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社会教育

创设良好情境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初探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19日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能力。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把“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列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刚刚离开家庭,还不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而且在交往中普遍表现出独生子女所具有的自私、孤僻、固执和冷漠等不良现象。怎样让幼儿尽快的溶入到集体环境中去,成了一个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就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一、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前提 
        1、良好的物质环境是孕育生命的土壤。
        良好的物质环境就象孕育生命的土壤,没有土壤给予的养分再美的花朵也不能生长。《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的感官作用”。本着这一精神,我们应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幼儿交往的环境条件。小班幼儿入园之前我们把活动室墙面布置成有趣的动物或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整个教室布景成温馨的家的感觉。创设了娃娃家、玩具区、益智区、表演区等活动区域,以减弱幼儿对不同环境的陌生感,帮助孩子与同伴接触,使其逐渐克服害羞心理,增强与人交往的勇气。
        2、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孕育生命的阳光和雨露。
        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针对以上情况,首先我们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认真听取幼儿的建议,以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幼儿,尽量采用微笑、点头、注视、肯定性手势、抚摩头、肩膀等身体语言动作来对待幼儿,消除幼儿适应环境过程中的认生、胆怯、紧张的心理,尽快的溶入到幼儿园的新环境中。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大胆、自信,为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提供前提。姣姣来幼儿园的第一天,她的眼睛一直是红红的,眼泪止不住地要往下掉,显得很孤僻。她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活动;不愿意吃饭,还把自己的椅子搬到了一边去;有的小朋友主动找她玩,她也坚决拒绝和小朋友亲近,独自一个人躲起来哭。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帮助姣姣找了一个性格开朗的小伙伴。让她有自己的好朋友,有了朋友圈,她就有游戏和倾述的对象了。让她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并懂得表达出来。为了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还请大年龄班的幼儿到班里为小朋友表演节目、讲故事、交朋友,跟他们做游戏,在和哥哥姐姐交往中,慢慢使幼儿解除孤独、害怕的情绪,使他们感受到友爱、欢乐,同时,学会交往,逐步建立同伴间相互关心、友爱的气氛。
        二、创设有益于幼儿交往的情境活动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核心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幼儿交流的机会,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1.教育活动
        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利用各种活动设计培养孩子的社会性交往能力。如:《快乐上幼儿园》通过故事讲述、表演等,使幼儿学会主动和人打招呼,会带给别人好印象,能帮助自己交到更多新朋友,成为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歌曲活动中《亲亲我》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像妈妈一样亲切,温和,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由于幼儿在家中能够享受到家长对他过多的关心和抚爱,来到幼儿园,为了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以及同伴的友爱,我们设计了《碰一碰》的音乐活动,通过肢体的接触让幼儿体验和同伴合作交流的友好情感和愉快心情;歌曲表演《袋鼠》活动使幼儿能体会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相亲相爱的情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游戏表演动作,学习两人合作分别扮演袋鼠妈妈和宝宝一起游戏……
         2、日常活动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还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游戏活动的时间,因为游戏和活动是幼儿进行交往、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交往中必须敢讲话、爱讲话,消除羞涩、胆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个性。如:通过角色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不同的交往方式;“娃娃家”中长辈与娃娃、商店的营业员与主人、医院的医生与病人。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有意识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培养幼儿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每天户外活动时,鼓励他们去结交其他班级的新朋友,锻炼了幼儿交往的主动性。
        3、教给幼儿人际交往的技能。
       (1)、教给孩子交往中需要的礼貌用语和待人接物的规则
       礼貌用语是交往的钥匙,一个经常使用礼貌用语的孩子一定会博得众人的喜爱。社会活动《请、谢谢、对不起》中,我们给幼儿创设“请、谢谢、对不起”三种礼貌用语的情境,使幼儿学会了简单的礼貌用语和交往时的态度、表情、动作。知道生活中常说“请、谢谢、对不起”才会受人欢迎。并且在一日生活中,老师和幼儿坚持使用礼貌用语和别人进行交流,积累幼儿的交往经验。
      (2)、专门设置情境,鼓励幼儿探索和别人交往的方法。
       幼儿交往的环境是一群体。因此,要教会幼儿的交往中如何友好协商,即掌握交往的技能。设置“走独木桥”的游戏,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不谦让造成的后果,在表演活动中对于有谦让行为的幼儿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设置两人或多人玩一个玩具的情境,让幼儿进行讨论,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和别人一起玩的,什么样的办法最好,知道可以轮流玩,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玩具,体会与别人分享玩具的快乐;给孩子现场录象,让幼儿更真实的看到自己是怎样与别人合作的,让孩子认识到蛮横无理、胆小怯懦是错误的交往方式,是不会找到好朋友的,继而从中总结出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我们设计了情景表演“孔融让梨”、“小羊过桥”等活动,让幼儿懂得谦让,并知道如何谦让;在玩大型运动器械时,我们请幼儿先说说应该怎样玩?人多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巩固幼儿的谦让意识;还设计了《庆生会》、《冷餐会》等让幼儿体会到了在活动中与朋友进行交往、共同分享的乐趣。
        三、家长的积极配合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保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总则中就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密切家园联系应成为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突破口。
我们通过开放半日活动,召开家长会、家访、家长课堂等活动,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交往情况。同时,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积极意义及具体措施:
        1、通过家长会,告诉家长不管工作如何繁忙,每天都应抽取一部分时间,全心投入地与孩子进行一次交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倾听者和指导者。
        2、为了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学会交往,家长首先要作出表率。如: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倒水、给水果或饮料喝,也可以简单地交谈,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作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后,家长还要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3、 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与同伴交往中的矛盾、问题:同伴间发生争吵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因为它增进了孩子解决纠纷的技能,丰富了独生子女的社会经验。有些争吵是不可避免的,但许多孩子受年龄特征影响,还摆脱不了“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常想着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不顾别人的思想感情和做法。只有在争吵中才开始理解别人的世界。他们只有在受冷落、不受欢迎时,才会认真反思和改变自己的交往方式,学会协商、轮流和合作的方法。因此,家长在此时,可多做冷静观察,适当地提出建议、做出暗示或制止打闹,但不能过分干预,要尽量启发孩子自己找出令双方满意的方法,做出妥善的决策以解决矛盾。千万不能直接介入孩子们之间的纠纷把矛盾扩大化,要学会“冷处理”,在孩子们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再让他们说明原委,给予调解评判,让孩子们心服口服,承认各自的错误。
        4、平时,要鼓励孩子多与邻居、长辈、亲友、老师、小伙伴及社会中各领域的人群交往。如去医院去看病时,会配合医护人员,不怕打针、吃药,临走时会道谢;去商店或书店购物时,会大胆地提出要求。引导孩子对周围的人充满兴趣、不怕陌生、不退缩,有客人来访时,主动找机会试着让孩子去接待,也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同事、亲友家“串门”作客。家庭之间可以自发地,不定期地开展郊游、娱乐等活动。鼓励孩子运用电话与同伴之间进行交往。
      四、教育活动效果
        1、心里活动从动作表达到言语沟通。
幼儿刚入园时,多数孩子想和别人一起玩玩具时,总是动手去抢,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们都学会了有礼貌的和别人协商:“请让我玩一会儿好吗?”
         2、学会了使用礼貌用语。
        幼儿刚入园时,对环境比较陌生,不会主动向他人问好,通过如何使用礼貌用语的学习,幼儿会主动微笑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借东西时会先征得别人的同意:“让我用一下好吗?”;得到别人的帮助时会说:“谢谢。”;不小心碰到别人会说:“对不起,请原谅”。
         3、学会了与同伴之间分享、合作、谦让等良好品质。
         幼儿克服了“以我为中心的特点”,懂得关心别人,替别人着想,吃午点时会把大的留给别人,自己吃小的。排队喝水时,不推挤,互相谦让。玩玩具时懂得和别人分享,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并一起合作新的玩法。会把自己的小椅子给别人坐,不在会为同一小椅子挣抢。
        4、学会了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爱护小朋友。
        幼儿在餐后散步会找到一个好朋友手拉手。会主动安慰并照顾新入园的幼儿,在进餐、午睡、入厕等一日生活环节,幼儿像哥哥、姐姐一样照顾、陪伴哭闹的小朋友。如:给新入园幼儿喂饭,哄他午睡,给他讲故事等 。
         5、学会了主动与别人交往。
        许多家长反应幼儿自从上幼儿园以后简直判若两人,性格变得开朗了,会主动和邻居打招呼,友好地和小伙伴相处了,到公园玩会主动找到很多好朋友。
要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靠说说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成人做个观察者,引导者、创造者,为孩子提供各种交往环境,并进行悉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聪明、健康的孩子。

(作者:乔彦芳   刘晓如    河北省直机关第四幼儿园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