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学术交流

“2015年幼儿园课程实践与评价高级研修班” 在厦门举办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14日
作者:陈晓娟     来源:研究会

      2015年7月6日至10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福建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厦门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厦门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2015年幼儿园课程:实践与评价高级研修班”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三十多位中国幼教工作者和新西兰专家Alison Stephenson、Doreen Launder、Lyn Wright、Marie Lam以及翻译周菁博士共同经历了一次参与式交流、研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有关人员和福建省幼教培训中心主任彭琦凡、厦门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十方、厦门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名誉会长林解成、厦门市教科院院长林伟庆、厦门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委会会长林秀娟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发言。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厦门市教科院教研员蔡蔚文主持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有关领导特别强调,以开阔的视野学习外来经验以及借鉴新西兰经验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为了更好地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幕式上,厦门市思明区艺术幼儿园的幼儿向领导、专家和各地幼教工作者们展示了闽南文化特色的舞蹈《拍胸舞》。

新西兰专家围绕“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体系和背景”、“探究儿童的形象”、“新西兰幼教中心的一天”、“思维的习惯和心智倾向”、“儿童的学习”、“幼儿教育中的环境:选择的自由”、“教师的角色:回应儿童”、“儿童学习评价和学习故事”、“支持幼儿教师专业学习”等主题和研修班与会者进行了共同的反思、学习与研讨。

新西兰专家指出撰写“学习故事”的目的不是仅仅评判儿童的学习情况,更主要的是深入了解和倾听儿童的心声,藉此促进儿童的学习。幼教工作者可以采用支架、促进、关注、共同建构等教学策略对儿童的学习进行回应。新西兰专家根据与会者提出的问题,调整研修内容,灵活采用阐释说明、分组研讨、参与式交流以及问题反馈等互动方式激发每一名参与者的主动性。

北京市三义里第一幼儿园刘婷、广州市越秀区烟墩路幼儿园林举卿和黄羽欣等老师分享了她们借鉴新西兰经验,运用“学习故事”方式评价儿童学习行为的经验和感悟。她们的介绍,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借鉴学习故事评价方式,贯彻和实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信心和积极性。

新西兰幼教课程Te Whāriki是一种开放性的课程,是“激发力量和授权、关系、整体发展、家庭和社区”四大教育原理与“身心健康、归属感、贡献、沟通、探究”五大发展线索相融合的课程。新西兰的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强调“儿童是一个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儿童在幼教机构中的一日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活动都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