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语言教育

让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

发布日期:2012年02月28日
作者:陈俞     来源:深圳市彩田幼儿园

   书籍本身或者读书的重要性,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不会也不应产生怀疑的定论。而图画书作为孩子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书中体会到快乐的多少,将决定他的一生是否喜欢读书。也可以说,图画书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书,孩子们的阅读生涯是从阅读图画书开始的。图画书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与图画书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图画故事,并从中获取信息丰富自己体验的过程。专家认为:“对于孩子来说,读图画书就是把故事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变成在自己心中看得见的画(形象)的能力,也就是一般被称为想象力的能力。如果想象力丰富,人就能看到看不见的东西。图画书与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


   想象是指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幼儿阅读就是调动他大脑中已有的表象,即生活经验,并循着故事所提供的线索对已有生活经验进行重新建构,创建新经验的过程。图画书,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一般是由几幅甚至更多的跳跃式的静态画面,配合简短、浅显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一个故事世界。书中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无不为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时期的幼儿提供了一个具象的凭借物。但是,图画书中画面上的东西是静止不动的,它以一种静止的形式表达一个流动的故事情节,通过一个个片断为读者讲述完整的故事。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空白、连接需要幼儿自己去想象;每一幅画面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其整个动作流程的再现有赖于幼儿的想象;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体验也需要幼儿的想象……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或与孩子一起看书,有的孩子聚精会神,有的孩子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和旁边的孩子说话,不好好听,有的刚开始还听得认真,但是听到半截注意力就被其它的事情所吸引了。对于同一个故事,为什么孩子们的反应这样不同呢?能认真听故事的孩子在听故事时,心里看得见故事里的形象、情景,在他们的心里能清晰地形成画面,就有如看了一部短电影。而那些一点也听不进故事的孩子们,在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心里没有形成一个个画面。那么无论从耳朵里听进多少词语也不能理解故事,进入故事的世界。所以,读书和讲故事需要借助图画书的画面来连接孩子的生活经验、连接想象。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经验缺乏,想象力有限,那么怎样在阅读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为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呢?

  (一)鼓励想象
   当幼儿阅读一幅新的图画时,教师不要对图画内容作任何的提示或暗示,而是先让幼儿与图画书之间发生互动,充分阅读,再分别请幼儿讲述图画中的故事,活动中要鼓励幼儿和别人讲的不一样。最后老师根据幼儿的讲述情况,再把故事完整地讲一遍。需要注意的是,要让能力弱的幼儿先讲,能力强的最后讲,这样就防止幼儿相互模仿,使每个幼儿的想象都得到充分发挥,并创编出新奇的、完整的故事。

  (二)重视提问
   为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尝试着引导孩子学会提问。在以往的阅读中,往往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幼儿回答,但当孩子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以后,教师就可以尝试着从示范提问,到要求孩子提问。例如,在阅读《母鸡罗丝去散步》一书后,可请孩子想一想:故事发生前,曾经发生了什么?例如这本故事书中,狐狸是怎么来到农庄的,母鸡萝丝以前遇到过狐狸吗?发生过什么事情。还可以请幼儿想象:狐狸这次失败了,下次还会来吗?它会想什么办法,在哪里继续伏击母鸡呢?母鸡还能躲过狐狸吗?又会发生什么事情?……教师还可以请孩子设想故事发生的多种可能性,或者改变一个故事发生的条件,请孩子想象结果会变得如何……等等。所有这些提问,都可以从以教师为主的提问,到以孩子为主的提问,逐渐提高孩子阅读的主动性,让孩子自己成为阅读的主人,想象的主人,也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性想象法发展。


 (三)允许跑题
  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孩子注意力的持久性、稳定性不足,由于其经验框架的不稳定,经常会由画面上的一点点小内容就联想到其他。例如孩子可能会由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甚至是一些细节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其他的图书内容,明明看着书中《好饿的小蛇》吃了一个红通通的大苹果,却把话题从“我妈妈昨天给我买了好多苹果,有一个有点皮破了,我就扔垃圾桶了”,引到了“你浪费,可以削一削再吃”上,很明显跑题了。这个时候,教师应允许孩子表达出自己的联想,并指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赞扬孩子的这种“触类旁通”,同时还要用有挑战性的问题,把孩子带回到当前的故事情景中。


  (四)在生活中鼓励联想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总是生活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他们常常分不清想象虚构与现实的区别,或者是他们不想区分,他们乐于沉浸在故事所提供给他们的美好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喜欢以各种方式来表现故事内容,表达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比如他们会表演,表演“狐狸”、“母鸡萝丝”、“鳄鱼哇尼”;或者是用假性游戏动作来重现故事内容,如一幼儿听完故事后,型态可掬地模仿狡猾的狐狸,说:“我是狐狸,我要吃掉你。”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自居心理,通过图书中的孩子喜欢的人物或情节,在一些事件上鼓励孩子,例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以鼓励他想想,如果是书中的蚂蚁(出自《蚂蚁和西瓜》),它会怎么做?当孩子遇挫折而恐惧时,也可鼓励他想想,如果是鳄鱼哇尼它会怎么做? 这样,孩子既可以受到精神上的鼓励,同时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并逐渐养成利用书中的角色来鼓励和指导自己的习惯,能自觉的将生活和阅读联系起来。


 (五)允许表达情绪
   有时孩子会在阅读过程中表达出比较强烈的情绪,例如拍打书中的《三只强盗》、亲吻书中可爱的小猪等等,这都是孩子想象力的表现,教师不应予以制止或嘲笑;相反,教师甚至在孩子刚开始接触阅读时,为孩子示范这种通过动作表达自己情绪和感受的方法,这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尤为重要。


   (六)引导创编
  
想象力的发展是具有年龄特征的,不要要求过小的孩子进行完整丰富的想象,而是鼓励孩子现有的想象力,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在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逐步鼓励和引导孩子增加创编的成分。幼儿创编的故事,包含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认识、情感和愿望。由于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会有差别,有的幼儿不但创编出了画面上的故事,还联想出画面内容发生前和发生之后的情节,编出无法在画面上反映出来的内容,比如《花园里有什么》的图画阅读,有个小朋友是这样开始讲图画故事的:“花园里种了好多花,有玫瑰花,有百合花,小虫子住在这里有好多好吃的叶子,用力一吸,哇……好香啊。”这些内容都是画面上没有反映出来的,这种创造性的想象,要热情地给予肯定、赞扬。这样,幼儿体验到了创编故事的快乐,激起了更多的创编欲望,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想象。即使幼儿创编的故事有不合理之处,甚至看起来是荒诞,比如阅读《蚂蚁》这一幅图画,有个小朋友故事的开头就是这样说:“昨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好多蚂蚁,爬爬爬,我就去抓了一大堆,蚂蚁跑到我这里(指手臂),这里(脸上),这里这里这里……(笑)。”尽管孩子的讲述不排除有瞎编的嫌疑,老师却不能一概否定,故事中包含着幼儿宝贵的愿望和自由想象。


   总而言之,图画书的阅读需要想象,因为阅读和欣赏图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需要展开想象重新构建故事世界的过程。幼儿想象的发展也需要图画书,只有用图画书中多种多样的形象丰富了自己的体验之后,才能有想象的凭借物。幼儿阅读图画故事书的形式,不是简单的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而应该是一个综合的图画故事书阅读活动。这个活动包括听故事、说故事、画故事、演故事、编故事……因此,教师应用各种形式帮助孩子把他们头脑中想象的故事世界以可视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活动的组织既满足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特点和心理需要,同时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活动、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