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美术教育

谈幼儿园绘画活动的评价策略

发布日期:2012年10月10日
作者: 林艳红     来源:福建省莆田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附设园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实施课改的进程中,我们不断地在理论与实践的磨合中摸索前进,如何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反思我们的一些做法,我有一些体会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教师评价的转变
      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艺术创造没有统一的答案。美术造型的精神产物,是人表达情感的视觉语言。因为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他们还不能把所见、所闻、所想的全部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绘画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幼儿在专心作画,教师按照教案的设计,选几幅幼儿完成的作品开始讲评,另一部分幼儿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可又有谁在看在听呢?有的烦燥不已,有的意犹未尽……教师在对少部分作品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那么该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对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呢?

       1、把握作品的主要方面
      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评价幼儿作品,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幼儿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而不是用“像”与“不像”,“对”与“不对”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一幅好的幼儿作品充分体现幼儿的思想感情,具有幼儿特有的思维特点,这是评价幼儿作品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显、饱满,内容丰富充实,在活动中以这两方面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力。

       2、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纲要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评价儿儿童画并不是一个死的标准,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同一个班的孩子,其绘画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想象力十分丰富,有的思维较呆板,只能画出一些简单的内容,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因此,老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

       3、语言要真切、恰当
      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切忌当着孩子的面说:“看××画得多好,你画的那叫什么呀!还说我画好了,我画好!”看不到孩子的长处,去揭孩子的短处,这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很大的摧残。幼儿的“真实”世界与成人的现实世界是不同的,让幼儿像成人那样临摹、写生,是有悖于“童心”的,他们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画可以游到天上、太阳、小鸟、白云画在地上,对于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教师要表示赞赏,千万不能作贬低性的批评,比如说“你怎么回事,别的都画得好好的,偏偏就画上个黑太阳。”“哎呀,怎么把画画到树上去了。”这样你会大大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扑灭了求异思维的火花。真切的评价是心与心的交融,是情与情的碰撞,无论是教师还是同伴,真切的评价如一声赞许、一阵掌声都能给被评价的孩子以较大的满足感,使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激励他们更加主动地思考。

      二、幼儿评价的转变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传统的绘画教学中,多以教师评价为主,很少让幼儿自已发表意见。其实让孩子们早一点地学会评价自己的作品,就能早些体会到美术学习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给予幼儿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心情愉悦,还有对自我的信心,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学会评价能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美术活动完成得更好,从而增强美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美术学习能力。

          1、幼儿的自我评价
      自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绘画意图重新梳理与反思的过程,同时,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想法,都是他们进行再创造的灵感之源,幼儿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即使很稚嫩,很不专业,甚至不公正,但只要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发现其闪光点,表达出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足够了,如大班绘画活动《马路上的车》,林泽龙画了很多的长方形又不像长方形的车无规则的在马路上,开车的司机个个面目狰狞,车之间和马路边站着歪歪斜斜的人,有人双手捂着耳朵,有人飞在半空中,天空一片乌黑。我让林泽龙自己来说说自己的画,他说:一次和奶奶过班马线,一辆很大的车突然喇叭大叫,并从奶奶的身边飞快的开过,奶奶吓的倒在了地上,后来我们都很怕过马路了,你看,路上好多车,有些车开的好快好快,把人们吓得站不正了,还有人被吓得飞到天上呢,希望以后司机们车能开慢一点,要遵守交通规则。虽然孩子在布局上还不能注意好平衡,但他能用冷色和夸大变形的圆形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已经达到了表现形式与情感的统一。这种早期的敏锐的创造经验,无论用于何种生活,何种工作,都能使他们用敏锐的观察力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以自己的创造性为社会做出贡献,那么,幼儿绘画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

       2、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
      每个孩子都有每一个孩子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有机会,告诉大家,那么,一个孩子就有所有孩子的体验,那是多么大的一个财富,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笔财富,在讨论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说服别人的能力等方面都会得到培养,也能提高孩子的审美意识,教师要鼓励幼儿勇敢接受他人的意见,谦虚迎接赞美,不断激发孩子的创作动力,当幼儿在创作完一张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孩子们经过审视,相互交流,相互观摩、学习,他们心理明白谁颜色配的好,谁的构思有主次,谁画的新鲜有趣,自己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信心,自强自爱逐步提高,他们的创作兴趣更高,创造的火花一旦被点燃课堂就成了一个喷发的火山,图形光怪离奇,颜色五彩缤纷,满都是孩子们的涂鸦,这时你会发现这一刻是我们人生中最光彩的时刻。如大班绘画《未来的幼儿园》,我让全体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墙上,然后请幼儿自己去观察、交流,有些人就发现“王怀逸把房子画斜了,住在里面肯定不安全,可外面的环境很美”;“陈明卫画的活动室大小,大暗了,小朋友在里面太挤了”;“哇,林心怡画的幼儿园真漂亮,有花、有草、还有这么多的玩具可玩”……幼儿既乐于欣赏技能强、创意新的作品,又在那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给予每个幼儿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由此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和热情。

       三、家长参与评价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先生就指出:“幼稚园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纲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期绘画能力的培养。但这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们,殊不知孩子绘画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涂鸦——象征——略图,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面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让家长参予绘画活动的评价,就是要让家长了解知道幼儿绘画发展的规律,让家长学会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画,首先看幼儿表现的内容是否富有儿童情趣,是否显示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留心和好奇,以及是否其有一定的想象和求异的成分;其次看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使家长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合作、欣赏者,这样家园合作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赞美技能精湛,而是倡导一种精神,一种自我探索,自我创新的精神,是诊断;是激励;是促发展,灵活的处理评价方式,鼓励创新行为,珍视创造结果,才能更好的保持幼儿创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