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总会工作 > 灾后救助

幼儿教师为灾区儿童带去关怀

发布日期:2009年05月12日
作者:陆晓霞     来源:南京报业网

    李玮,中华路幼儿园的一名普通老师,一年前,作为“汶川政策应对行动小组”的一员,她亲赴绵竹,了解当地幼儿教育的开展和需求情况,为之后灾区幼儿教育的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一场灾难的最大受害者其实是孩子。”时隔一年,李老师再谈起这段经历,依旧有些动容,“那些孩子都被集中在一些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一旦下雨,孩子们的身上、手上、甚至脸上都是泥巴。”李老师称,当时看到这些的时候,觉得这些孩子真的太可怜了,但当她们以最大的热情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游戏,他们却依旧很快乐、很投入,她笑着说,孩子真的是世界上最单纯的最简单的。也许是幼教工作者的职业天性使然,李老师谈起这些孩子的时候,连声音都变得温柔。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但灾区的很多经历却依然历历在目。至今,李老师的床头柜上还放着一只装满幸运星的纸盒子,盒子很简陋,幸运星也只是用普普通通的纸叠成的,没有平常大家看到的那样五彩缤纷。据李老师介绍,这是她去绵竹的第二天,当地一个大概7、8岁的小女孩送给她的,她清晰地记得小女孩地模样:小脸被晒得黑黑的,扎了两个辫子,还戴着一朵志愿者送给她的小红花,特别漂亮。说到这里的时候,李老师难抑心中的激动:“真的没想到这么短的相处时间,就能收到这么珍贵的礼物,我会一直好好珍藏!”

  对于这次亲赴灾区的经历,李老师坦言,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宽容。以前对班上调皮的小朋友觉得很头疼的,现在会以孩子的视角去包容他们,诱导他们;以前也常常抱怨生活、工作压力太大,现在想想在大灾大难面前,其实一切都微不足道。

  如果有机会,李老师称,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回去看看这些孩子现在怎么样了,她说,哪怕这些孩子再小,也许都无法忘记这场灾难带来的伤痛,只希望这些孩子尽量地快乐一些,尽量地学会遗忘,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成长。

  来源;南京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