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环境创设

优质的环境创设一定是充满童趣的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25日
作者:陈红梅 叶明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环境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师最大的工作负荷之一,尤其是开学初教师们常常会加班加点地创设环境,辛苦自不用说。但是,许多教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物力和财力所创设出的环境,却因缺乏童趣、缺少儿童的参与和互动,常常受到质疑,这令教师们深感困惑和苦恼。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育环境才是优质的呢?

    童趣化是创设优质教育环境的最高境界

众所周知,优质教育环境的评价标准无论怎么设置,都会体现三种价值取向,即美化、教育化和童趣化。在实际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们会高度重视“美化”,特别关注“教育化”,而对“童趣化”最为忽视。忽视的原因是部分教师们认为“童趣化”很简单,把环境营造得色彩丰富点、形式可爱点即可,此种对“童趣化”的理解是极其肤浅的。虞永平教授曾指出:幼儿园课程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现实相遇和互动中完成的。倡导幼儿园环境“童趣化”,就是要引导教师创设能令幼儿喜欢和认同,吸引幼儿主动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支持幼儿生动、主动、活泼成长的环境。试想,如果教师们精心创设的环境无法吸引幼儿,不能让幼儿驻足观看,激发不起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兴趣,最终“美化”和“教育化”的追求都只会成为空谈。因此,童趣化应成为幼儿园环境创设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成人立场让幼儿园环境创设出现偏差

教师创设的环境到底是为谁服务?答案显而易见,是为幼儿服务。反思当前许多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难发现许多地方存在着忽视幼儿,缺少“童趣化”的误区。如教室环境创设的高度常常与成人的视线平齐,不符合幼儿的身高,幼儿只能困难地仰视或者被动地无视;环境创设呈现的方式存在过多的文字,对不识字的幼儿来说这些环境是没有现实意义的;环境创设的内容多是成人的审美眼光,如室外建假山庭院,室内主要展示教师的作品,而幼儿的作品被视为简陋和低级等。

上述现象,提醒我们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教师创设的环境缺少童趣?笔者以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环境创设的立场发生了错位。教师们习惯以成人的立场来创设环境,从而导致幼儿在环境创设过程中缺位,既没有话语权也缺少参与的机会,自然教师创设出的环境童趣性不强。

    基于儿童立场创设童趣化的教育环境

要创设童趣化的教育环境就必须摒弃成人的审美观和“自以为是”的教育观。教师要坚持幼儿立场,俯身倾听幼儿的心声和需求,认真考量幼儿的兴趣、知识经验和能力发展的需要,鼓励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吸引和激发幼儿与环境进行深层次的互动。

邀请幼儿参与。教师创设环境的过程从创意到内容再到实施,都可以开放,给予幼儿参与的权利和机会。由此,环境创设的过程,就变成了为幼儿服务,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想法,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支持幼儿自主探究的教育过程。有了幼儿的深度介入,童趣也就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了。

如某园大班“桥”的主题环境,就是由幼儿的兴趣激发并一步步由幼儿自主完成的。起因是一名幼儿用废旧的烟盒搭起了一座“海沧大桥”,引起了全班幼儿的兴趣。教师及时组织幼儿开展关于“桥”的问题讨论,确定了“桥的构造”“各种各样的桥”“桥的作用”等主题网络。“桥”主题确立后,幼儿就开始热烈地讨论大门的设计方案。有的想将大门设计成“海沧大桥”,有的想设计成“伦敦大桥”,有的又提出设计为“彩虹桥”等等,幼儿居然提出了十几种桥的设计方案,最后幼儿决定投票表决,“海沧大桥”票数最多,成为获胜方案。于是,幼儿又开始继续探索如何在教室大门上制作“海沧大桥”。

支持幼儿需要。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幼儿虽小,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教师作为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环境创设的想法和需要,并勇于将这些想法和需要变成现实。

例如,某园在制定班级公约时,教师组织幼儿对班级中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进行讨论。最终,幼儿通过投票达成共识,拟定了“喝水公约”“进区公约”“如厕公约”“进餐公约”“午睡公约”等,并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当教师把环境创设的主动权向幼儿开放后,充分满足并支持幼儿参与的需求时,幼儿园的环境自然会变得更可爱、更生动,更富有生命的灵性。幼儿能不喜爱和珍视这种环境吗?

追踪幼儿反应。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否具有童趣?并不是靠专家和领导来评,而应该由幼儿用脚来投票。教师要学会追踪幼儿对环境创设的反应,重视幼儿对环境创设的喜爱和互动程度。

如某幼儿园要对幼儿园户外环境改造时,有位智慧的园长不是自己关起门来苦思冥想,而是请孩子自由地到户外玩耍,观察幼儿最喜欢玩哪些区域,一些无人问津的区域就被确定为幼儿园要重新规划和设计的地方。同样,教师也要在平时注重观察幼儿经常喜欢在什么地方留恋,围在一起观看、指点和谈论哪些环境版块,这些幼儿感兴趣的地方一定是有童趣的,是能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而如果有些环境幼儿视而不见,少有问津,就一定是没有童趣的低效环境,也是教师需要主动调整和改进的地方。

陈红梅 湖北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省国培专家组成员,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所副研究员,曾入选武汉市政府“十百千人才工程”。专注于学前教育教科研工作。叶明芳,系福建省厦门市莲龙幼儿园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