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科学教育

挖掘特有社区资源开展大班幼儿科技制作活动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17日
作者:张涵     来源:成都市新都区机关幼儿园

幼儿教育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同时应该注意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幼儿园开展科技教育的重要性,结合我园的课题——《幼儿园科技制作活动社区资源整合的研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经过第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幼儿对科技制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现阶段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科技制作的技巧,对社区资源中所蕴含的科技资源有了较初步的观察和探索认知的兴趣,对感知、探索、操作科技资源的敏感度有所提高。

 

经过了前一阶段的研究,我班幼儿对本社区中的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寻找到其中一些适于大班幼儿进行科技制作活动的材料。但在第二阶段的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在对本社区特有的科技制作资源的利用方面还不够充分,同时制作出的科技作品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新都本地的特色。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思考,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一、寻找具有新都特色的科技教育资源

新都建治于春秋末期,为古蜀国三都之一,距今约2800年历史。新都位于成都市北郊,居“天府之国”川西平原腹地,素有“天府明珠”和“香城”之称。新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又有什么资源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来开展幼儿科技制作活动的呢。我们深入地了解了社区中的一些资源,发现了其中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

(一)挖掘升庵桂湖的科技教育价值

新都升庵桂湖是一处风光秀丽的古代人工湖。明正德嘉靖年间,著名学者杨升庵(名慎,字用修,1488-1559)常在这里读书和游玩,并“沿堤遍栽桂树”,培植风景,兴建园林,桂湖自此名扬天下。现在明代的园林早已不存,但从杨升庵《桂湖曲送胡孝思》和卢雍《桂湖夜月》等诗篇中,尚可想见其当日胜概。桂湖以其崭新的风貌,又跻入了“西蜀名园”的行列。今日的桂湖园林,基本保存了一百多年前的建筑布局。 

建国以来,杨升庵祠及桂湖受到极大重视。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李一氓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视察、题词,予以高度评价。国家文物局和省、市、县各级政府也多次拨款保护,所有建筑重加修葺。它们在古木幽篁、红莲丹桂和湖光水色的掩映衬托下,更加妩媚多姿,使整个桂湖平添秀色,充满了诗情画意。  

升庵桂湖形如一面横卧的琵琶。湖上南北参差的两条半堤和几座桥榭,将湖面隔为6个景区。湖上的荷花、岸上的桂花,以及三春杨柳、四季花卉,将桂湖打扮得美丽动人。其园林建筑,以雄峙湖心的升庵祠为主体,另有楼台亭阁,桥榭廊庑等二十余座。它们古朴曲雅,玲珑剔透,造型精美,色调柔和,体出了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技艺。它们或临水上,或依岸边,因地构屋,布局谨严,在有限的面积内构成了许多景观。这些景观、主次分明,远近照应,有开有合,有动有静,形成了桂湖园林所独具的风格。这里,将园林的主要建筑有:紫藤廊、交加亭、杨柳楼、小锦江、桂花亭、湖心楼、枕碧亭、观稼台、问津楼、坠月楼、杭秋、桂湖碑林等。可见升庵桂湖中蕴含了很多可以利用的科技教育资源。

 

(二)寻找桂湖公园的科技价值

桂湖公园与升庵桂湖仅有一座城墙相隔,它是升庵桂湖的扩大和延伸,也是一座自成体系的新建仿古园林。桂湖公园的总体设计,突出了“桂”和“湖”这两个主题。其建筑布局、景点设置与升庵桂湖的风格相协调,与新都区古城墙及高踞墙上的城楼(桂湖门,又叫新南门)、坠月楼、问津楼、观稼台等景观相呼应。桂湖公园以四川古典园林传统风格为主,但又不拘一格,博采各地园林之所长,并用强烈的虚实对比和疏密对比手法,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园林风格。

桂湖公园在建造中,根据原有地形地物,包括树木竹林,都加以改造利用,它保留了长达一km的饮马河(即清源河)。河道及其自然景色,把大片低洼地改造成人工湖,将凿湖之土垒成山丘,形成错落有致的岛屿和优美流畅的湖岸线。湖上的建筑,吸取国内园林建筑艺术之精华,结构巧妙,工艺精美,楼、阁、亭、榭各式屋面全施以绿色琉璃瓦,平桥、拱桥、曲桥等各式桥梁多采用汉白玉或花岗石,显示了昔日宫廷园苑的豪华气派。桂湖公园1986年动工兴建,1988年对外开放,1992年初具规模,是镶嵌在四川历史文化名城新都区的又一颗的明珠,是展现在成都平原上的又一处山水俱佳、建筑典雅的园林胜境、旅游名区。 

 

(三)探寻宝光寺的悠久历史

一九五六年,宝光寺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特别在“文化大革命”中,国内许多寺院遭到不同程序的破坏,但宝光寺的殿堂、佛像、匾联、书画等文物古迹基本无毁损,成为中国结构最典型,保护最完整的一座佛教禅宗丛林。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宝光寺作为全国重点寺庙和著名旅游点,必将日益发挥巨大的作用。

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400多根其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中轴线上,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紫霞山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东方丈、西方丈相对称,展现了中国佛教禅院的整体风貌宝光寺是中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迭经培修,是一座高30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

 

二、让幼儿融入新都特色的社区科技制作资源

为了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和认识这些新都特有的社区资源,我们组织了多次的活动让孩子们走进社区,亲身感受这些资源的不同。

(一)畅游升庵桂湖

孩子们没有从正门进入,而是从边门----挹锦门进去的。挹锦门给人的感觉更象正门-----那簇立在进门处的状元杨慎的全身雕塑和他背后苍劲潇洒的书屏“滚滚长江东逝水,……”长句,还有挹锦门是一道城门,门洞上还有城楼,门洞外有一广场,与新近改造的桂湖森林广场紧紧相连,出入游客很多。孩子们很兴奋地进去了,并围着杨升庵爷爷的全身塑像讨论了起来:

文文:“这个爷爷是谁呀?为什么会在公园里?”

小泉:“我知道,是杨升庵爷爷,爸爸告诉我的!”

香仪:“他是在这里迎接客人的,这是他的家。”……

小朋友听了老师的介绍,了解到杨慎字升庵;升庵桂湖就是杨爷爷的家。

我们带着孩子们从杨慎塑像往左行是桂湖八景之一的紫藤廊,摇曳的枝蔓,翠绿的叶芽,象双双手儿,首先迎接我们的光临。观魚池里波光习习,清彻湖水中各色大小鱼儿摇头摆尾,追逐嬉戏。过了魚池,便远远看到“升庵茶馆”。茶馆门上楹联曰:“清如瘦行闲如鹤座是春风室是兰”,馆前立一石碑为杨慎手书“不可不饮”四字。进得茶馆,里面有左右观戏、品茶客座,正中搭一小戏台,晚间表演川剧折子戏。节目单上有《秋江》、《拾玉镯》、白蛇传》等老戏。这里是那些老戏迷、票友的活动中心。

再往右转,进入桂湖八景之一的桂花林,名曰“丛桂留人”。桂花林园园的门洞前竖立着高高的四块紫岩碑,上面阴刻着升庵桂湖的几度变迁,沧桑历史。来到升庵祠,中堂塑有升庵坐像。右有“蜀中威风”,左有“群贤毕至”双屏,展示了杨慎当年在朝为官,当职为臣的胸怀若谷之风韵。在升庵桂湖里,气派壮观的要数“桂湖碑林”。碑林中布展有苏东坡、黄庭坚、刘墉、杨慎、文征明等人的手书真迹,还有后人临书,伟人题字再现。

 在老师的讲解中,幼儿对升庵桂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的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与同伴讨论了起来,讲述自己对升庵桂湖的新发现,新认识,这将为下一步的制作打好铺垫。

 

(二)信步桂湖公园

刚来到桂湖公园的大门,小朋友们便被门口的石狮所吸引,雄镇,宏伟壮观。进门,碧草凝翠、竹树交荫、群芳争艳、蝉鸟谐鸣,充满了新建园林的生机。经过雅致的茶厅,即来到湖畔的一组建筑群“沁春园”。园内的主体建筑为一座大型舫居,形如北京颐和园的石舫,有匾曰“逍遥游”,为我国佛教高僧遍能法师所书,取[战国]著名哲学家庄子的名篇《逍遥游》为舫居之名。这座舫居状如古代游船,上下两层,可供游人品茶、进餐、观赏湖光,真是苏东坡泛舟赤壁时所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韵味。沿湖而行,湖岸迂回,道路弯曲。路左有溪流、港湾、花圃,路右则为土丘、树林、河岸。饮马河迤逦而南,流水淙淙。小朋友们一边走一边听老师讲“饮马”传闻,来到了距学士堰遗迹不远的翠竹丛中,为新修的艾芜墓。艾芜墓后百余米处,即是桂湖公园最大的建筑群“天香园”,取唐代诗人宋之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诗意。此园位于桂湖公园中心,四周绿草如茵,汉白玉雕琢的人物、动物点缀其间。云外楼为正方形五层建筑,中有螺旋状梯步可登,其匾额悬于最高楼檐下,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启功先生所书。伫立楼头,凭栏远望,桂湖的水色天光及香城的远山近景尽收眼底,云外楼临水处,建有二水榭,东曰“迎晖”,西曰“步月”。楼之左右及后面,均有回廊环护,结构奇巧,木雕精美,楼西还有一座重檐攒尖顶八角凉亭,名叫南亭。楼东不远处有“浮光阁”,取[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浮光耀金”之意,下云外楼,过七曲白玉桥,经儿童游乐场,穿巨石垒成的门洞,有路通往升庵桂湖。沿桂湖公园西行,右有葱郁的桂树林,蜿蜒的石城墙,左有碧绿如茵的草坪,浮于水间的芙蓉岛及其它小岛。湖面上,从船坞发出的各式游船,穿桥拍浪,自在往还。游人们憩息于树荫下、亭台间、港湾内,一股股凉风吹来,真感到惬意。

小朋友们走在其中,感受着桂湖公园的一草一木,一船一客,无不让人驻足观看,走完了桂湖公园,小朋友们孩子意犹未尽中……

 

(三)感受佛教文化

进入宝光寺,小朋友们感觉到它庄严神圣的气氛,没有一个小朋友喧哗了,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观看宝光寺的宏伟建筑。

宝光罗汉知多少有人说,宝光寺的罗汉是数不清的。因罗汉堂建筑结构奇特,塑像纵横交错,道路四通八达,宛若一座迷宫。前来数罗汉的人往往又为千奇百怪的塑像所吸引,边数边看,数来数去,结果总不一样。若要数清罗汉堂共有多少塑像,必须知道它的建筑结构。

进入罗汉堂,小朋友被有二十八个头、五十六只手、一百九十六只眼的观音塑像所吸引,都小声地议论其特别的外形,并且观察得很仔细。

小朋友们发现罗汉堂塑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形态表情富于变化,姿势动作各不相同。其形态有胖有瘦,有老有幼,有高有矮,有美有丑……其表情或喜笑颜开,或愁容满面,或慈祥和善,或横眉瞪眼,……其姿势有正襟危坐,合掌参禅者;有翘腿抱膝,怡然自得者;有张口振臂,谈笑风生者;有闭目托腮,若有所思者……其动作或持物,同时,其衣着的款式、色调、纹饰也各有差别,这些都与人物性格和所处环境巧妙配合,从而使五百多尊塑像造型千姿百态,各有旨趣。小朋友们绕着罗汉堂的罗汉看了一遍又一遍,怎么也看不够,有的甚至模仿起了一些罗汉的形态动作,有的开始数起罗汉来……各种形态不同、妙趣横生的罗汉,不同风格的建筑等都是我们值得利用的科技教育资源。我们在让孩子多次亲身融入社区资源后开展了相应的科技制作活动,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形态不同的罗汉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也开始初具摸样了……

总之,探寻幼儿园科技制作活动社区资源整合的研究的道路还是很漫长的,我们将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更多可以利用的新都特色教育资源,制作出更多能展现新都特色的科技制作。

 

参考文献和注释:

1、引自专著:《幼儿园教育指导(试行)纲要》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第36页和第125页。

2、引自专著:《新都历史文化丛书》,作者:状元杨慎/文豪艾芜/升庵诗文/新都桂湖/宝光禅院/新繁东湖/龙藏古,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1版,第1-3页,第10-12页,第20页。

3、引自专著:《幼儿科技教育概论》,作者:徐子煜,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第104页。

4、引自专著:《幼儿科技活动的理论与实践》,作者:蔡殿军,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6年5月第一版,第52页、58页。

5、引自专著:《新都文史》,书籍作者:新都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 图书出版社:新都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  出版时间:1987-08  第82页,第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