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社会教育

在乡土美术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初探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28日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但幼儿合作行为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如在庞丽娟、秦旭芳《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提到在对北京市1000余名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的研究中:只有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69.9%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所以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势在必行。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能力。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把“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列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因此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是我们早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对孩子今后能否取得成功相当重要。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而且在交往中普遍表现出独生子女所具有的自私、孤僻、固执和冷漠等不良现象。大班幼儿面临幼小衔接,更需要尝试在幼儿园进行交往技能和合作行为进行训练,促进发展,为其入小学与合作学习打好基础。2007年12月,河北省直第四幼儿园设定了“开发利用乡土美术资源 优化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研究”的课题,因此,我们在进行乡土美术的过程中,从孩子的“合作”入手,力图通过一年的时间,使幼儿在交往能力的养成中有所收获。
       一、爱心教育是合作能力培养的前提
     《三字经》中谈到“人之初性本善”。即:每个人最初都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教育不同,人的品行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成人要正确地给予引导和培养,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孩子们是渴望爱心教育的,它需要成人的榜样和帮助。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学习的大课堂,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善于引导,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抓住每个教育机会,利用节日有意识地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来教育孩子,安排富有情趣的活动---可以是唱歌、画画、讲故事、也可以是制作小礼物、甚至最简单又温馨的亲妈妈都可以,总之,经常引导幼儿让爸爸、妈妈惊喜;特殊时期,组织幼儿进行爱心捐助;日常游戏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当不小心碰着别人时,主动说声“对不起”;别人有困难热情地帮助别人。这些事情虽小,但日积月累,就会在孩子身上见效。
       二、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三、创设利于幼儿合作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幼儿是否能够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是否要求他们合作。由于中国独生子女的现状,幼儿在家庭环境中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很少,幼儿园物质条件的丰富,使孩子们几乎处于物质上的极度满足程度,如果教师没有有意识的为孩子创设合作的环境,孩子合作的机会也会减少。
  所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反思自己在为幼儿设置环境、配置玩教具的时候,怎样做才有利于孩子合作细节着手,给孩子创设合作的机会,如绘画笔由原来一人一盒改为每桌一盒,绘画纸由一人一张改为每组一大张,桌椅的移动由老师代劳改为幼儿合作完成任务,值日生由一人变为两人等等。
      四、设计合作情境,使幼儿感受合作带来的乐趣,喜欢与他人交流合作
   我们班幼儿年龄差距大,平常让大哥哥、大姐姐尽量和弟弟妹妹坐在一起,照顾好他们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以大带小,给予幼儿间进行合作的机会,这样可以拓展幼儿合作对象的范围,巩固幼儿对不同合作环境的适应性,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尝试合作。这样幼儿的合作能力就会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提高。
在乡土美术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中,增加合作成分,如增加集体和小组共同完成的项目:共同讨论任务的分配,共同完成一个风筝的制作,共同完成一幅剪纸作品,共同讲解作品内容,共同……,使乡土美术课程成为幼儿合作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玩,而需要两人或几人合作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溶进去,这时两人或几人协商的过程,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在共同完成一件事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掌握合作的方法,探索合作的技巧。
        五、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逐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合作的意识也可能是不自觉的,但“习惯成自然”,只要坚持在“做”中学,合作的意识、习惯是可以水到渠成的。在幼儿学习合作时许多情况下是不知道怎么做的,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进行合作的实施步骤、措施。如合作剪纸活动时,我教幼儿大家一起商量、怎样分工,怎样合作,遇到矛盾时,怎样协商解决问题,当操作材料不够用时,如何相互谦让,轮流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可以主动找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学到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学习合作。
      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进行个别地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你们都想剪蝴蝶,没剪花朵,那作品就不美了,怎么办?”“一张彩纸,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用,怎么办?”“你跟他说,你帮我画出图,我来剪,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粘贴。”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有效地得到培养。
      在最初的活动中幼儿大多遇到纠纷时不会很好的解决,不是告状就是吵闹。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问题。我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就采取一种幼儿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采取加入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采取大家都赞同的方式来解决。让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情绪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 成果展示法,如:展示幼儿的合作作品,让幼儿欣赏到合作后的成果,产生愉快情绪。 2. 表扬法,表扬合作顺利的幼儿,让他们讲一讲是怎样做的对他们的好的合作方式给予表扬。老师的赞赏对他们是一个促进。 3 激励法,对合作中有冲突的幼儿要给予指导和激励使他们也产生积极情绪。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情绪很重要,这是使幼儿能否体验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对幼儿合作后的结果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对合作不好的幼儿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免对合作对方产生抱怨情绪,从而打消继续合作的积极性。
        六、给予幼儿合作的任务,巩固幼儿的合作技能
  除了在幼儿园创设合作环境外,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习惯养成的周期和是否能最终坚持和完善自己的行为习惯。如果家庭和幼儿园要求不一致,容易造成幼儿两面派的性格,对幼儿发展不利。
  所以,在幼儿园强化合作意识的同时,我们强调家长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每周一次合作的任务,如与妈妈一起搞卫生,与爸爸一起种花,和家人共同完成一幅作品等。这些,鼓励了幼儿的合作行为,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通过实践,既与他人增强了合作伙伴关系,又共同分享了游戏的快乐。
       七、活动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工作,我们已获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
  (一)、我们的教师逐渐转变了观念,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从小就有合作品质”的重要意义,能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物质环境。师生间也能建立起一定的合作关系,彼此的距离也愈来愈近,师生共为主体,平等和谐共处。
  (二)、家长改变了传统的育儿观,增强了科学育儿的意识,能为幼儿营造一个比较温馨的家庭环境,支持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行为,幼儿的自信增强了。
  (三)、幼儿身上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
      1、学会了与同伴、成人之间分享、合作、谦让等良好品质。
幼儿克服了“以我为中心的特点”,懂得关心别人,替别人着想,吃午点时会把大的留给别人,自己吃小的。排队喝水时,不推挤,互相谦让。玩玩具时懂得和别人分享,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并一起合作新的玩法。会把自己的小椅子给别人坐,不在会为同一小椅子争抢。
现在,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主动与他人结伴进行活动的情形已经十分常见了。在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中,孩子们愿意与同伴协商、谦让或合作,他们知道许多事情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同时,他们也愿意将好吃、好玩的东西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当同伴有困难时,愿意伸手相助,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个别自我观念特别强的孩子,也在合作与分享中渐渐融入了集体。
        2、学会了主动与别人交往合作,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许多家长反应幼儿性格变得开朗了,会主动和邻居打招呼,友好地和小伙伴相处了,到公园玩会主动找到很多好朋友,能够主动表达合作的愿望。在绘画、剪纸、泥塑、制作风筝活动中,幼儿会有意识地与同伴相互协商,互相配合,会分工合作,通过合作幼儿逐步意识到,只有这样,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在以前的游戏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幼儿大多遇到纠纷时不会很好的解决,不是告状就是吵闹。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再遇到问题,孩子们会互相商量一起来解决,不再需要教师帮助解决矛盾问题。
       综上所述,乡土美术活动为幼儿的交往合作提供了条件,更是幼儿学习社会交往的有效途径。要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靠说说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成人做个观察者,引导者、创造者,为孩子提供各种交往环境,并进行悉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聪明、健康的孩子。

(作者:乔彦芳  河北省直机关第四幼儿园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