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师幼互动

纪实:恐龙诞生之旅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26日
作者:冰厂田幼儿园蔡春燕     来源:本站原创
 

恐龙诞生之旅

——在活动纪实中解析幼儿的活动状态及教师的介入

 

˜恐龙研究小组成立啦

在主题《动物大世界》开展前,我向孩子们作了一个主题预告,当发布新主题内容后,孩子们自发地带来了自制动物、动物图书。男孩们滔滔不绝地谈论起恐龙:小豆对各种恐龙的名字如数家珍、陈澈对各恐龙的区别知之甚多。这部分幼儿比较喜欢恐龙,且有兴趣进行研究、制作等活动。考虑这是部分幼儿的兴趣热点且持续时间长故以区域活动形式开展。由此在规划区域活动时预设了“恐龙研究小组”。

新主题开始的第一次区域活动,小屠、悦悦、雨霏选择了“小小发明家”活动区域,但“三个好汉不成邦”,孩子们的研究无从下手。于是,我提议:“你们有没有兴趣一起来搭建一只恐龙?”“好啊!”小屠首先积极响应。“那先去图书角借一本恐龙的书吧。”我进一步提议:“选择你们喜欢的恐龙。”“太好了!”这下,他们兴趣更浓了。经过一番讨论,决定造“长颈龙”。天天、陈澈听到我们的计划积极要求加入,小组成员一下增至5名。在启动过程中,小松也被吸引过来,最后共有6名小组成员。

˜挖洞

在封箱做恐龙身体的过程中,小屠看到缝隙,灵机一动:“把管子插进这个洞就可以做长颈龙的脖子了。”“可是这个洞太小了!”天天提出疑义。“没关系,把它挖挖大就可以了。”(师:好主意,那需要多大呢?)陈澈:只要用尺量量管子的大小就知道了。

于是,幼儿们又开始忙活起来。两个女孩找来了长尺给陈澈打下手。天天则找了一根即时贴芯子。没过多久,这些测量工具被弃放在一边。(师:咦,你们怎么不量了?)

陈澈:我们发现把管子直接放在上面用笔画一样的,而且比较方便。(师:这个办法真不错。)小屠主动扶着管子,陈澈一手再次加固底端,认真地画下了管子的口径。

小屠接过剪刀开始剪去多余部分。纸箱较厚,小屠咬着牙,涨红了脸,双手用尽力气才铰掉了一点点。“哎呀,我的手没力气了。”他放下了手中的剪刀。

“那我来吧。”天天随即接过剪刀,开始用力。悦悦在一旁关切地看着。一会儿,天天也坚持不住了。悦悦马上接手他的工作,在众人努力下,小口子变大了。

解读幼儿:

    在“挖洞”装头颈的过程中,孩子们展现了三个亮点。1、在与材料的互动(封箱做恐龙身体)中,幼儿能见机行事,有了探讨问题的意识,且有推进性。2、在解决“挖洞”口径问题上,既能够运用已有经验(上一主题《我自己》了解了各种测量方法),又能够在实践中自我改进,思维的灵活度高。3、合作意识非常强,相互间形成了足够的信任感,任务意识强。自发的接力赛式的合作方式让人惊讶于孩子们的小组合作能力,对活动的高度认同感。

教师行为解析:

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感动、惊讶的态度关注幼儿的活动。只是在无法直接读懂幼儿的行为时,以询问的口吻请教他们或者是以积极的、兴奋的态度与语气去肯定、表扬他们的好点子。

为了更大程度地肯定“研究小组”的出色表现,在当天的区域活动讲评中,我请其他孩子分享他们的初步作品,孩子们给了他们极大的肯定“这个长颈龙头颈长长的,还真像!”接着我以“为什么这么难的事情不放弃?为什么大家愿意一个个接着干?”采访了他们,挖掘了小组员们当时的想法,重点肯定了他们爱动脑筋、坚持到底的认真劲、团结精神。大家给予了“恐龙研究小组”热烈的掌声,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下去。

˜开会啦

“哦!快到恐龙研究小组!”小组员们兴奋地冲进区域。

天天:今天做什么?对了,我来做恐龙的头吧。装上牙齿!

小松:不要,给他装尾巴。两人争持不下。

悦悦、雨霏则跑进跑出盲目地搬运材料。

陈澈看着大家,有些生气。

师:今天,你们决定完成哪部分的内容?你和小伙伴讨论一下吧。

陈澈:怎么讨论啊?

师:请大家坐下来讨论一下,开个小会。

陈澈:好的。(面向伙伴们,开心地大叫)开会啦。开会啦。

陈澈的嗓门很有震撼力,所有成员被吸引了过来。

天天:我们今天开会了!老师才开会吧!

师:对呀,老师经常开会讨论该做些什么事情。今天大家意见不一致,所以我们也来开个会,讨论讨论今天的工作,好么?“好!

陈澈:今天先做恐龙的脚吧,让它能够先站立起来。(陈澈首先说出自己的想法)

天天:好的!用什么做好呢?用瓶子吧。(天天积极应和)

陈澈:可以,反正有很多瓶子。

小松:太难看了吧,都是透明的,不像。(小松提出异议)

(恐龙的四肢有什么特点呢?师出示了牛奶盒、瓶子、可乐罐)

天天:哎,对了。用牛奶盒,粗粗的,象恐龙的脚。要有四个才行。

陈澈:好,我来装脚!

悦悦、雨霏:我们去拿牛奶盒!

天天:好的!已经有两个了,再拿两个就可以了哦!

于是,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并分头开工。

解读幼儿:

    今天的会议由陈澈召开,由于他对恐龙了解多且动手能力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小组的核心。他的号召显然有些力量。孩子们的讨论思路清晰,氛围激烈,初步形成了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确定目标的能力,且小组认同感非常强。陈澈的拍板叫好很有领导风范,彰显果断个性。

教师行为解析:

经过几次活动的观察,我感受到了陈澈在小组中的重要作用,于是间接参与其活动以单独提议方式,将问题抛给他,由他抛给组员,并介意他以开会讨论的形式展开,增强小组的任务预设能力。在讨论中只发表了一次观点,完全将这个空间交给孩子,给予充分信任与认同。在之后的活动中,他们确实在活动任务预设、态度、情感等方面有积极的表现。

˜恐龙博物馆即将开馆啦

经过两周多的坚持不懈,恐龙就要诞生了。今天是最后的上色程序,他们努力挥动手中的颜料刷事无巨细地打扮恐龙。当看到恐龙全身被黄绿色覆盖时,孩子们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我随口说了一句:“都两个星期了,我们的恐龙也诞生了。好了,接下去就重新选择大家喜欢的活动吧!恐龙小组研究就告一段落。”

“不好嘛!”李心蔚马上叫起来

“为什么?”

“我们还要做恐龙蛋孵出来后小恐龙的样子!这样恐龙妈妈会很高兴,很热闹。”

“这样啊!你们的想法真好!”

“那下一个主题是我们的城市,恐龙放哪呢?”

“放到博物馆里吧,恐龙是以前才有的。”“对呀,应该放到博物馆,恐龙博物馆。”

“了不起的建议,就这样,我们就在我们的城市里开设一家博物馆。你们就可以继续研究了。”(小家伙们兴奋极了。)

解读幼儿:

    幼儿一方面有了很强的成功感与满足感,另一方面在较长时间的合作中形成了较深的合作、相互依赖等情感不愿意离开。对他们的活动成果——恐龙也有情感,当听到教师的残忍建议时,他们强烈反对,并以情以理说服教师。

教师行为解析:

    活动接近尾声,我以貌似“残忍建议”又开启了幼儿的思路,并不由地将幼儿带入到下一主题的区域活动预设中,听取孩子的真实想法,并根据他们的心声巧妙地保留这一区域内容,同时又有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