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环境创设

如何把环境创设中让幼儿与主题墙对话

发布日期:2013年10月24日
作者:铁永媛     来源:青海省军区幼儿园

 环境创设,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和幼儿合作创造充实的生活”,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的教育过程。主题活动中的环境创设,是把墙面环境的创设与实施的主题活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主题墙动起来、活起来,真正地实现主题墙饰与孩子之间的良性互动。有人说:“当你走进一所幼儿园,不用介绍,也无须交谈,只要留意整个环境,你能‘阅读’其中蕴含着的教育信息和课程的价值取向。”的确《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他们是活动的主人,他们更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人,是他们赋予了主题环境以生命。我们也越来越深刻领悟到,主题墙饰不仅给幼儿以美的感受,陶冶幼儿情操,同时应提供给幼儿主动参与、共同制作、积极探索、发挥想象和创造的良好空间,真正实现主题墙饰与幼儿的良性互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当前幼儿园中存在的
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创设幼儿发展所需要的主题墙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主题墙饰环境的创设,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追求完美的装饰
   幼儿园主题墙饰创设中,以美观、装饰为主的布置随处可见,这种墙面环境常常由教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心制作而成的。或是剪贴、或是彩图,形式多样,十分精美。这种装饰,完全是完成布置任务,只追求外在的形式而不注重环境创设的教育意义。为了环境布置的美观性,往往由成人“自编自导自演“很少让幼儿参与,只是让幼儿充当教师环境布置的观赏者。

(二)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虽然大多数的
老师认为环境布置应有幼儿的参与,突出幼儿的主体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参与的密度小。墙饰怎么布置还是以教师的意愿为主,从主题墙布置到材料提供主要由教师设计、制作,仅有最后一些空缺的墙面留给幼儿,但就是这样的参与,教师往往还要选派
能力强的幼儿完成。

2、参与的形式单一,大多数幼儿参与墙饰创设的形式往往仅限于美工方面的绘画、剪贴或手工制作,大多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致使参与活动变成了一种简单、呆板的“手工劳动”。

 3、参与的程度比较浅。如:在秋天的落叶主题中,老师画好一棵大树贴在主题墙上,再要求幼儿画出树叶或是给画好轮廓的数叶涂色,老师再剪下轮廓贴在墙上。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对主题设计、资料搜集、材料准备等方面的参与甚少,即使有也是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定幼儿、指定作品的内容,完全不能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常局限于“老师要求我做什么”而无法主动思考“我想布置什么”“怎么布置”“需要哪些材料”等问题,这就致使幼儿的参与多以动作形式为主,而很少以思维方式进行,因此只能停留在表面。

(三)主题墙饰的静态固化
   由于开学初花了大气力精心布置的环境,因此舍不得更换,常常存在着主题墙饰整个学期无变化。既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瑞吉欧创设的环境中,春天的幼儿园是嫩绿色的,夏天的幼儿园是翠绿色的,秋天的幼儿园是金黄色的,而冬天的幼儿园是雪白色的。幼儿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感受着四季的交替,认识四季变化的规律和特征。然而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应将环境布置与主题教育或语言、
艺术等领域有机结合,让孩子通过耳濡目染受到教育,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却说:“那对孩子固然有利,可老师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老师平时要带班,而要装饰一面较大的墙壁,往往需花上很长的业余时间,手工制作虽然使用废旧物品,但也要用掉大量的纸、各种色彩等,所以墙面装饰费时、费力、费钱。除非领导有要求,老师一般都采取一劳永逸的办法。这自然导致墙饰的一成不变。主题墙饰不能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随着幼儿的发展及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富有变化的主题墙饰要求教师要不断地留心观察本班孩子的兴趣及孩子对目前正在进行的活动的反应,用心地创设环境。

二、如何让幼儿与“主题墙”对话
    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变化,主题环境布置的问题越来越重要,让幼儿与“主题墙”对话获得有益经验已成为大多数教师的共识。主题环境创设不仅美化活动室,它还是孩子们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设的天地。环境为主题而创设,而主题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深入,更具体的开展,从而不断地逐渐丰富。它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经验提升的具体体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参与的写照,那么,幼儿园应如何参与布置环境、怎样让幼儿与“主题墙”对话?我认为:

   (一)教师要注重年龄差异,抓住年龄特点
      福禄培尔说:“教育的任务要面向全体幼儿。”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兴趣、表现能力、个性及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幼儿对环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注意发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活动需要,使环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表现及发展,促进每个人在自身水平上的提高。如:小班 “我的家”主题墙饰: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肯定会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教师在环境创设上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于是在活动室的墙上,安排了“我的妈妈”墙饰。瞧,“妈妈”的眼睛多美丽,脸上还带着笑,仿佛在说:“宝宝别害怕,妈妈在这儿呢!每当孩子们想家想妈妈了,都会看这面墙,就好像看到了本人的妈妈一样。此外,还特别安排了一面互动墙――“我的家”:幼儿与爸爸、妈妈等家人亲亲近热在一同的照片。对那些有入园焦虑景象的幼儿,教师会指着墙面的照片说“宝宝真美丽,笑得多甜、多开心呀!”,从而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教师存心去领会幼儿走出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一陌生的环境,在环境创设中努力激起幼儿对班级多一分挂念,多一点来园的希望。教师在墙面环境安排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心,把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借助环境去表达,使幼儿如沐春风,如润春雨。由此可见,教师在选择环境中墙饰的内容时更多的考虑内容隐含的教育价值,而不能一味只追求精巧、美观。

   (二)教师要给每个孩子与“主题墙”对话的机会。
   在以往的墙面创设中,教师偶尔会用一些幼儿作品,但是这些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因为在老师的眼中,那些效果不佳的作品“难登大雅之堂”。这种做法使得一部分孩子失去了表达、交流的机会。而今,我们提倡环境创设的全员参与。

(三)对话者之间要主动、积极。
  1、让幼儿主动参与对话的全过程。

   (1)收集相关的资料与信息。
   幼儿的思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认识周围事物大多是依靠直接感知的,因此,在主题探索活动中我们首先应考虑:是否给孩子足够的探索时间,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直接作用于环境,主动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使之在亲身的观察、体验中获得具体、真实的经验并通过主题墙进行展示,达到交流、分享、共同学习的目的。

   (2)展示孩子的所思所言行为。
    资料是孩子们得出结论的依据,因此他们对于自己收集来的资料,会格外地珍惜并更加乐于探索,这时,教师对孩子们收集的资料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同时借助主题墙将他们的想法一一展示,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劳动价值,体验其中的乐趣。比如,在创设“欢欢喜喜过新年”主题墙饰时,先是和孩子们共同讨论墙饰布局,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诉我过新年有些什么趣事,要我记录下来,孩子们还主动带来了和贺卡、中国结的实物要求装饰墙面;孩子们在主题墙前说呀,看呀,充分感受到了主题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成功的喜悦。当看到墙壁上有孩子们自己制作的鞭炮时,孩子们激动了,于是就动手剪出了一只只形象逼真的灯笼,这些就成了“表达表现区”里的内容。在幼儿亲手参与主题墙布置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构思、动手,不但获得了新知识,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幼儿与“主题墙有了很好的对话,促进了教师、幼儿与环境的三维互动。

    2、教师是孩子进行对话的的引导者。
    教师要改变观念,让幼儿以仆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墙面环境的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那么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撑者。首先,教师要多关心孩子,观察孩子的兴味点、观察孩子的需求。激起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然后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过度的支撑。发动幼儿讨论最初单独定出墙饰的内容。如,孩子们常常会相互说本人去过那些地方玩耍,这些常常会惹起他们的极大兴味,那么如何把这些兴味变为我们幼儿园主题墙饰的一个内容呢?教师能够适时地启示幼儿,你什么时分去玩耍的?你都玩了些什么?启示幼儿集体讨论然后定出“节日快乐”墙饰的内容。如:“节日快乐!"的墙饰“这面墙饰,是由方柯清小朋友"五.一”节去北京玩耍,回来和小朋友讲述玩耍趣事而生成的一个主题墙饰。

    总之,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趋势。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