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社会教育

幼儿自主性初步培育的策略

发布日期:2011年12月02日
作者:许芳     来源:四川省绵阳市教工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3—6岁幼儿自主性发展研究旨在解决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自主性严重缺失的问题。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对人、事、物缺少主动性,小班幼儿要大人抱,中大班幼儿怕困难,不愿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不会”、 “你来帮忙”等几乎成为大部份孩子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还常常发生交往障碍,所有这些都说明幼儿自主性缺失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确立了“尊重儿童、尊重儿童发展”的研究核心,并于2002年参与了省课题立项培训。我们带着什么是幼儿自主性、幼儿怎样的表现才能体现自主性发展等问题,开展了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尝试以科学、严谨、创新的态度去引导幼儿克服生活、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其独立性和主动性,有效的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自主性是指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对自己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能力,不依赖他人,自主、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一个方面,主要指独立性和主动性。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对此理解还不够透彻,认识各异,困惑很多:
    A、幼儿自由活动就是自主性的表现,自主性会随其自然发展。
    B、只要幼儿参与活动,自主性自然会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C、幼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对幼儿自主性的最好培养。
    D、太注重规则,习惯的培养,会影响幼儿自主的发展,会丢失幼儿对事物的兴趣。
……
    从这些看法可以知道,教师们还不能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看待幼儿自主、和谐的发展。行为上,角色还未真正转变,观念上,把 “和谐整体发展”与“自主性教育”相对立,忽视了活动中的自主合作、互动发展,导致了幼儿自主性缺失。通过深层次解剖,反复讨论,教师们认为:“尊重和了解儿童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核心,在活动的过程中把握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需要,给予适时的、适当的引导,有助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自主行为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因此从两个方面去解决自主性发展认识的问题。

    一)如何在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参与
   教师们在实践中,通过多次碰撞观察、发现、感受到要让幼儿自主的发展,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探索:
   第一、如何去鼓励孩子,根据自身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依赖性,幼儿在活动中应有一种自我参与行为对自己的行为有自控的意识。
   第二、让孩子有活动,在活动中去发展自我和自主的能力,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自我参与的活动中,跟自己发展相关的事情中,真切去感受问题,体验情景,去培养自主行为,总之,应在幼儿身边的一切事情中去促进其自主发展。
   第三、孩子的自主有一个程度的问题,能与不能如何去把握是实践中需要探讨和区分的,例如:“系鞋带”,对于大班的孩子容易,而对中、小班的孩子存在几种情况:会与会系,会系不想系,在成人的协助下系,孩子有一个能力的状态。做自己的事是否影响其它活动即自主与和谐发展如何更好的统一,都值得课题组和全体教师去探讨。
   课题组从四个方面去解决幼儿依赖性强,独立主动性差的问题。

   二)从四个方面解决幼儿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问题
   第一:注重兴趣的引导与激发。让幼儿眼动心动、手动、嘴动,在体会和表达的过程中,把兴趣转化为幼儿的心理需要和愿望,变成一种自主的行为,并主动探索。
    案例:幼儿剪图案,虽很笨拙,满头大汗仍坚持剪完,教师未打断和帮助,而相信他的能力让其获得经验。

    第二:克服过渡的保护和无意识的控制。在一次“赶小猪(皮球)”活动前教师们总担心幼儿玩小棒伤着人,活动中开放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认真的赶着“小猪”或快、或慢都赶进了“圈里”,过程中既没有孩子伤害他人,又体验了赶小猪的方法。

   第三:在活动过程中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对不同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有做的意识到有做的基本能力,再到作得好,有创新。在制作“奇妙的车”的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选择、表达, 40个孩子在长达40分钟的时间里,有的完成了4种车的设计与制作,少的孩子也完成了1种。

   第四: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很多问题为孩子们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多有利契机。但是,老师常常包办代替,使幼儿不相信自己能解决问题,而在研究中,教师们大胆的把问题抛给孩子,自己发现、自己去解决,制作大电视机时,老师们相信孩子们能解决问题,面对大大的硬纸箱,孩子们积极动脑想出了很多办法,讨论方法的利弊,在操作过程中不断配合、调整制作的方式。制作成漂亮的大电视机,这不仅使孩子们解决了问题,而且使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力量。

   因此,我们在研究中提出自己的主张:幼儿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幼儿能解决的问题就让他自己的解决。在活动过程中欣赏幼儿一切表现,宽容幼儿的一切失误。根据孩子发展的速度不断提出新的发展要求。

   二、创设幼儿自主参与活动条件,促进幼儿自主性良好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自主教育实践,课题组和教师认识到,最有利于幼儿自主发展的应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符合幼儿需要的能促进其主动参与、体验的环境,启示幼儿习得经验的材料,符合幼儿个体、整体水平可持续发展的自我生成和预设的活动,有利于幼儿的自主成长。因此,我们通过自主班级环境的创设,自主方案教学的实施,家园参与式互动活动,总结出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获得了幼儿自主发展的良好效果,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活动中幼儿自主发展的条件
   第一、自发参与,积极想象、大胆表现
   活动中做到有话想说,有想法能表达,有情感能自我体验,有兴趣会发挥,有事情会去做。能在开放的、可挖掘的环境和材料中,以不同方式摆弄、操作、游戏,习得已有经验,构建新的经验,取得自我的支配权。
 
   第二、主动与环境发生联系,能自我评价、自我校正
   活动中自愿与材料互动,与教师互动,与不同幼儿以不同的方式互动。活动进程中,能从自我情感、态度、兴趣及规则、任务意识方面去进行自我调整和认同。

   第三、获得自我价值的满足感
   幼儿的每次活动,活动中每一个环节,幼儿任何表现都会得到教师、同伴不同角度的鼓励和欣赏,即最大限度地通过幼儿内部动机的需要得到满足来获得自我价值的满足感。

   二)活动过程中幼儿良好自主的表现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获得尝试认同,试错、引导、鼓励的宽松和谐的空间和机会,在集体环境中,主体间性得以有效的展示,逐渐萌发了他们自主的品质及相应的责任感、自律感、任务意识和合作精神,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减少依赖性。
   独立自主,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倾向,一意孤行和过分依赖者是自主性缺乏的表现。真正的独立自主,是在积极的自我情感支持下理性的自我把握。即孩子的活动应是一种自觉、主动的活动。

   例:中四班在上期开展“种植”活动之初,老师要求孩子们带不同的种子来幼儿园种植观察。星期一来园时,只有1/3孩子记住了,说是父母忘记了……。

   实验一阶段后,老师布置了同样的任务,孩子不仅带来种子,还带来了种植的工具等,到园后主动观察种子的变化,有2/3小朋友还在家里种上同样的种子对比观察。最有趣的是发现李书琪小朋友的植物长虫了,孩子们主动的商量解决办法。从案例中,我们看到孩子们最初对带种子、种植、观察目的不明确,没有自觉的活动意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也没有种植过程的体验以及解决问题的感受等,因此大部分孩子处于不在意的状态,并不自觉的推卸责任。

   有了第一次经验后,就有了自主参与的体验,发现种植过程是一种有趣的活动、有自己未经历的体验,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自己是本次活动重要的一员。种子的不断变化,不断出现问题,孩子们共同想办法去解决,这种变化促进孩子们主动去关注,好奇、探索欲望、预想、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因而进一步产生一种愿望和目的,并用对比观察、讨论、记录、动手等方式,表达对种植活动的理解。解决“植物长虫”的问题,表现出一种潜在主动学习的要求,建立了“让自己的种子长得更好”的责任。从以前的依赖行为变为一种主动的活动。

   第二、从自由、散漫的行为到自觉遵守约定。
   孩子3岁以前是在家庭的环境中感知识体验自己的行为。进行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玩。初步感知和体验了自我行为的自由和随意。来到幼儿园后保持并发展着最初始的活动、行为。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共享活动,学会有序、有目的玩,让每个孩子带图书到幼儿园。

   有趣的是孩子们拿着自己的图书不给别人看,在图书区争着一团。老师和孩子们商量在每个活动区上放着15个挂牌,孩子们对这个要求积极回应。老师因势利导,进图书区的有三个要求A、取挂牌;B、要从头看到尾,能跟小朋友讲、交流,C、还在图书区放置了笔、纸,让孩子把今天看的、最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贴在图书区的墙上展示。果然图书区变得非常的有序了,孩子们主动去遵守规则。在活动中只要让孩子自己商定并认同的事,就会自觉去执行,而教师、成人应根据孩子的需要创设环境,通过语言、要求情景等让孩子遵守,自觉执行,就逐步学会在集体中与朋友相处,学会分享、遵守大家的约定。

   从图书活动区的案例可以看到,孩子在活动中首先做到目标具体化,知道怎样进入、怎样看图书;到自我行为训导,从头翻到尾,能同朋友交流;再到会记录,如何表现知道的内容,逐步实现了共享活动,自我约束和遵守规则。

   第三、以自我为中心到学会在集体中友好相处
   孩子2—3岁以前在家,养成了满足自己需要的习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进入幼儿园集体后,受到了抑制,这种状态会持续很久。教师和家长应施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学会在集体的环境中与朋友友好相处。幼儿在交往中和集体中才能充分正视自己的自主。

   以王凯为例,研究之初他调皮、贪玩,班上的新玩具他要抱着玩,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观念,班上有一半的孩子有这样的情况,针对情况制定了以兴趣性的活动为载体,以自律意识的激发为起点,以良好的自我表现及时和鼓励为途径,以同伴间的友好关爱、帮助、合作为目标,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集体中友好相处和合作关爱。班上开展了“团结果”、“蚂蚁搬家”等活动,让他体验别人感受,学会关心他人,在一次冬季马拉松长跑中,一改过去只顾自己的行为,带着跑得最慢的王洋最后到达终点获得了掌声和鲜花,在班上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积极的回应。在伙伴、教师的认同里获得自信,促进他在集体中与朋友友好相处,获得一种良好的心理体验,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得到了切实有效的培养。

   第四、从模仿、尝试到学会重构经验、创造。
   由于经验和身心特点的局限,幼儿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是从模仿、尝试开始的。课题组认为,孩子是逐步尝试、积累,再到自我表现和创造,形成一种对自我学习内容、方式、过程、结果的认同,从而获得同伴、老师、自我的一种肯定,形成初步的自信。

   “谁搭的房子最漂亮”活动中,大部份孩子无意识的选择同一形状的积木重叠在一块,两遍以后,便没有兴趣了。“真美”。老师表扬了肖依建的房子,他用两个“□”的积木和一个“ △”的积木重叠在一块,房子的外形发生了变化。孩子们听到鼓励后也尝试着用,“□△  ”重叠,有的还用积插、废纸盒等不同材料混用,构建了许多不同形状的房子。

   此案列看出,幼儿从一种尝试模仿无目的地排列、构建,再到受同伴经验的影响、老师鼓励构建与别人不一样的房屋。伴随活动过程的是孩子间相互信息的呈现、启示、筛选、重构经验、重组信息,孩子自我预想得以实现,新的经验得以建立,增强了自信,培养了创造力。

   三)教师观念的转变促进了幼儿自主信心和活动能力的增强
   自主教育强调教师的行为必须沿着有益于幼儿自主性良好发展转变,由于幼儿年龄、经验的限制,教师的鼓励、引导、评价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建立了每月1—2次的讨论机制,以便解决实践过程中教师观念的更新和行为的转变,通过个案例说,班级访谈,教师流程展示,进一步促进幼儿自主行为的形成。

   1、个案例说
   通过典型案例,引导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发现、观察、记录幼儿的本色表现和表现进程。针对幼儿行为,临场采用什么样的指导策略,引导幼儿发展,再用教心学理论为指导,以专业性的评价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展示,让教师共同评议个案例说中的观念、行为的差异,提出建议,在相互的启示中获得对幼儿自由活动环境空间,活动状态的经验能力,获得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方法措施。

   案例:种子记录,李书琦小朋友入园后,看见其他小朋友都在记录册上做不同的符号,就主动地拿了一册,自己把种子放到桌上,边看种子,边看老师,并以求助的眼光看着老师。师走过去帮助他,并以启发的口吻让他先观察天气,再去拔草、浇水,该幼儿马上动手记录当时的种子活动情况;他画一个太阳表示“晴”,画一个瓶子倒着表现“浇水”,然后,给种子画了两片叶子,并请老师看是否这样记录。老师以积极鼓励的眼光评价,幼儿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表情愉快,并对同伴说,老师表扬我了,做得好。其他幼儿得到启发,主动去拿记录材料。
幼儿在自由观察环境的感染下,其他小朋友影响下,产生了拿记录本记录活动的兴趣,兴趣和能力表现的不一致,使他在活动中表现出困惑和不知所措。幼儿在集体中需要与同伴交流,让个体经验扩展、传递、感受启示,创新增强活动的兴趣,也体验到了记录的方法和快乐,在幼儿自由活动中,幼儿需要与教师交流与合作,教师通过看到幼儿求助的眼光,主动与幼儿合作、交流、引导,激发了幼儿记录的兴趣。
   此案例表明教师把自主教育融入一日活动之中,有了观察、发现的意识和能力,并能根据幼儿表面的行为分析幼儿活动状态中的心理、能力及需要,并给予及时的指导,教师们已能从专业的角度校正自身的教育行为。

   2、班级访谈活动策略
   课题组每周一次对班级教师访谈。包括:自主环境调查,教育活动分析,幼儿经验兴趣把握等。帮助教师从幼儿的行为和语言出发,分析调整指导措施与策略,对幼儿自主发展实施有效的影响。

   案例二:“泥塑游戏”。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个大面团,幼儿活动一段时间后捏出不同形状的物品如花、房、鳄鱼、汽车等一件作品后便无所事事,用面团打人。

   分析:4-5岁的孩子手指肌肉的发展水平,能够捏出想象中的作品。想象力较丰富,为什么在完成一件作品后便兴趣索然,原因在于教师在材料准备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年龄特点,满足幼儿想象力,没有为幼儿提供不断更新、想象,并能操作的丰富材料,使幼儿在活动中兴趣还未达到最高点,就放弃了。这样限制了幼儿兴趣、能力、水平的发挥。

   针对存在的问题老师开展同样活动,改进指导策略,增添附加材料:各种豆类、树叶、塑料管等废旧材料和记录卡。果然幼儿活动兴趣高涨。生动逼真、充满生气的泥塑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竞赛性的记录卡让幼儿以自己能懂的方式,记录自己做好的物品。比比谁做得好又快,营造了一种比赛环境,让幼儿将兴奋点推向高潮。“看我的恐龙真威武”,“你做的赛车,我做的烟花车”,这样幼儿在相互的启示中交流、影响,获得新的感受和经验,获得自我表现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创造性。

   3、教育过程展示策略
   每月一次,教师通过生动的个案、幼儿作品、幼儿语言、幼儿活动分析,让每位教师有机会从课程的发展看幼儿在自主性培养中的整体和个体水平展示自己在近期实施自主教育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认识发生的变化,促使教师专业水平获得相应的发展和幼儿自主能力的增强。

   案例:由两副作品而想到的,《春天的感受》贴上墙后,有两幅作品引起教师的注意,一幅作品,线条、结构、色彩、匀称、规范、整洁,但缺失生气;另一幅作品,虽然不对称,与现实中的花有差异,也不太整洁,但充满了活力和灵气,于是老师把所有的作品浏览了一遍,大多数属前一种状况,只有几幅近似后一种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引起了老师的进一步思考:我在近一段的教育活动中做了什么?从幼儿的表现看,两类孩子在情感、智力水平等方面发展基本相同。在春游活动中都充满了兴奋感,而前一类孩子为什么没有通过绘画表现出自己的兴奋,而后一类孩子却充分表现出了自己的感受;难道是自己在进行绘画教育活动时,忽视了该年龄段幼儿绘画重点该培养什么吗?在观念上我明确幼儿绘画的培养重点是想象力和情感,而不是技能的模仿,可幼儿表现出的作品与之相异,教师便及时调整,以生动的方式、情景表演、故事、观察、讲述等培养幼儿绘画中的情感;通过中一班幼儿作品展览会,让幼儿在相互讲述、欣赏、协作中获得新的绘画感受和乐趣。果然画面上孩子们稚趣、天真、快乐的活动情景跃然纸上。

   从类似活动中我们看到目前教师都愿意用幼儿的作品创设环境,但更应增强一种发现的意识。对幼儿作品看看了事,最多评评谁画得好,谁画得不好,不会去做进一步的思考。这位老师的表现是开始学会以专业的表现、眼光,审视自己的教育,从幼儿身心特点、规律中去调整教育观念策略,从幼儿活动作品中分析,为全体教师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此类活动通过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互动,教师的自主性得以充分的体现,在活动中教师的正确观念得以正确树立。

   三、以自主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在研究中,教师们经过反复实践和讨论,认为给予幼儿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尤为重要,这样的环境应该是让幼儿自己主动去发现、操作、感受、探索、挖掘;体验成功、挫折,去合作交流;习得已有的经验,获取新的经验。通过兴趣的激发和引导,让幼儿眼动、心动、手动、嘴动,在体会和表达的过程中,把兴趣转化为幼儿的心理需要和愿望,使之变成一种自主的行为,并进行主动深入的探索。因此,我们提倡:

   给予多层、新鲜的刺激,让幼儿的眼睛亮起来;给予宽松、自主的空间,让幼儿的思维活起来;给予充分自由的时间,让幼儿的双手动起来;给予主动表达的自由,让幼儿的小嘴说起来;给予丰富,自选的环境,让幼儿的情趣热起来。在实践中从以下四个方面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1、营造开放自主的空间
   自主环境教师必须把观念真正落实到行为中,给予自主的环境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终会自主学习。
 (1)变单一的活动为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利用社区和自然环境资源实施自主教育活动,孩子们在开放的环境里好奇探索愿望强烈表现主动,参与意识极强。案例:买菜,第一次大多数孩子用一元钱买一种菜,听卖菜人的安排,第二三次孩子们能用一元钱买几种菜并会讲价了。
    (2)变集中活动为创新生动的方式:
A、建立多层互动的学习环境:
a、班级环境旨在教师、幼儿间形成一种和谐互助的多层关系。互助的环境是幼儿园内外的生活、游戏、学习,互助的主题是共同观察、发现、尝试、感受,挖掘兴背后有价值的工作。
b、家园互动学习环境:自主方案教学为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参与幼儿教育教学创设一个开放的探索环境。家园学习氛围在活动中形成统一同盟,共同探究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感受、体验成功快乐。
c、大组主题化活动环境:共同设置同一主题。年龄不同,目标不同,教育重点各有侧重,以此来增进幼儿间的互动频率,增多互动对象,为其创设一种主动交往、模仿、感受、学习的互动氛围,让幼儿在不同的交往对象中习得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经验。此项策略优势有三:其一打破班组界限,增大同年龄段幼儿交往面。其二打破年龄段的界限,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获得自身所需的发展。例:“大带小”、等。其三加强了课题组在研人员和教师间的互动。例:创编儿歌“美丽鸟”的研讨活动。
B、创设流动课堂:把自主教育的内涵加以延伸和拓展,使幼儿在多个层面、多种环境、多样形式、多种启迪中最大限度的表达自我,积极探索。充分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a、内容拓展:即内容的生成性。让内容与幼儿的经验、兴趣、体验、需要密切相联系。例:非典时期的“我们爱健康”是幼儿自己生成的活动。
b、时空拓展:打破时空局限幼儿感受到时时有教育、处处有教育。
c、人员拓展:施教者不仅仅是教师。可以是家长等,让幼儿在与他们的互动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启迪。例:理发师家长主持“小小理发员”的实践活动等。
d、环境的拓展:表现在环境的流动性和延伸性,幼儿园附近的广场、消防队等都是我们实施教育的有效场所。案例:“三八节献花”:让幼儿用自己亲手制作的花朵,献给广场陌生人。一位奶奶高兴的说:“我是第一次接受送花”,孩子从给予别人快乐中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尊重的需要。
e、形式的拓展: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主动参与。例:饲养小动物,到公共区域擦扶栏等。

    2、个体、群体中寻找兴奋点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它使幼儿的行为变得主动、积极。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生成许多兴趣点,使之扩展,互相促进和影响。探索许多共同的主题。
例:美丽的蝴蝶由一次幼儿偶然发现飞舞的蝴蝶到开展丰富的活动,孩子在对蝴蝶的认识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发现的快乐。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探索、学习、体验,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途径,在自己的活动中,在自己创设的环境中,所探索的问题正是兴趣所在。

    3、 关注个体,共同发展
   以儿童发展为本,它要求教师对每个幼儿要有相当多的了解,了解他们应对外界环境的方式、已有的生活经验、个体水平等。满足幼儿需要的差异。给足够的时间去摆弄、操作、发现、创造,如果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他们便会更自主地去寻求自己发展的机会。(我喜欢的海生动物)略

    4、 合作学习互动发展
   搭建一个主动沟通、交流、探索、支持幼儿合作的舞台。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感受、体验、发现合作的途径和方法,分享的快乐,学会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满足交往的需要,获得同伴和自我的认同。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