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学术交流

儿童的生活儿童的发展生活的艺术——第四届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综述

发布日期:2004年11月20日
作者:程英     来源:本站原创
 
    2004年11月15日~19日,第四届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托幼机构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福建省福州幼儿师范学校、福建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联合承办。参会的570多名代表分别来自福建、江苏、湖南、广西、安徽、云南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与幼师、幼教杂志、教科所以及幼儿园,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博士生与硕士生也参加了会议。
    幼儿音乐教育应以什么为核心?如何正确处理音乐教育中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怎样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促进儿童智慧与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如何有效挖掘本土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这是当前困扰一线教师的普遍性的问题。本届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指导下的中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新进展”,会议以“分享”“交流”  “对话”为主旨,通过优秀论文与案例评审、现场教学活动观摩、核心问题研讨、学术报告等方式,旨在让全国各地代表加强交流、分享经验、碰撞思想、促进发展。
    一、将音乐看成儿童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
    幼儿音乐教育应以什么为核心?如何正确处理音乐教育中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通过学术报告与活动点评,反复强调不要用音乐的大锤砸扁孩子,音乐是人类创造出来发展孩子的,而不是为了泯灭儿童而存在,音乐应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在追求音乐这种生活方式时,音乐教,育才可走出以知识技能教育为核心的樊篱,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唐淑教授介绍了我国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基本特点,阐述了幼儿园音乐教育应吸收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中的“浸润”方式,使儿童的生活充满音乐。福建省“审美与快乐”幼儿音乐课题组组长程英老师认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是一种关注儿童生命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师应用音乐打动和熏陶幼儿的心灵,引导幼儿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让儿童的生活充满音乐,在音乐活动中焕发幼儿生命和智慧的活力。
    在此教育观念背景下,与会者认真分析了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倪琳老师执教的歌唱活动《小鸟小鸟》和福州幼师附幼刘冰灵老师执教的小班亲子音乐活动《洗澡歌》等活动,从中探讨了音乐教育中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关系,逐步形成共识: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应超越音乐本身,向更高的境界升腾.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带着儿童走向音乐,注重用音乐的审美因素去感染与熏陶孩子,而不仅仅单纯让儿童学习音乐;同时,教师不应将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对立起来,二者应成为有机的统一体,若没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作为积淀,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表达就十分困难。在处理二者关系时,更为合理的做法是:让儿童在追求把握感动了他们的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将其中的知识技能作为作品活生生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及时把握。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更提倡的是“自然而然的习得”,这样,音乐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将儿童培养成为头脑清醒的自我建构者
    针对当前幼儿教育中幼儿回答问题时普遍存在的“瞎说”现象,即孩子没有依据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回答,与会者结合此次开放的一些活动以及日常教学活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会者普遍认为,教师提问后单纯鼓励“你说、你也说”的平均教育方式以及反馈时简单的“很好”“你真聪明”等消极鼓励的评价方法,是导致很多孩子没有依据进行思考与说话的坏习惯的重要原因。与会者比较欣赏南京游府西街幼儿园邹俊老师执教的《野蜂飞舞》中“猜带头人”及“怎样掩护带头人”的活动设计,认为这种让儿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以及相互间交流学习经验的活动方式有助于将幼儿培养成为自主学习的建构者。
    儿童应是学习的主人、纪律的主人。天津师大刘苏老师强调幼儿教育应在乎儿童学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将教学注意力从个人的表现、展示以及外在的形式等方面转向帮助儿童实现个人的学习价值。许卓娅教授在“综合主题课程中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幼儿音乐教育应引导儿童“学习做人、学习做事、学习怎样学习”,引导儿童学习调整自己、甚至学习调整教师,教师在教育中应引导儿童不断积累智慧,从而将儿童培养成为头脑清醒的自我建构者。
    三、重视并加强儿童与教师发展的研究
    不了解孩子的发展,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本届会议重点探讨了对应幼儿音乐学习心理特点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对应教师专业成长的幼儿园内学习型组织建设等问题。  《学前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皮军功老师在“当代儿童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论坛中提出,幼儿音乐教育应该由一群懂儿童、懂音乐、懂幼儿音乐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儿童发展研究,教育应与儿童的发展相匹配,他倡议幼儿音乐教学法课程应转变为儿童音乐发展与教育课程。为了帮助与会者更深入了解儿童音乐学习的特点,江苏省教科院教育学院谈亦文老师为大会做了“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教学障碍与消解策略”的主题报告,着重阐述了因教师因素、幼儿因素、程序与方法因素、材料因素以及时间和空间因素引发的教学障碍及消解策略。南京师范大学的杜悦艳老师也介绍了幼儿感知、体验音乐的基本方式,给与会者以很大的启发。许卓娅教授指出,音乐教育领域中儿童发展研究与教师发展研究仍将作为下届全国年会课题研究的重点。
    四、充分挖掘并合理改造本土优秀民间文化资谭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新疆幼师的周欣老师在论坛中谈到,素有“歌舞之乡”之称的美丽新疆,拥有丰富的民族艺术教育资源,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皮军功老师在介绍他个人对全国部分幼儿园的考察体会时指出,全国各地幼儿园在课程改革中存在抄袭现象,在教育资源开发方面各地对本土资源的挖掘利用仍欠深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十分关注儿童生活的周围世界,而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乡土音乐课程资源、建构反映幼儿周围生活的园本课程与地方课程,是音乐教育生活化的重要体现。本届年会开放了许多带有浓郁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特色的音乐活动,如福建的《偶趣》《群丑献艺》、甘肃的《打夹板》、湖南的《苗鼓》《浏阳河》、安徽的《凤阳花鼓》、云南(美丽的小花》、南京的《俏花旦》等等,让大家充分感受到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据许卓娅教授介绍,2008年国际音乐教育研讨会将在中国召开,而中国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应将成为会议的一道文化大餐。
    与会者在研讨时还形成共识:各地民族民间音乐、地方曲艺戏剧等文化资源在进入幼儿园时必须加以选择与改造,选择与改造时应遵循“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态度”等基本原则。
    在研讨会闭幕式上,唐淑教授的总结发言道出了众多参会代表的心里话:本届研讨会是一次“音乐的盛会、审美的享受、心灵的沟通”。下届研讨会将在深圳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