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发展策略

让奖励更有价值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08日
作者: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学前研修部 马春杰     来源:《学前教育》幼教版


张老师:


您好!

仔细阅读了您的来信,透过条理清晰、叙述清楚的文字,感觉您是一位工作认真、关爱孩子、勤于反思的老师。因为新接班级没多久,您就注意到了班上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的情况,为此您做了一个学期的努力,期待孩子们在期末的“讲故事比赛”中能各显身手。虽然信中没有明示,但我想您一定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获奖,没想到一个“不愿意讲故事”的牛牛,让“讨要小礼物”的情形再次上演,由此引发了您的困扰和思考。

您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所做的尝试,以及用小礼物奖励幼儿的经历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咱们来讨论一下吧。

 

哪些方法对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帮助?

 

我们先来说一说和奖励无关的话题吧。您在开学不久就发现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情况,并列举了有些幼儿“不会说完整话”“吐字不是很清晰”“不敢大胆、自信地回答问题”等具体表现,我揣测您信中的含义,您是把这些当做“问题”来看待的吗?我们来看看《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中,对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的描述吧,“45岁幼儿基本上能够发清楚大部分语音,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句子和一段话的意思。他们掌握词汇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在使用简单句的基础上,其语言逐渐连贯起来。”由此看来,您班上幼儿的种种表现多是年龄特点所致,不一定都是问题。认清这一点可以使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幼儿的种种表现,更有目的地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施以适宜的影响和支持。

您所采取的“绘本教学”“师幼共读”“通话游戏”以及“角色表演”等都是非常好的培养、发展和提高幼儿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而且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您也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和进步。在这里我想再向您推荐一些其他的做法。

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  您一定注意过,孩子们只要凑在一起就会说个不停,似乎有说不尽的话题,这是幼儿的特点。反观一下,孩子们在幼儿园自由交谈的机会多吗?时间充分吗?而和小伙伴相互说一说见闻、趣事,争论一下动画片中的人物情节,是他们乐此不疲的事,也是发展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最自然的途径之一。因此,试着调整一下一日生活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多给孩子一些“自由说话”的时间。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提高的,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幼儿才能在交谈中体验到语言交往的乐趣,才可能越来越“会说”。

关注个体语言发展现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可见成人与幼儿的交流对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了解判断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现状,容易以偏概全,比如班上有几个孩子“能说会道”,有的老师就认为全班孩子普遍“能说”,个别孩子口齿不清,有的老师就感觉大部分孩子需要纠正发音。然而,幼儿的语言发展存在差异,因此建议您可以利用游戏、生活环节、过渡环节等进一步加强与幼儿个别化的交流,更清晰、准确地了解每个孩子语言发展方面的特点,并依据《指南》中相应年龄幼儿的典型表现,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逐渐接近本年龄段的发展需要。

注重提高亲子谈话质量  家庭对幼儿语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通过各种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向家长们渗透,幼儿语言能力的强弱不仅是能讲故事会背诗,重要的是能“听懂别人说的”和“说清自己想说的”,并且具有与年龄相应的文明语言习惯。其次可以建议家长多跟孩子谈些他感兴趣的事情,交谈中多专注倾听少打断纠正,并且给予积极的回应,引领孩子充分表达。第三,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外出参观、游玩,多样的经历会给幼儿的表达增加谈资,让孩子“有的说”。

 

除了小礼物,还能用什么作为奖励?

 

从您的来信中,我感觉“发放小礼物”是您经常使用的一种“奖励幼儿良好行为”的方法,但似乎经常不能让孩子、家长都“满意”。因为没有得到礼物的小朋友会不开心,而家长也以“小礼物也不是很贵重的东西,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为由替孩子讨要礼物。您在“‘两难的情形’下,也不得不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满足家长和孩子的需求”,透过文字我感受到了您的“为难”。

其实,不可否认物质奖励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等的养成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正如您所经历和意识到的,“孩子们看中的只是小礼物的外在奖励形式”“家长们已经把小礼物作为哄孩子听话的把戏”,这时的小礼物已经失去我们想要通过物质奖励所要达到的目的了。除了引导幼儿和家长正确对待“小礼物”的得与失,您也可以试试让奖励的形式多样起来,比如以下几种方式。

多做一次值日生  中班幼儿随着自理能力的加强,他们也越来越喜欢在帮助别人做事的过程中体验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并在他人的赞许中获得积极的自我认知。做“值日生”是很多幼儿“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情,试着把“多做一次值日生”奖给那些非常喜欢做这项活动的孩子,可能比奖给他们一件小礼物更具激励作用。

请爸妈参观班级  一般情况下,家长只能在幼儿园规定的时间到园参加班级活动,而爸爸妈妈来幼儿园看自己游戏、上课、吃饭是孩子们感觉很开心和盼望的事情。试着把“请爸妈来参观”奖给那些爸妈工作忙、不能每天接送的孩子们,请他们的爸爸妈妈挑选合适的时间来班上看孩子的活动,也不失为一个适宜的奖励。

优先选择权  给需要奖励的幼儿一次优先选择的权利吧,可以是优先选择活动区、优先使用新的彩色笔、优先选择新玩具……让幼儿有一次小小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这种精神和行为上的奖励,会对幼儿良好行为的保持有促进作用。

商定奖励的内容  和幼儿商定奖励的内容,引导幼儿在合理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所喜欢和期待的事情作为奖励,也许是吃一次平时家长禁止但偶尔为之无妨的食物,如冰棍、快餐;也许是中午不睡午觉一次;对于小女孩,也许是冬天穿一次纱裙(当然要穿保暖内衣)……总之,在确保孩子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放肆”一下。

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种奖励都不应成为常态,且应在孩子做好而不是拒绝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不论运用哪种奖励,都要注意不应使幼儿仅为了得到奖励而做事情。有些是孩子本应做的事情就要注意奖励的频率和时机甚至不用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且适度使用,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内驱力。

 

牛牛为什么不愿讲?

 

我们来看看牛牛小朋友吧。上午“轮到牛牛讲述时,他低着头,摆摆手”。下午又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我,我,我不想讲故事。”这个“有些腼腆,平时不大爱说话”的孩子“心里的焦虑与压力”溢于言表,似乎又“隐含着委屈”。您一方面没有强求孩子讲故事,给了孩子充分的尊重,一方面又碍于规则没有发给牛牛奖状。看到这里我特别想知道:牛牛为什么不愿讲故事呢?您的信中对于牛牛不愿讲故事的原因没有描述,所以我想,如果老师能跟牛牛交流几句,也许能探明牛牛不愿讲故事的原因:是完全没有准备?还是不敢在大家面前讲话?是怕自己没有别人讲得好?还是家长给了什么样的压力?总之,如果及时了解孩子的焦虑和担忧所在,就能找到应对的办法,帮助孩子在这样一个全班参与的活动中不至于落单。还有,牛牛拿到奖品后,兑现了与老师“过几天准备好故事,再来给小朋友讲”的承诺了吗?我想,如果把牛牛爸爸准备的奖状等到牛牛真的准备好而且讲给大家听了之后再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发给牛牛,是不是意义更大?

另外像您开展的类似“展示学习成果”的活动,我建议形式可以多样一些,除了讲故事还可以尝试其他的内容,如说儿歌、猜谜语、说说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说说自己喜欢做的一件事等,让每个孩子有选择自己喜欢且能够胜任的空间。在幼儿讲述的时候,对于确有困难的幼儿老师可以适当“帮腔”,帮助并支持每一个孩子获得愉快表达的体验。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也许牛牛会大方地说个儿歌或讲讲自己心爱的玩具如何好玩儿。幼儿在获得内心的满足后,小奖品可能就不那么重要了。

 

如何面对家长的讨要?

 

从您的来信中可以感觉到,部分家长对待“小礼物”的态度和行为让您很是纠结,左右为难之时似乎还没有找到适宜的应对方法。我想,除了前边所提到的运用多元化奖励引导幼儿获得内在激励外,对家长进行相关观念和做法的影响也是非常必要的。

认识统一  老师和家长在认识上的相对统一是运用激励策略引导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础,要认识到奖励是为了肯定和促使幼儿取得更大的进步、或将好行为延续以及逐渐养成好习惯而运用的一种激励方式,目的是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行为的动机和积极性。但是物质奖励一定要适度,不能使幼儿把学习或好的行为仅同一朵红花、一个玩具联系起来。在这一点上,老师可能需要通过家长专题讨论会、个别约谈、推荐相关文章等方式,慢慢与家长沟通,逐渐达成一致。

策略相仿  在认识统一的基础上,幼儿园和家庭所运用的奖励方式如果能大致相同或者相互补充,那么奖励的作用就会更明显一些。比如这次的“讲故事比赛”,您可以根据幼儿讲故事的不同特点,按照“讲故事小能手”“最佳表演”等分别给幼儿拍照,张贴在班级布告栏中展示给家长,让家长分享孩子们的成长,让幼儿在家长们的赞许声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同时事先与家长做好沟通,请家长事后给幼儿适当的精神或物质的奖励,家园合力使这次活动从表达能力到情感态度都给幼儿带去收获及美好的记忆。

尝试变通  即使做了沟通与解释,有时也避免不了幼儿、家长“讨要礼物”的现象出现,这个时候,就需要变通了。首先,要“奖”得明白——在必须要“奖”的情况下,要向幼儿及家长明示为什么奖,说得越具体越好。第二,尝试“延迟奖励”——面对家长的讨要和幼儿的哭闹,可以“缓”一步,给幼儿调整和努力的机会,一旦有变化,马上就“奖”。第三,因人设奖——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特点和能力长项各不相同,如果我们能“奖长避短”,就能使每个幼儿更加自信地行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总之,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对幼儿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要在最适合的时机采用。给予幼儿更多的精神关注吧,让他们的内心丰盈充实起来,在老师、家长的陪伴下以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成长与发展,这样的奖励才更有价值。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学前研修部  马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