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发展策略

我该缩小幼儿之间的差距吗?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06日
作者:王英姿     来源:《学前教育》幼教版

“教育诊断”栏目:

您好!

最近,我在教学中产生了一些疑问,希望得到有关专家的指点。

孩子们进入中班,参与了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对色彩越来越敏感,逐渐对渐变色、相似色、对比色等多种色彩概念都有所了解。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多以蜡笔、炫彩棒等作画工具为主,但这些工具在大块面涂色时需要耗费孩子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渐渐使得孩子们对作画工具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因此,我考虑引入水粉颜料作为新的作画工具。在开展中班美术活动“夕阳”时,我提供了红、橙、黄等渐变色的颜料作为孩子们的主要创作材料,引导小朋友们根据我们一起观察过的夕阳美景,运用颜料刷出自己心中色彩美丽的渐变色“夕阳”。考虑到孩子们以往运用颜料的经验并不是很多,这一次的作画方式又完全是“大师式”的用颜料直接刷画,在幼儿自主操作环节中,我运用了分组操作的组织方法,给每一组提供了充足的、便于孩子拿取的材料(红、橙、黄等颜料以及多于每一组幼儿人数的笔刷),以免幼儿之间相互干扰。但是,活动的实际过程还是令我“五味杂陈”。

在自主作画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从头到尾都很注意,从拿笔刷的姿势到蘸了颜料之后往颜料罐上“舔一舔”(防止颜料滴落)、再到用完后将相应颜色的笔刷放回原本的“家”中,都无需老师刻意叮嘱,能够自然而然地做好,并且很到位(当然,这些基本的操作注意点,我们在以往的活动中都有过接触、有过强调),画面效果也比较令人赞叹——注意了颜色的搭配衔接、画面的整洁。但是,同样是一个班级里的孩子,同样的基础,同样的组织与引导,另外的一些孩子在进行同样的操作时却是“花样百出”:拿笔刷的姿势十分随意,完全没有作画的架势;蘸了颜料之后不往颜料罐上舔,而是拎着笔刷左右乱甩,溅得到处都是;因不小心而频繁地把颜料罐打翻,导致颜料在桌面上横流;最后呈现的作品也似乎是差强人意——颜色衔接得比较凌乱,画面很不整洁……

面对这样“令人闹心”的情况,我在心里不停地对自己说:“孩子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不能苛求!”但是,我还是不由得在心里产生了很大的疑问:“除去‘不小心打翻’等偶然因素,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们之间如此大的差距?我该缩小幼儿之间的差距吗?”

“缩小差距”这个提法在幼儿园出现的频率还比较高。领导们评判我们一线教师的工作情况,往往会以孩子们的发展为依据,所以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提法(或是类似的表达)。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有的孩子能够独立创作出比较美观的画作,而有的则似乎“出不了成品”(以成人的眼光来看),这时,我们老师可能就会遭遇“缩小幼儿之间的差距”的要求。的确,我们确实应该着力促进孩子的进步,“不落下每一个”,但是,我们也曾经接触过“多元智能”的理论,我疑惑的是:究竟在“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和“缩小幼儿之间的差距”之间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希望有关专家能够帮我解疑释惑,感谢!

 

                     幼儿教师  王英姿

 

中班美术活动:夕阳

 

 

活动目标

1.欣赏太阳下山前的美景,感受自然的美。

2.尝试用渐变色的水粉颜料表现夕阳。

 

活动准备

PPT,笔刷,红、橙、黄等渐变色的颜料,抹布等。

 

活动过程

1.通过PPT观察夕阳西下时,太阳及晚霞的色彩特点,引导幼儿发现太阳和晚霞都被染上了色彩,而且这些色彩都是红、橙、黄等渐变色。

2.让幼儿感受不同情景下——树林、大海、城市里夕阳的美丽。

3.通过提问“夕阳还会照在哪里”,扩展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自由想象与表达。

4.教师分别示范用红、橙、黄等渐变色的颜料来画夕阳的光芒,最后把幼儿曾经的剪纸作品贴上。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展示孩子的作品,引导互相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