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师幼互动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研究

发布日期:2010年03月12日

 提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常用手段,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和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成功地运用提问这一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近几十年来,提问更成为一些教学研究者着重研究的一个问题。提问方式是提问的具体方法和形式,教师所采用的提问方式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提问方式的类型

 (一)开放式提问

 所谓“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没有明确固定的标准答案或有多种正确的答案,幼儿可根据想象并结合自身经历自由地来回答。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积极地思考,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幼儿勤于动脑,乐于探索。

例如: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教师请幼儿戴头饰扮演小鸡宝宝。(“T”代表教师,“C”代表全体幼儿,“C1”、“C2”代表个体幼儿,以下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T:“如果你是蛋壳里的小鸡宝宝,你想怎么出来?”

 C1:“用嘴咬!”

 C2:“用拳头打!”

 C3:“拿脚踢!”

 C4:“拿头顶!”

 C5:“用嘴啄!”

 C6:“用膝盖顶。”……

    首先,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在生活中都见过毛绒绒的可爱的小鸡,因此他们对这一问题都十分感兴趣,并纷纷踊跃发言。在幼儿的这些回答中,尽管只有“用嘴啄”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教师并没有立即对幼儿的回答做出评判,而是在随后的活动中请幼儿把他们自己的想法随音乐表演出来。这一方面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幼儿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使幼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自信与快乐。

由于开放式提问所发挥的功能多种多样,引发幼儿思考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笔者又将开放式提问又可划分为以下四种子类型:

⒈探讨式提问

所谓“探讨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某一问题,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或经验进行自由地探讨,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例如:T:“小朋友们长大之后可以为爸爸妈妈做哪些事情?”

C1:“做饭!”

C2:“洗澡!”

C3:“买菜!”

C4:“洗衣服!”……

幼儿在回答探讨式提问的时候,可以充分展开想象并结合自身经历自由地来回答,因此,这种提问方式非常有利于对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并且,幼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轻松愉快的氛围更容易激发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⒉理解式提问

所谓“理解式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某一情景提出问题,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例如:T:“小姑娘为什么要悄悄地走进草地?”

C1:“因为她怕小动物们不和她玩儿!”

T:“那她为什么怕小动物们不和她玩儿呢?”

C2:“因为她怕小动物们把她家弄脏了!”……

通过进行理解式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因此,这种提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检验教学效果的作用。幼儿通过回答这种问题,也可以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⒊概括式提问

所谓“概括式提问”,是指教师要求幼儿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概括,自己得出某一结论。它通常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进行。

例如:教师在给幼儿讲完《小羊和狼》的故事后,开始对幼儿进行提问。

T:“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C1:“团结起来力量大!”

C2:“要互相帮助!”……

这种提问要求幼儿对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提炼和概括能力,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选择适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内容,使幼儿“跳一跳”就能“够得着”,以帮助和促进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

⒋移情式提问

所谓“移情式提问”,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幼儿暂时抛开自己的角色和身份,站在其他角色上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T:“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姑娘,你会对小动物们说什么?”

C:“请你们到我家里去玩儿吧!”……

这种提问可以使幼儿逐渐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学会关心和理解别人,有助于对幼儿移情能力的训练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二)封闭式提问

所谓“封闭式提问”,是指教师就幼儿刚刚学习过的内容或生活中的简单常识或具体事实进行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它要求幼儿朝着教师预设好的方向去思考,幼儿只需回忆所学知识或生活中的简单常识或具体事实就可以回答。对于幼儿回答的正确与否,教师会做出明确的评判并要求回答错误的幼儿立即更正其已有的错误认识。

例如:T:“你们谁能告诉我,这座房子的墙是什么颜色的?”

C:“红色!”

T:“那它的门和窗是什么颜色的?”

C:“绿色!”

封闭式提问有利于幼儿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通过进行封闭式提问,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幼儿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封闭式提问也可划分为以下四种更为具体的提问方式:

⒈复习式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是指教师通过提问对幼儿刚刚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幼儿只需简单回忆所学知识就可以回答。

例如:教师给幼儿讲完故事后,开始就故事内容对幼儿进行提问。

T:“胡萝卜先生看到了谁?”

C:“鸭子。”

T:“鸭子怎么样了呢?”

C:“它拿了好多书,都掉在地上了。”

T:“然后,胡萝卜先生又做了什么?”

C:“又拔了一根胡子。”

⒉是非问

    在封闭式提问中,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提问方式。所谓“是非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只需要幼儿在“是”或“非”中选择一种来回答。幼儿并没有经过真正的思考,而只是根据教师提问的语气来说出答案。教师在进行“是非问”时也分为两种情况:

⑴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是非问”。

这类问题本可以激起幼儿的思考,但由于教师采用了不当的提问方式,导致幼儿只是根据教师提问的语气来猜测答案,失去了提问本身的意义,变成了无效提问。

例如:T:“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吗?”

C:“不是。”

T:“不是一样长的?”

C:“是。”

    ⑵教师在征求幼儿意见或询问幼儿意愿的时候会进行“是非问”。

例如:T:“咱们一起来唱一首歌,好吗?”

C:“好!”

    这种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营造学习气氛的作用,但其数量不可过多,否则会降低教学的效率,并且使幼儿养成不愿动脑思考、人云亦云的坏习惯。

⒊进展式提问

    所谓“进展式提问”,是指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提问。它常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或教学中幼儿自由活动的时候提出。通过进展式提问,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幼儿活动的进展情况,从而为合理地组织教学、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例如: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让幼儿戴头饰。

T:“小动物们,准备好了吗?”

C:“准备好了!”

T:“咱们出发喽!”

    从表面上看,这种“进展式提问”与“是非问”的形式很相似,幼儿的回答也都是从“是”或“非”中选择一种,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对于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的“是非问”,幼儿并没有真正开动脑筋去思考,他们只是根据教师提问的语气来猜测答案,教师语气变化时,幼儿马上会改变自己的回答。这种提问实际上属于无效提问。而“进展式提问”则不然,它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进展式提问可以了解到幼儿活动的进展情况,从而合理地安排下一教学环节,保证教学活动的紧凑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进展式提问也可以督促那些动作慢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快速地完成教师安排的活动或布置的任务,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⒋提醒式提问

所谓“提醒式提问”,是指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了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或幼儿的活动与教师的要求不相符的时候,教师通过提问给幼儿以必要的提醒。它不要求幼儿用语言来回答,但却要用实际行动表现出对教师提问的回应。

例如:T:“一个小朋友在发言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应该怎样做?”

再例如:T:“小朋友们在做完实验后,应该把实验材料放在哪儿?”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现状

⒈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采用封闭式的提问方式,且与教师所教年龄班无关。

 如图1所示,在笔者所收集的11次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开放式提问共68次,约占教师提问总次数的7.67%。封闭式提问共819次,约占教师提问总次数的92.33%。χ2检验结果显示,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运用这两种提问方式的比例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χ2=635.8523P0.001)。

⒉在开放式提问中,教师更倾向于采用探讨式的提问方式,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有关。

如图2所示,在开放式提问中,探讨式提问所占比例最高,理解式提问次之,概括式提问和移情式提问所占比例较低。χ2检验结果显示,教师运用开放式提问中四种子类型的提问方式的比例具有显著差异

(χ2=56.82P0.001)。

幼儿受其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所限,其理解力、移情能力和概括能力等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因此在回答教师提出的理解式问题和概括式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探讨式提问则不然,教师的提问可以不受具体教学内容的限制,幼儿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已有知识经验自由地来回答。并且,由于这种提问不拘于少数几个固定的答案,重在为幼儿提供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师在幼儿回答问题时对幼儿进行的“横向比较”,减轻了幼儿的心理负担,使幼儿想说、敢说,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也帮助幼儿树立起了自信心,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⒊在封闭式提问中,复习式提问所占比例最高,并且有随教师所教年龄班的升高而上升的趋势,这说明教师更注重让幼儿记住所学知识。

1  封闭式提问中各种子类型的总次数分布表

提问方式

复习式提问

是非问

提醒式提问

进展式提问

次数

551

250

13

5

百分比

67.28%

30.53%

1.59%

0.61%

2  封闭式提问中各种子类型在小、中、大班的次数分布表

班级/封闭式提问中各种子类型的提问方式

复习式提问的次数与百分比

是非问的次数与百分比

进展式提问的次数与百分比

提醒式提问的次数与百分比

小班

52

44.07%

61

51.69%

3

2.54%

2

1.69%

中班

129

53.53%

105

43.57%

2

0.83%

5

2.07%

大班

370

80.43%

84

18.26%

0

0%

6

1.3%

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封闭式提问中,复习式提问所占比例最高,非问次之,提醒式提问和进展式提问所占比例较少。χ2检验结果显示,教师运用封闭式提问中这四种子类型的提问方式的比例具有显著差异(χ2=969.99,P0.001)。

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幼儿园小、中、大班的集体教学中,教师进行的复习式提问和是非问均占有很高的比例。笔者对其进行了χ2独立性检验,发现教师的提问方式与其所教年龄班具有某种连带关系(χ2=92.3P0.001)。并且,从表中显示的具体数值来看,随着教师所教年龄班的升高,教师进行复习式提问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

⒋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进行“是非问”的比例也比较高。

“是非问”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提问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营造热烈的学习气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的作用,但其数量不可过多,否则只会增加教师提问的随意性,降低教学效率。

三、对优化教师提问方式的建议

(一)教师应明确提问的目标,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尽量减少“是非问”的次数。

教师的提问并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他的每一次提问都要以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幼儿发展为宗旨。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尽量避免教学中的无效提问。

(二)教师应认识到开放式提问独特的教育价值,加强自身随机教学的能力,为恰当地进行开放式提问打好基础。

教师应该看到开放式提问独特的教育价值,在教学中树立“为促进幼儿思考而提问”的观念,精心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提问。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努力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并努力汲取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学习现代的生成课程、支架教学等教学理论,在教学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使教学活动更具弹性。

总之,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师最为常用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提问方式是提问的方法和形式,如果教师能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提问,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作者:支娜  天津市幼师附属幼儿园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