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社会教育

浅谈社交退缩幼儿心理健康的纠正

发布日期:2010年06月10日

浅谈社交退缩幼儿心理健康的纠正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第二幼儿园  欧亚芳

        一、提出问题
        可可是一名三岁的小女孩,在幼儿园时整天低着个头,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看着小朋友玩。她从不叫老师,也不理老师和小朋友,更别说和主动与小朋友交往了。
       上课时,其他的孩子都高高的举起小手希望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可可却从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地像只蚊子哼。生活中,可可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憋尿憋急了,也只是发出哼哼的响声,而不敢向老师主动要求。她平时沉默寡言,不能用流畅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对话通常是被动的一问一答或不答,其行为表现为明显的社会交往退缩。

        二、分析问题
    “社交退缩是指儿童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沉默寡言,宁愿一个人玩,也不愿主动参加到同伴们的游戏中去,不愿进入陌生的环境,出现害怕、孤独、胆怯等行为特点,这种情况多见于3-7岁的儿童。研究表明,社交退缩型幼儿的交往能力如果不及时消除,久而久之,定会影响幼儿的人格健康,导致幼儿一生的心理障碍,使幼儿产生自卑感,甚至形成孤僻、冷漠、懦弱、多愁等不良性格,直接影响他的人生历程”。
        幼儿园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社会交往是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对于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这取决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以及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使他们增强交往的意识,培养交往的能力,成长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针对可可的行为现象我们翻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对可可展开了多次家访,了解到造成可可退缩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结构特殊。父母离异后判给了妈妈,但由于母亲工作的繁忙,长期和年迈的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的关爱。
       2、不得当的教育方法。年迈的外公、外婆出于对外甥女过度的溺爱及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产生了对她过多的关心和照顾,事事包办,使她在生活中不用多动手、动口,愿望就能得到满足。
       3、孩子的性格特质和环境的单一。孩子生性腼腆、胆小、好独处,性格比较内向、拘谨,不爱活动,不愿接触人,家长又很少让他到外面经常呆在家里,很少见到生人,当突然改变环境时便会很不习惯而造成社交退缩。

        三、解决问题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社交行为的发展。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经过我们教师多次的思索、分析和讨论,认为造成可可社交退缩的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家庭,于是我们决定首先从家庭开始,并采取了如下措施:
        1、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内向、不爱说话是一种社交退缩行为,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影响。
       2、通过电话和家访的形式,针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建议家长特别是父母。不要因为离异或以工作忙为由而忽视孩子,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让孩子切身感受到。
       3、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正确的爱孩子,从小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需要帮助时要表达的独立个性。多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鼓励孩子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从而获得社交技能,发展社交性行为。

     (二)在改善可可家庭环境、促进社交行为发展的同时,在班里有针对性地开展帮助可可的活动。
      1、创设一个爱的氛围,以爱心感化孩子。
     幼儿离开亲人,进入陌生环境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问题,会产生心理交往退缩,那是很自然的。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要理解孩子、要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感情,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真诚、温暖的爱,从而使幼儿对老师产生信任。
      于是,我主动的接近她,陪她玩玩具、给她讲故事,带动其他的孩子和她一起做游戏,午睡起床后,变着花样给她梳不同的发型;并时不时的拉拉她的小手让她感受老师对她的爱。并且一有空就主动寻找话题,与她聊天交谈,如:“你这件衣服真漂亮,是谁买的?”“今天谁送你上幼儿园的?”“你最爱吃什么?”等等。刚开始孩子对我还是不理不睬,在我长期的坚持下她慢慢的感到老师喜欢她、老师像朋友。终于,在一天早上来园时她开口对我说了声 “老师早”!并且在有困难时也能主动来找我了。
       2、创造机会,让其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激发交往兴趣。
       单纯有老师的关爱还是不够的,同伴的接纳、肯定对树立幼儿的自信、激发交往的兴趣也很重要的。首先我们要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美国哲学家艾马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对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具有退缩行为的幼儿。我们要为其增强自信——“成功是自信的第一秘诀”,即让她体验成功。
       我有意识地为她创造成功的机会。自从她开始信任我,喜欢走到我身边后,我就选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任务让她完成。我多给她发言的机会,声音高低先不作要求,只要她说,就多鼓励她。提供给她锻炼的机会。如“请你去叫乐乐进来梳头。”“请你把这本书给斯斯”等,积极为她创设与同伴主动交往的机会。每当她完成任务后,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个五角星或一朵小红花等。每次可可受到表扬和鼓励时小脸上是一脸的开心和自豪的表情,看得出她很高兴,很喜欢老师给她的这些任务。她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了。

      四、效果
      经过一年来的家园配合,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可可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她能在小朋友面前大声说话,能主动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友好地参与游戏。她有了很多好朋友,现在还经常邀请好朋友到她家玩。可可不仅能上台唱歌、讲故事了,在幼儿园开展的“故事大王”比赛中还得了二等奖。可可的自信心增强了,渐渐与小朋友产生了认同感,在交往中不再退缩了。
   
        社会交往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能否顺利地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能否适应社会决定了生存与否,同时,幼儿的交往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成人不可能代替但却能施加强有力影响的过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为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只关心、身体健康,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幼儿期是幼儿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时期。应抓紧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特征。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特别要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家庭心理健康的知识,消除产生心理健康的隐患,实行早期干预、治疗。

        常言道,只有无微不至地浇灌,培育,苗儿才会茁壮的成长,我将永远记住并用实际行动去关心孩子、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田。同时,作为老师我还将不断学习、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积极主动的去矫正。教师要多一双慧眼,多一份关爱,多一点求知的态度,为孩子的教育指出正确的方向。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