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社会教育

小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初探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19日
作者:胡红玲     来源:江苏省姜堰市实验幼儿园
 
  我园地处苏北地区一个经济不算发达的小城镇。如何因地制宜根据教育目标合理选择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教育内容,促进小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呢?对此,本人选择教育活动内容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以丰富幼儿的认知和情感,促进幼儿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
 
    一、教育内容的趣味性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活动和思维的独立性还很弱,还不会自己主动地、自觉地选择、影响周围环境,他们的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对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才会去追求,反之,就会拒绝或厌弃。因此,在组织幼儿开展社会性活动时,我们选择了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学会交往,习得集体规范,学会按照社会群体的期望和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教育内容。如:小班幼儿对小动物很感兴趣,针对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在组织活动“我上幼儿园啦”时,笔者根据本园的具体实际,对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进行了改编,删除了小动物们在园吃饭和午睡的内容,增加了小动物中午离园和下午来园时的情景,小动物们都能高高兴兴地和爸爸妈妈挥手再见。小动物在幼儿园和老师、同伴一起愉快地上课和游戏的情景,激发了幼儿也要愉快地上幼儿园的情感,这时我趁机带幼儿到自己的幼儿园里去看一看,边看边讲,并让他们在儿童乐园里玩一玩,带他们做一做有趣的游戏……渐渐地,幼儿的陌生感和畏惧情绪消除了,逐渐适应并喜欢过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再如“懂礼貌的小白兔”这一活动,目标是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礼貌用语“你好”“请”“谢谢”“再见”,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但故事中小白兔迷路了,通过问路找到了家的情节较为复杂,幼儿较难理解,笔者就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加以改编,让小白兔到××家去做客,讲小白兔在做客时和××是怎样有礼貌的。做客是幼儿比较感兴趣和喜欢的活动,通过做客让幼儿知道要有礼貌,要与同伴友好交往,幼儿从中学到一定的行为规范。
 
    二、教育内容的游戏性
 
    游戏是适合于幼儿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也是进行社会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游戏中,幼儿为有趣的游戏所吸引,为了把游戏玩好,他们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愿遵守规则,努力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实践证明,在小班及早开展角色游戏能吸引幼儿参加并喜爱幼儿园集体生活。在游戏过程中,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正不良的行为。如让过分鲁莽好动的幼儿担任“交警”或“售货员”,以培养他们的抑制能力;让不爱整洁的幼儿担任“医生”,逐渐培养他们爱整洁的习惯。因此,我在开展教育活动时,非常注重活动内容的游戏性,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习得规则,初步形成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如教育活动“开火车”就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的,虽然大部分幼儿生活中没有坐火车的经验,但幼儿通过录像,知道火车是一节连着一节,很整齐地在铁轨上行驶的。通过开展“开火车”游戏活动,幼儿知道了生活中做事情也要有顺序,自己应该怎样做等,进而使幼儿有了初步的轮流、等待意识,培养了幼儿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我帮玩具找到家”和“玩具大家玩”的活动中,幼儿学会了收拾和整理玩具,并体验到了与别人分享玩具的快乐,也懂得了要爱护玩具,不争夺和独占玩具的道理。
 
    三、教育内容的有效性
 
    教育内容能否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这是教育内容有效性的根本所在。幼儿的年龄小,知识贫乏、辨别能力差,不易分清正确与错误。我就通过活动有目的、有顺序地引导幼儿正确感知,让幼儿真正认识、了解和理解一些社会现象。如在组织幼儿认识同伴、与同伴交往的活动中,先开展“我是××”活动,让幼儿互相介绍、了解各自兴趣,增进小朋友之间的友谊,然后开展“我的小伙伴”,使幼儿初步学会要关心同伴,与同伴友好交往,注重交往中的情绪体验。再开展“我们是朋友”,让幼儿自由交往,了解自己的朋友,培养了幼儿爱同伴的情感等。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自编一些幼儿很熟悉的、能够理解的生活经验小故事,如“可爱的麋鹿”“会船节的故事”,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千魔老娘”“聪明的小黄狗”,提醒幼儿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不上坏人的当。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并用一些社会领域专门的教育方法,如移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观察学习法等,让幼儿的社会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实现目标的广泛性
 
    我们所选择的教育内容应尽可能实现多个目标,笔者认为,那些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浓厚情绪色彩的教育内容,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达到实现多个目标的目的。如通过自编故事“玩皮的小猴”,幼儿不但懂得了交通的重要性及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道理,而且知道要在集体活动中与同伴友好交往,遵守游戏规则。又如:猪八戒这一形象幼儿都很熟悉,知道它又懒又馋,我们在开展“分享食品、分享快乐”这一活动时,对“猪八戒吃西瓜”这一故事进行了改编,让猪八戒以正面形象出现,通过活动投影片让幼儿看到一个与人分享的猪八戒新形象,让幼儿觉得猪八戒的行为好,值得学习。接着要幼儿在享受自带的食品时,能够想到别人。如我班的一位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一袋“喜之郎”果冻全都分给别人时,心里有些不乐意,但当同伴向他表示感谢并与他分享食品时,他的脸上露了笑容。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充分感受了与人分享的快乐,和得到别人回报后的快慰,初步懂得了心中要有他人的道理。
 
    五、教育内容的生活性
 
    社会性教育内容应尽可能来自社会生活现实并与社会生活协调一致。小班幼儿社会性教育应把幼儿对社会生活的感知放在首位。因为小班幼儿生活范围小,生活经验少,对于许多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缺乏了解。而且,社会现象、社会事件不是静止的、孤立的,总是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些内容如果不是有目的、有顺序地引导幼儿感知,幼儿是很难真正认识、了解和理解的。因此,我在组织幼儿日常生活时,悉心照料幼儿生活,养中有教、教养并重,注意把握教育时机,及时进行社会性教育。如我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观、游览、散步、远足等活动,使幼儿喜爱社会生活实践,同时又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感到生活的充实和乐趣。在开展“快乐的节日”活动时,让幼儿知道“六一”是自己的节日,幼儿在享受节日快乐的同时,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未来和社会对自己的关心、希望,同时也增进了孩子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孩子对集体、周围人的情感沟通;幼儿的文明行为、礼貌语言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