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师幼互动

教师和幼儿:一对平等的对话伙伴

发布日期:2007年02月05日
作者:黄丽丽(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幼儿园)     来源:教育导刊
 
 
    儿童教育应该是一种“对话教育”。有一位专家曾对“对话教育”作了形象的比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 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 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 第二, 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 第三, 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 第四, 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 没有平等的关系, 师幼之间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教师没有对话意识, 与幼儿就难以和谐相处。那么, 幼儿教师应如何让幼儿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
 
    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我认为要实现对话教育, 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话题那么多, 你有没有真正听一听、悟一悟呢? 这是个儿童观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教育要求孩子服从教师的安排, 教师在繁复的日常带班中, 很少对孩子的言谈做出适时的关注和回应。不少情况是这样的:当孩子提出一个“不相适宜”的话题时, 老师往往轻描淡写地忽略了, 很少真正去探究这个孩子在想什么, 他要表达什么。其实, 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 就是尊重他的个性发展。有一次, 我们班举行“有趣的昆虫”主题活动, 需要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昆虫。那一天, 绅耀小朋友带来了蝴蝶。蝴蝶很美丽, 引来了许多小朋友的观赏。忽然, 有几个小朋友尖叫起来, 我连忙走过去, 只见绅耀正在全神贯注地拿一些粉笔末装在蝴蝶瓶子里。这可是他心爱的蝴蝶呀!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绅耀一定有自己的原因。于是,我蹲下身子询问他, 他连忙解释说: “黄老师, 你不是说蝴蝶喜欢采花粉吗? 我想, 它一定喜欢吃花粉了。不过,我现在没有花粉, 但是蝴蝶没东西吃会死的, 粉笔末也是粉, 蝴蝶一定喜欢吃! ”多有爱心的孩子呀! 试想一下, 如果我没有倾听他的解释, 而是把他的行为当作是恶作剧而严厉责备他, 这不就抹杀了一个孩子的爱心? 因此, 多倾听孩子的想法, 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 再适时地给予评价和引导, 孩子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 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尝到受人肯定和自我表现的喜悦, 这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和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
 
    做一个友好的伙伴。在大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 几个小朋友在讨论或窃窃私语, 当老师走过去要参与他们的活动时, 他们往往是马上停止讨论或避开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带着问题, 我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找到了答案: “师生之间,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 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 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幼儿避开老师, 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和幼儿之间还未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幼儿对老师还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和信赖感。因此, 教师要适时敞开心扉与孩子进行对话,要努力以伙伴身份与孩子友好相处。这样, 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师幼之间的交往中。例如我和小朋友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 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我常对小朋友说: “老师也是人, 也有做错的时候。我想小朋友帮助老师, 帮老师找出做错的地方, 好让老师改过, 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老师。”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时, 小朋友听我这样说, 好象不相信似的, 脸上露出了怀疑的神态。一开始, 只有三、四个小朋友发言, 对于他们发言, 我一直保持微笑, 并且感谢他们的指出, 渐渐地我发现许多小朋友的眼睛开始发亮, 情绪也开始兴奋起来, 举起的小手更多了。有的说:“黄老师, 你看见小朋友摔倒了, 你没去把他扶起来, 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有的说: “黄老师, 小朋友要是做错了,你应该给一次机会让他改过。”有的说: “黄老师, 有时候, 小朋友没做错, 你也批评他, 这是你不对的地方。”还有的说: “黄老师, 你要求小朋友要说普通话, 但是, 有时侯我听到你和其他老师都说广东话。”……经过了一次又一次这样的活动, 我发现我和小朋友的关系亲近了许多。小朋友有什么事都愿意和我说, 喜欢和我讨论, 喜欢征求我的意见, 喜欢和我一起玩……我和孩子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 成了亲密的合作伙伴。
 
    做一个出色的主持。在对话教育中, 教师要学会做“主持人”。大班幼儿的荣誉感较强, 人人争着要当小组长。为了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我开展了个小组长竞选活动,人人参与竞争。这时的我是一名负责竞选组长的 “主持人”。聘用四名小组长经过了以下几个程序: 1. 演讲。我先规定一些演讲内容的范围, 每个幼儿都可以围绕范围内的内容“摆成绩”, 比比谁的成绩多。2. 投票。即以举手方式代替投票表决, 我负责统计人数。表决过程中, 我注意幼儿的反应、感受。幼儿存在明显错误的时候, 我就采取客观的态度, 提请幼儿重新考虑组长人选。3. 聘用。幼儿一经聘用, 立即发给其组长标志, 要求其每天佩带。4.“施政”演说。被聘用的幼儿对自己的“施政”的目标、计划要有一定的意识, 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施政演说”。在我主持下的“竞聘”小组长活动, 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竞争意识, 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自控能力和工作责任心,使孩子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同时我也更深切地体会到: 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幼儿的思维, 更多地让幼儿走向前台, 展现他们的潜能, 这也是对话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在教育过程中, 如果教师真正把儿童当做对话的伙伴,那么, 可以肯定地说, 这样的教师一定是儿童所喜爱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