序数,进行了实践研究,由于幼儿发展阶段和原有学习经验不同,分别设计了“6以内一维空间序数”和“10以内以维空间序数”的教育活动。两个活动的共同点都是以游戏来贯穿整个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不同的是张老师的活动针对没有序数经验的刚升入中班的幼儿,所以活动利用材料的支持、环境的创设、设问的层次等,来注重幼儿对活动重点地理解与巩固;而“10以内一维序数”教育活动,是在幼儿有了“6以内序数”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所以从活动的材料环境策略指导等等方面都有所增加难度,来推动幼儿发展,比如:取消了提示卡的运用、加入了多向性一维序数材料及对幼儿表达描述的要求等。

  (二)材料支持策略:
   材料的准备要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幼儿发展需要和方便检验以及教师指导等。丰富新颖的材料可以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认识单双数活动中生动有趣的“娃娃球”;多少一样多活动中巧妙运用藤圈来模拟的“小山洞”、“布绒小白兔”、布绒萝卜;一维序数教学中,结合游戏情景,设计制作了幼儿能亲自乘坐的小火车、各种“游乐园”设施的背景操作墙饰、请幼儿帮忙坐缆车的小动物,选择了幼儿喜欢、并容易投注感情的布绒玩具等,充分满足幼儿心理需求,使得幼儿在“我想玩,爱玩”的快乐情绪中操作学习;材料的精心研究与设计,最主要的目的是体现和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幼儿的需要,比如:在认识单双数活动中,教师在游戏数字卡片的背面画了与正面数字一致圆点,帮助数字概念稍弱的幼儿通过点数圆点来解决困难、10以内一维序数的学习中,教师另外为能力强和能力稍弱的幼儿分别准备了不同层次的“票”,适时投放给幼儿;此外,10以内一维序数活动的游乐票背面贴上幼儿的名字、单双数教学中的数点卡、多少一样多活动中利用的藤圈山洞等,都方便了幼儿的自检和教师的指导,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和关注个别幼儿。

 (三)情景体验策略
   一个数学教育活动融入了游戏情景,无疑会大大加深活动的吸引力,利于幼儿兴趣的激发和主动的投入以及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我们课题的研究,无论是小中大哪个年龄段,都力求通过幼儿对情景的体验来更好的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将数学的概念融入接近真实的情景中。比如:一维序数活动以小动物去游乐园的游戏情景贯穿,通过“开火车”、“帮助小动物坐缆车”、“玩各种游乐设施”帮助幼儿在游戏的体验下理解巩固序数知识;认识多少一样多,以小白兔去拔萝卜贯穿,设计了“山洞”、“菜地”;“7的形成”:小熊去旅行途中的见闻、“认识正点、半点”:大家去森林郊游半点要躲避大灰狼、制定周日的生活计划等;“口编应用题”:以“快乐数学大本营”的对垒竞赛游戏贯穿,“认识梯形”中的与图形宝宝做游戏、图形宝宝翻跟头等游戏形式。这些活动都注重了幼儿通过体验游戏的方式来巩固幼儿对数学概念的认知,数学学习的重复枯燥感得到避免。幼儿在“玩中学”,玩的开心,学的轻松。

   (四)设问激疑策略:
   数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提问必须精炼、严谨。在研讨过程中我们对教师的每个提问都仔细斟酌、反复推敲。设计富有层次、引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提问,使幼儿循序渐进的理解掌握所学的数概念。如:多少一样多教育活动,教师提问“山洞和兔子一样多吗?”、“是山洞多还是兔子多?”、“是山洞少还是兔子少”、“山洞和兔子哪个多哪个少?”、“添上一个山洞(兔子),现在一样多吗?” ;一维序数的教学中的提问, “第一辆缆车是什么颜色?”、“蓝色的缆车是第几辆?(6以后)”, “小象坐的是第几辆缆车?”、“第十辆缆车坐的是什么小动物?” “一维多角度分类”中教师提问:“你是怎样分的?还可以怎样分?”;“认识梯形”活动中提问“你觉得谁是梯形?它为什么是梯形?”等等都突出了提问的精确性、启发性和层次性。

   (五)尝试操作策略:
   尝试操作策略,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做中学”理念,引导幼儿亲自尝试操作、身临其境,不但能提高他们的主动性、研究性更加有助于幼儿对所学数概念的理解,和其他策略一样,尝试操作策略也都在我们的研究课中研究、尝试着。比如:一维序数教学中,教师为幼儿创设的各种游乐设施、可乘坐的小火车、立体小缆车和将自画像送到缆车上等,使幼儿在亲身的操作中理解巩固序数概念,更在尝试操作中不知不觉地被渗透了多向性一维序数的概念,为幼儿进行二维空间序数的学习作好的铺垫。“认识梯形”中教师时刻梯形幼儿利用总结出的梯形概念来验证自己的操作;“口编应用题”教师安排两个幼儿一起来合作操作;“7的形成”利用帮小熊卖水果的环节来巩固幼儿对此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一维多角度分类”中,请幼儿先操作分类材料,给幼儿充分的探索操作时间。

   (六)多向互动策略:
   新时期的课程观早已不是单一的教师“教”和幼儿“学”。我们的研究力图运用多向互动来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比如:一维序数的教学,除了师生互动教学之外,还积极发挥生生互动的策略“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去哪里玩了?”“你来看看他/她放的对不对?”等,最后环节运用了观摩课的优势,引导幼儿和“客人老师”一起互动、交流;7的形成”活动,请小朋友把一个水果送给客人老师,并且和客人老师说一说手里的水果有原来有几个水果,现在去掉1个还剩下几个,巩固数学概念同时也锻炼了幼儿表达交往的能力。所以多向互动策略也从不同的角度激发了幼儿交往、表达愿望,有助于交往能力稍弱幼儿的提高。

   (七)描述提升策略:
   数学教学中幼儿形成的数概念往往是零碎、纷乱的,所以幼儿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我们教师的梳理和提升。我们在注重幼儿经验、操作的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表达描述来规整、明确所学数概念。比如:一维序数的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导幼儿在操作后的语言表达:“你帮助的是谁?它想去哪里玩?它要坐在什么位置上?”、“和客人老师说一说你去的是哪里?在什么位置上?说对了客人老师会给你张火车票”,“认识梯形”活动,教师请幼儿把自己理解的梯形概念通过“四句话”的秘诀来表述,使幼儿在语言描述和操作验证的过程中达到梳理和提升习得经验的目的;“7的形成”活动,教师引导幼儿从“”6个添上1个是7个,7个去掉1个是6个”,过渡到“6添上1是7,7去掉1是6”来提升幼儿对数学概念的描述经验。因此描述提升策略在注重幼儿实践、操作的同时,同样注重引导幼儿利用表达描述来规整、明确所学数概念。

  (八)生活运用策略:
   数学知识不同于其他领域,它有较强的抽象概括性,但很多数学问题又是幼儿在生活游戏中经常遇到的,所以我们应该由此作为突破口,有机地的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来更好的帮助理解抽象概念。比如:多少一样多教学,教师以引导幼儿解决进山洞、拔萝卜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幼儿学习知识;认识单双数教师通过“找朋友”来引导幼儿理解;一维序数教学,教师幼儿帮助小动物坐缆车、根据票找游玩的地方、想到哪里玩就将自画像放在哪里;“认识梯形”活动通过玩小动物跑步的游戏来理解平行和相交、通过寻找教室中的梯形来使幼儿感受生活周围到处蕴藏着梯形;“认识正点、半点”活动,通过计划自己周日的时间表来巩固幼儿对时间的认识和运用等。幼儿在对这些生活、游戏中的实践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掌握了所学知识,也避免了知识和应用脱节现象的发生。

   以上八大策略的实践和认识可能有很多偏差和不足,但是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通过对此课题研究实践,我能收获如此多的理论知识、实践研究机会,真是极大的一笔“财富”。这些一定会对我今后数学领域的教学及研究有很大的引领、指导作用。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的不可或却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让幼儿真正地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