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幼小衔接

对家园合作开展幼小衔接的指导

发布日期:2012年04月27日
作者:孟晓玲     来源:甘肃省兰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幼儿园

   一、选题的意义
   大班幼儿即将升上小学,这是他们步入自主求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家长都是满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去迎接孩子成长阶段中的这一重要时刻的。然而,大部分家长却没有意识到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孩子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为反正幼儿园会制订相关的教育计划,自己只要保证孩子的营养、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就足够因此,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大班期间缺乏适当的指导,从而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也使自己在孩子升上小学后倍感吃力和辛苦。其实,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幼儿园的作用虽然非常重要,但毫无疑义,家长也担任着不可取代的角色。这学年是我班孩子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学年,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一个学年,因此,对大班家长进行幼小衔接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二、调查分析
   为了能更好寻找有效的指导家长的途径和方法,我对全班30名幼儿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28份问卷,对28份问卷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解到:家长对我园现设置的教育教学内容与孩子的发展现状能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是非常满意和信任的。在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及学习内容中,家长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多数家长经常了解自己孩子在园里的生活、学习情况。以便达到教育上的统一。多数家长对入学前的态度是相信孩子在家园的合力教育下会顺利适应的。家长还是比较重视孩子入学前的准备的,经常与家人对幼儿入学前的准备也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在家庭中更注重孩子哪方面的培养上,家长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知道了孩子还是非常喜欢或向往小学生活的。从调查表中看,大部份家长很需要了解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


   通过调查表数据反映出,家长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家长重视知识的积累要大于兴趣的开发及能力的培养,更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日常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到家长之间的盲目攀比,每天不是练午、练琴、写字。就是学做数学题等。使很多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不独立,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存在依赖心理。通过一日活动的观察,发现我班孩子还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习惯差,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等。


   三、指导策略
   根据调查分析现状,我班采取相关指导措施和有效指导。
    1.大班幼儿即将从幼儿园毕业走进小学,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孩子们了解和适应小学生活,我班进行了系列入学前教育准备活动,如:在家长会上,为家长发放幼儿园编写的入校手册须知,为的是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入小学的方向,使课题的开展有良好的开端。


    2.创设了与班级有针对性的家园联系栏,丰富家长园地的内容,教师收集相关的资料,向家长推荐操作性较强文章,如《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利用日常生活的多方面对幼儿进行培养,使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中渗透。我们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  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具,在活动中,以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比较新颖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孩子们,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兴趣,不断提高幼儿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 通过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正确模仿等方法来使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等。 安排丰富有趣的晨间活动吸引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 习自己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等等。重视对孩子们兴趣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小朋友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对哪些事情有好奇心,然后积极地引导。 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等。使幼儿得到更多锻练语言的机会从而发展语言能力,为入小学打好基础。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性,良好的品性是成功与同伴交往的基础,如: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重视整理玩具、图书角、做值日生等事情,积极地发动幼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 


    4.  家园互动,多渠道全方位做好家教指导活动。大班幼儿的衔接工作还须取得家长的支持,所以我们将与家长们达成共识,共同配合做好衔接各项工作。真正为家长构筑幼小衔接通道,为孩子架设成长的桥梁。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教师利用与家长个别交流、家长会、座谈会、电话等方式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当前的发展状况。首先我要求家长给孩子们进行一些零散正确入学知识的思想准备,来激发孩子上学的兴趣,告诉孩子自己长大了,要上学了,还引导家长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了解小学的生活,可带孩子到附近学校去与小学生交流等。其次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家长向孩子要交待在上学、放学路上及在学校做游戏和课间活动时要注意安全等事项。家长在家给孩子还应准备安静独立的学习环境。可放一张小书桌,一个小书柜等。还要和幼儿园步调统一的去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的握笔姿势,自己收拾书包等等,另外,我还要求家长们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使孩子们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力求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衔接的“困难期”使得家庭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5.进行幼小衔接座谈、参观小学、与小学生活动等活动,明确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我们邀请小学老师来园对家长们讲解孩子入学的准备,存在问题与幼儿园大班组的老师和家长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内容和方向,小学教师的理念和我班的实施方向相一致,使课题的发展与小学教育衔接很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座谈活动的开展,转变家长重知识轻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通过参观小学和与小学生活动等活动,有效的架起幼儿走向小学的桥梁。以幼儿背书包上幼儿园,体会做个小学生的感受展开。活动达到了教育的目标。通过请一名小学生到我班进行显身教育,向幼儿讲述有关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情况及小学生应具备的条件,带领每个幼儿进行亲生体验实践。使幼儿对小学生活与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幼儿当小学生的愿望。


   四、指导效果 
   通过老师的努力,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孩子、老师、家长的也有不同的发展。

   幼儿的发展: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家长、老师们都说经过一年大班的学习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个个能说会道、能想善思。在活动时或弄不清楚老师的要求,都能主动去询问老师;在参加集体活动时能遵守规则,形成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注意力,能够按老师的指令和安排;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妥善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矛盾,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失败。为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所面临的入学适应困难打下了基础,使幼儿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


   老师的发展: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老师我的教育观念有了更大的转变,幼小衔接的意识加强了,能把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放在主要位置;我在课堂组织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有了一定的教学机智;积累了一定的家长工作经验;组织游戏及社会性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了;对入学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总结了许多有益经验,撰写了一些论文、反思、案例等,为以后的研究积淀经验与做法:都能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观念接纳幼儿、家长、社会。


   家长工作的突破,家长观念的转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和我们的努力。我班的家长工作更加切实到位、有创意,家园联系更密切了,家长们的观念得到了更新:由重知识逐步过渡到知识与能力并重。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学习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所有这些都为幼儿以后的小学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家长们对我们的工作更加支持和理解,如许多家长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准备上课需要的物品;当家长了解到幼儿园里教的诗歌、歌曲,回家后能适当要求孩子朗诵、记录,帮助孩子形成任务意识;许多家长每天晚上睡觉前安排一则小故事,要求孩子能认真听,到幼儿园后能复述;有些家长在家里贴了许多汉字卡片,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休息日能带孩子走出家门,学习与同伴交流。也给我写来他们自己的一点感受。有了家长的支持,我班的各项工作更加方便有序了。


   在研究过程中的我们得到了许多启示:如教师还应该加强理论学习,争取在研究策略与方法上有更大的创新并能及时总结有益经验,写出有质量的论文、反思等。应注重衔接的双向性,当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时,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及能力培养是否也可以和幼儿园衔接,做到双向互补、形成体系。小学和幼儿教师的相互交流除了吸取对方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方面的特点外 ,还应该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等方面加强沟通。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可开始培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重视日积月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下一步的指导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