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环境创设

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自信与发展

发布日期:2013年02月27日
作者:张亚丽     来源:北京市顺义区建北幼儿园

      环境在幼儿的培养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环境育人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来的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围绕“环境育人”这一理念,我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一、让幼儿园每一个空间都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天地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活动空间。我园现使用的是建于八十年代初期的两层单面简易楼,幼儿活动空间面积小,阳台又窄又长无法封闭,整座楼房西侧有一室内楼道,东侧则为露天楼梯,为了让幼儿园每一个空间都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舞台,幼儿园领导班子认真分析我园现状,广泛听取全体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决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公共空间,将楼道开辟为幼儿作品精品展厅,展示全园幼儿的绘画、剪纸和立体手工作品;在班级内部,开发立体空间,在盥洗室、卫生间分别安装了作品展台。楼道展厅中展示的精美作品,得到同行和家长的高度评价,孩子们都以自己的作品在此展出为荣;班级作品展台使每个孩子每天的创作得以展示,幼儿和教师自制的玩具教具更加丰富多样。既美化了环境,又激发了教师幼儿创作的热情,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

      我们还给户外漏天阳台墙面贴上瓷砖,整洁美观又有利于清理的的墙面,既是幼儿平面绘画剪纸作品的展板,又是幼儿挥毫泼墨的天地,小小的阳台成了每个孩子施展才艺的舞台。

      二、班级活动墙饰体现着幼儿学习的过程,发展的历程
     “让环境说话”是我园提出的创设环境的具体要求。
      依据教育目标、主题活动生成的主题墙饰记录了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和发展历程,大班教师还让幼儿自己书写板头文字,激发了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同伴学习。她们还组织幼儿集体讨论讲述墙饰,将活动中幼儿讨论时说出的有趣的语言记录下来,编成妙趣横生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孩子们听了非常喜欢。由此引发了幼儿根据墙饰,合作创编表演故事的兴趣,创编的故事主题相同,但情节各异。在合作创编表演故事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协商合作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发展。


      活动区背景墙饰不仅提示幼儿游戏的任务要求,而且还是孩子们操作的平台。教师把图书区布置成故事背景图,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需要的人物、动物创编故事讲述故事,孩子们乐此不疲。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萌发了自己制作背景,自己画剪角色的愿望,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幼儿各种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常规性的功能墙饰是我园自主常规教育特色的集中体现,幼儿自己讨论规则,班级内处处张贴着幼儿自己制作规则图,以此提示每个幼儿的行为。本学年我们又将规则的讨论制订扩展到公共场所,规则要求也从面对幼儿扩展到面向成人,当孩子们把规则提示图张贴出来以后,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尤其是门口大树上悬挂的戒烟不乱仍烟头提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幼儿园操场上再也看不到家长抽烟了,烟头也销声匿迹了。常规性的功能墙饰培养了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充足的可感知的操作材料,是幼儿获得成功与快乐的源泉
      丰富可感知的操作材料不仅能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而且也有助于幼儿在操作中进行多种尝试和探索。但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是关键,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选择材料,在操作与探索中发现真理。建筑区搭建“我们的小区”主题,教师投放了各种瓶罐,有易拉罐、薯片筒、水瓶药瓶,还有幼儿自制的标识、路灯,花草树木,质的不同大小不一的板材。游戏时,孩子们搭建一座六层楼房,将要完工之时,出现了倾斜,眼看就要倒塌。他们向老师求援,老师没有直接帮助,而是语言提示他们想一想怎么办?只见他们先将楼房稳住,四个小朋友一起查找原因,最后终于发现底层做支柱的薯片筒有一个有些变形,他们在剩余的材料中选了又选,嘴上还说着:这次一定要挑个结实的。他们把更换下来的变形材料拿给老师看,告诉老师这个不能再用了。孩子们用集体的力量完成了作品,用集体的智慧发现了真理。


     “提供充足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玩具和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与探索中获得发展”是《纲要》的要求。美工区制作汽车,老师投放了纸盒、塑料瓶、硬纸卡、光盘、瓶盖、吸管、牙签、胶水、胶棒、双面胶、透明胶、剪刀、打孔机等。第一次制作时,大部分幼儿都选择纸盒、瓶盖制作汽车,怎样安装轱辘成了一大难题,在操作中孩子们发现:用胶水、胶棒粘不上,用双面胶粘不牢,用透明胶左粘右粘终于粘上了,可不好看又不能动怎么办?老师提示幼儿用其他材料试一试,吉南宇小朋友选择了硬纸卡,只见他用剪刀剪了四个圆,又分别在四个圆中间扎了窟窿,选了两根吸管,一根吸管套两个圆,把吸管用胶条固定在纸盒上。做完后他玩了起来,异常兴奋地说:快来看快来看,我的汽车会跑。小朋友都投来羡慕的目光。老师让他给小朋友讲一讲制作方法,又引导大家使用多种材料和工具,第二次第三次的制作活动,使自制的汽车质量不断提高,纸盒汽车、塑料瓶汽车、光盘汽车相继出现。活动中充足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操作的空间,发展的可能。


      四、预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创设问题情境,而且要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与幼儿一起探究解决问题。小小种植角,是孩子们每天都光顾的场所。一个小小的发现,就能引发一连串的探究和讨论。方便面碗里种了一个土豆,土豆发芽了,孩子们发现芽长得很慢,一个月过去了,还是那几片叶子,可过了几天,方便面碗出现了一道裂缝,而且越来越大,一浇水水就全流了出来,孩子们非常好奇,问老师:老师,方便面碗怎么坏了呀?那你们说呢?是不是谁不小心给弄坏了、可能是碗不结实、可能是里面长东西啦。孩子们议论着。反正碗也破了,我们正好要换一个碗,咱们看看到底怎么回事。老师说。大家找来一个花盆,准备给土豆找个新家。换盆开始了,孩子们都围了过来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老师操作,只见老师把破损的碗剪成两半,轻轻扒开土,大家惊奇的发现在大土豆的周围又长出了四个小土豆。孩子们高兴地叫起来:土豆妈妈生宝宝啦,它有四个小宝宝。他们把土豆妈妈和它的宝宝移到花盆里,每天都去看它们,关注着它们一点一点的变化,一天一天的长大。观察使他们发现了碗破损的秘密,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使他们探究出土豆宝宝劲很大,把碗都撑破了。最后得出:以后再种土豆要用一个大的花盆,这样宝宝才能长得舒服,才能长得更大。


      细心的观察,还能引发新的问题情境,使探索活动更加深入的进行。一块红薯,秋天时老师和小朋友无意中把它埋在了花地里。就在大家把它忘掉之时,它却在花池里发了芽,长出一条条的秧蔓。老师和小朋友们在散步时偶然发现了它,好奇心迫使他们开始观察,孩子们猜测着它接不接红薯,能接几个。夏天过去了,它的秧又长长了,秧下边土里拱起来了,而且一天比一天高。孩子们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要收获了,老师和孩子们约定好收获的日子,几天来他们都处在极度兴奋之中。挖红薯了,老师和孩子们拿着工具,小筐来到花池边,老师割下红薯秧,露出了隆起的土地,孩子们小心地用小铲挖开周围的土,最后发现红薯不光长在秧下边,而且周围长得也都是。中间有4块大红薯,周围还有许多块小红薯。大家齐声数着,最后一共是19块,孩子们拿着红薯又蹦又跳。看到孩子高兴得意的样子,老师也高兴,但他没有放过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她适时的引导幼儿:一块红薯妈妈生出了这么多宝宝。看看他们长得一样不一样,给他们起个名字吧。这一下,更热闹了。我的这块像鸭子、我的这块像海豚、我的这块像小袋鼠…… 随后一系列的以“红薯妈妈和它的宝宝”为主题的谈话活动、绘画活动展开了。丰收的喜悦,让孩子们陶醉,活动中,孩子们品尝红薯,了解到刚刚挖下来的红薯不是很甜,要晒一段时间,再吃就甜了一些。除了品尝之外,孩子关心更多的是留下一些红薯,明年再去种,那样它就会结更多的红薯,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吃到红薯了。老师和小朋友还决定再多种些植物,如:花生、土豆、萝卜等,大家期待着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总之,幼儿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努力开发和利用幼儿园环境中的教育资源,有目的的预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索,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还能提升幼儿的各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操作与探索中,幼儿获得了自信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