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亲子教育

幼儿规则意识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01日
作者:于鸿雁     来源:广州军区司令部幼儿园

一、           问题的提出

中国有句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我们的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可以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是由规则构成,大到国家经济政治规则,小到为人处事生活规则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中对幼儿规则意识是这样界定的:“幼儿的规则意识是指幼儿对为什么环境中必须存在规则,规则有什么内容,规则有哪些作用以及应该怎样执行规则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

而对于学前期的孩子来说,父母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时间最长、最容易对孩子施加影响的人,在幼儿规则的养成中起着非常关键的启蒙作用。但目前来看,幼儿园承担着更多有关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经常会见到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叮嘱幼儿,有的孩子就能遵守,而有的孩子效果却并不明显。张月娇[1]的研究表明,母亲教养行为的各个维度与儿童的表情调节相关,情感温暖理解行为能正向预测儿童的表情调节。此外,郑明[2]的研究中表明母亲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但是,将母亲教养方式与规则意识联系在一起的相关研究却非常少,因此,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母亲教养方式为切入口,了解幼儿规则意识的情况及母亲教养方式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影响 

二、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广州市某省级幼儿园中随机抽取120名幼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回收109份问卷,剔除不完整问卷5份,通过测谎题剔除4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84.1%

(二)研究工具

         1、母亲教养方式问卷。本研究采用瑞典心理学家C.Perris等人编制,我国学者岳冬梅等人修订的中文版“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根据研究需要对原量表进行了修订。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多为母亲抚养,所以本研究只考虑了母亲的抚养方式的5个因子(情感温暖、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修订后的EMBU包含30个题目,问卷采用4分制评价方法,分数越高,表明母亲在该方面的教养行为越多。

         2、幼儿规则意识问卷。据概念界定,将规则意识分为三个基本维度:规则的知识、遵守规则的意愿以及规则习惯。问卷共20道题,采用四分制评价方法,问卷中有的题目会有反向计分法,即分数越高,表示规则意识越差,比如第20题,“玩过玩具后经常把玩具乱摆乱放。”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2003SPSS16.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

 

三、           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性别和年龄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影响

根据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月龄与幼儿规则知识存在显著差异,与性别并无显著差异,两者的协同作用也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规则知识上的差异不受性别的调节。而规则意愿与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月龄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两者也无协同作用,说明不同性别的幼儿在规则意愿上的差异不受年龄的影响。如表1所示。在此基础上,通过turkey均值多重分析比较后,可知低龄组与高龄组(MD=-1.30,P=.0320.05)均值间差异性显著,低龄组与中龄组(MD=-.94,p=.130>0.05)、中龄组与高龄组(MD=-.36,P=.748>0.05)间无显著差异。以性别为主效应,通过多重分析比较后,女孩(MS=7.80,SD=1.69)在规则意愿上的得分高于男孩(MS=7.08,SD=1.40)

                   1    性别和年龄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影响

                           均值        自由度       F       Sig.

规则知识      月龄         12.75          2          3.13       .04*

                       性别          3.53          1           .86       .35

              月龄*性别        4.67          2           .32       .32

规则意愿      月龄          1.19          2           .48       .62

                      性别         11.76          1          4.77       .02*

                月龄*性别        .42           1           .17       .84

规则行为      月龄          1.19          2           .82       .44

                      性别          .63           1           .44       .05

              月龄*性别        4.26          2          2.97       .06

注:*P<0.05**P<0.01

   (二)规则知识、规则意愿与规则习惯的相关分析

由表2可知,幼儿规则意识的三个维度中,彼此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说明三者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相互影响。

2    规则意识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规则知识

规则意愿

规则习惯

规则知识

——

 

 

规则意愿

.024

——

 

规则习惯

.082

-.086

——

 

    (三)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规则意识的相关分析

由表3可知,规则知识与母亲教养方式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其中规则知识与情感温暖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情感温暖程度越高,幼儿规则知识的掌握越好,与否认拒绝、严厉惩罚、偏爱被试之间则存在负相关,即教养方式中否认拒绝、严厉惩罚与偏爱程度越高,幼儿规则知识的掌握越差。此外,否认拒绝与规则习惯也存在显著负相关,母亲采取否认拒绝的方式越多,对幼儿规则习惯的养成越不利。

                12   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规则意识的相关分析

 

规则知识

规则意愿

规则习惯

情感温暖

           .619**

.034

.192

否认拒绝

-.451**

.176

-.276**

严厉惩罚

-.530**

.186

-.128

偏爱被试

-.449*

.251

-.022

注:*P<0.05**P<0.01

 

四、      分析及建议

         1、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在年龄和性别上均有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幼儿规则意识在年龄和性别上均有一定的显著差异,表现为高年龄组的幼儿在规则知识方面的了解要好于低年龄组的幼儿,并且在规则意愿方面,男孩的得分略低于女孩,说明女孩更易于在情感、意愿方面接受一定的规则要求。而在规则行为上面,则不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低龄组的幼儿相当于幼儿园里小班的孩子,首先从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来看,他们的思维发展还处于前运算时期,象征性思维的他们还处于小棒当“枪”,碎纸片当“菜”的世界里,并且幼儿运用的概念与一般成人用的概念不同,它往往是把最初学到的语言符号附加到一些事务上而形成的,这种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随着年龄增加,大班的幼儿抽象思维得到发展,对事物的认知更加准确,并且逐渐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会感受到来自家长和社会的要求变多,因此幼儿的道德认知会迅速的发展,对规则知识的了解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规则意愿方面,女幼儿更容易在情感上遵循和接受一定的规则要求,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方面因为受传统的教育观的影响,父母对女孩的家庭教育

是要求她们听话、循规蹈矩,而对男孩的教育则是注重培养他们大胆、敢于挑战,所以同样面对规则的约束,女孩倾向于比男孩更遵守规则;另一方面,可能和两性子女的特点有关系。一般而言,与女孩相比,男孩较好动、调皮,他们试图挑战规则来尝试后果,更容易发生一些违反规定和规则的行为;而女孩相对来说比较胆小、乖巧、文静,会担心受到违反规则的惩罚。

而性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在规则知识、意愿、行为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在同一年龄层上幼儿性别的区分并不是很明显,我国学者的一些研究认为:男女两性认知差异发展在学龄前的差异不明显,幼儿时期女孩的智力略优于男孩,但不显著。因此要在尊重男孩女孩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2、幼儿的规则意识发展与成人的不同

从研究结果看,规则知识、规则意愿、以及规则行为的发展并不是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幼儿时期,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的发展仍然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对于成人来说,似乎我们知道了规则,就会在情感上认同并进一步表现在行为上,而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对于语言这种抽象符号的表达规则很难理解,因此在转化成情感意愿方面就不会是自动的过程,并且幼儿的自我中心也影响着对他人情感与行为的理解。

幼儿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规则的,规则是要幼儿学习的,规则的习得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规则是客观的、预定的,但从幼儿个体的角度看,幼儿对规则的意义却是自主建构的。我们可以强制幼儿去遵守某些行为规则,但我们并不能真正让他直接养成规则意识和执行能力。所以说,对于幼儿常规的教育的重点不是在于从哪方面入手,而是应该注重方法与形式的适宜。家长不要过早的把社会上的一些规则搬到幼儿的生活中,这样不仅不利于规则意识的发展还会增加幼儿的压力。要有针对性的向幼儿提出规则要求,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醒或奖惩,要让幼儿体会到什么规则是必须遵守的,什么样的规则是可以商量的,帮助他们明确规则的意义。

       3、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

      本研究发现,幼儿规则知识与情感温暖呈现正相关,与否认拒绝、严厉惩罚、偏爱被试之间呈现负相关。大量的研究都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规则知识是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外部的要求,而幼儿要将这种外部的要求内化,是需要有一个过程,所以幼儿可能知道规则知识,但不一定会内化成自身情感并表现出来,所以母亲在教养时若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对幼儿规则知识的了解必然有促进作用。而否认拒绝、严厉惩罚和偏爱等方式,是绝对不利于幼儿对外部要求的接受的;二是因为在教养方式中,家长过多重视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理解。在访谈中就发现,母亲往往会采用不断提醒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掌握规则,幼儿知道要做什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或怎么做。如果母亲用幼儿能感受到喜爱的方式来提醒,幼儿会比较容易接受,如果母亲采取斥责、打骂或冷淡的态度来对待幼儿,那效果则适得其反。家长应该重视家庭环境这个活教材,“让环境说话”,“让环境育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之间对幼儿提出的规则要求要一致,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关爱、接纳、激励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生活氛围,才能让幼儿的规则意识在有序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总的来说,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都非常的娇嫩,需要成人的细心呵护和关爱,良好的教养方式和方法才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规则意识的法宝。

 

 

参考文献:

1、张月娇.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及其与气质、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6.

2、郑名,李炙檬. 离异家庭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10.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4桑标.儿童发展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

5龚燕,刘娟.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9,1.

 



[1]张月娇.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及其与气质、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6.

[2]郑名,李炙檬离异家庭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