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师幼互动

化解师幼冲突促进师幼和谐

发布日期:2007年09月10日
作者:谷莹如     来源: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幼儿园
 
    师幼关系是指教师与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它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和所持的态度等。教育活动是师幼双方共同的活动, 因此, 和谐的师幼关系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 很重要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教师和幼儿作为异质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两极, 不仅存在着一致、和谐与配合的一面, 也存在着分歧、冲突与对抗的一面。当然,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冲突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冲突”那么激烈, 而更多地表现在日常琐事中, 多是由于幼儿行为偏离或违反了某一情境中教师制定的规范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认同幼儿出现的多样性行为, 而一味地要求幼儿与其制定的规范相一致。
 
    冲突的社会学研究表明: 从客观结果来看, 只要冲突促进了社会的团结、权威的巩固及规范的控制等, 它就有利于社会系统的发展, 它的功能就是正向的。那么, 如何使师幼冲突产生积极的正向功能, 以促进师幼关系的和谐呢?
 
    1.正确定位
 
    在构建和谐师幼关系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与教师的角色定位有很大关系。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着积极的师幼互动, 影响着和谐师幼关系的建立。为此, 一是要用爱建立师幼互动的桥梁。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幼儿, 通过自己的体态语言( 如微笑、抚摸) 和言语表达, 让幼儿处处感受到老师爱的真情, 使师幼间达到心理相融。心理相融, 是指形成一定人际关系的双方在认识上的一致和情感上的和谐。二是要尊重幼儿。在教育活动中, 无论是在权利、人格上, 还是在真理面前, 教师、幼儿都是平等的。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聆听童声、尊重幼儿, 在与幼儿平等对话与交流中, 建立真正民主、平等、可信赖、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比如, 对待幼儿的不良习惯, 教师有教育引导、严格要求的权利, 但要讲方法、讲民主。要允许幼儿提出不同意见, 要让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反思和认识规范, 要允许幼儿犯错, 让幼儿在由于违规而带来的挫折和教训中不断成长。
 
    2.创设宽松愉悦环境
 
    教师要从站着要求、指令和指导幼儿, 逐步过渡到蹲下来与幼儿平等交流, 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和需要,关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 从而营造和谐的师幼关系。要达此目的, 一是要重视日常环境布置。幼儿与老师一样拥有布置环境、保持环境整洁、投放区域角材料等自主活动的权利和责任。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商量、讨论布置什么样的环境, 设置哪些活动区域, 然后一起收集材料、动手制作, 共同开展各种活动, 让幼儿感受小主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二是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始终保持对幼儿行为的关注, 特别是关注幼儿的情绪, 让幼儿产生实质性的被尊重、被支持的感受, 从而想说、敢说, 对任何活动都能产生积极的反馈。教师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幼儿, 善于发现并培养幼儿的特长, 对幼儿及时鼓励, 可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 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幼儿自身的内在要求。
 
    3.提高幼儿主体地位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 教育的基本问题, 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而是建立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和谐的师幼关系, 能提高幼儿的主体地位, 从而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幼儿学, 形成师幼间教学相长的“和谐之美”。要以幼儿为主体, 感悟幼儿的声音, 追随幼儿, 抓住幼儿在生活、学习中的兴趣点, 及时纳入课程中, 生成有关教学内容, 变刚性教学计划为弹性教学计划, 变教师设计课程为师幼共同构建课程, 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引导、启发和鼓励幼儿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有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教师要为幼儿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让幼儿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从牵着他们一步一步地过河, 到让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发展儿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儿童的动手过程成为学习过程。教师不仅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而且要给予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 提供各种不同的材料, 便于幼儿操作。要让幼儿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和自觉行为。教师要巧妙地让自己转向幕后, 把幼儿推到台前, 让幼儿唱好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