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儿童发展 > 社会性发展

6岁幼儿恭维行为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关系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15日
作者:孙永珍傅根跃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摘要]本研究主要采用临床交谈法,以129名大班幼儿为被试,考察了6岁幼儿恭维行为、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6岁幼儿中有恭维行为的幼儿多于无恭维行为的幼儿,但两者无显著差异;对恭维能正确采择情感观点的幼儿显著多于不能正确采择者;6岁幼儿有无恭维行为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显著相关,其恭维行为是否发生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高低有一定的联系。幼儿教育者应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社会交往环境,促进其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与行为的协调发展,并指导幼儿注意社会交往诸原则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恭维行为;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社会交往

  一、问题提出

  恭维是逢迎策略的一种,是成人进行印象管理的有效策略,被应用于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交往中。在不同的情境中能采用恰当的恭维策略是衡量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要素之一。有元分析研究表明,在所有的逢迎策略中,恭维在增强恭维对象对逢迎者的积极态度方面最有为效。针对恭维行为研究多数集中在成人印象管理的研究现状,傅根跃等首次将其研究范畴延伸到对幼儿恭维行为的研究,发现年长的学前儿童(5、6岁)对于所有身份的评价对象都表现出恭维行为。然而,在恭维行为发生的同时,幼儿对恭维是否在情感上认同、幼儿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恭维行为等涉及儿童深层认知的研究还是空白。因此,还很有必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幼儿恭维行为与其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关系进行考察。通过研究,一方面可以探究幼儿恭维行为的内部发生机制,为促进儿童社会化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对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有研究表明,6岁幼儿已经具有较为稳定的恭维行为,其发生比率在30%~60%之间,且6岁幼儿能够根据听者的不同地位与身份表现出不同的恭维行为。此外,国内外学者研究还发现,4至5岁幼儿情感观点采择能力获得了较大发展并趋近成熟状态,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是评价亲社会行为的有效预测因素。故本研究选取6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恭维行为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发生情况,并着重研究其恭维行为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从杭州市两所大型幼儿园随机选取大班两个,共计被试129名。其中女童71人,男童58人;最小年龄5.25岁,最大年龄6.71岁;平均年龄6.10岁,年龄标准差0.3227。

  (二)研究材料

  材料一:由10张全身人像画构成,用于考察幼儿恭维行为。这些画是严格按照画人智力测验(DAPT)程序由参与实验的班级幼儿制作的。幼儿先集体画画并对作品进行整理,然后由经过训练的DAPT专家根据测验手册进行评定,从中挑选出10幅画。被选择的画作较好地反映了这个班的绘画水平,水平较好的3幅,中等的4幅,较差的3幅。把目标画放在第6、7的位置,其中第六幅是控制画,第七幅是实验画。两幅画的水平相仿,为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第五幅画比第六和第七幅画水平稍好,其余画作随机摆放。

  材料二:三个不同内容的恭维故事与一个中性故事,用于考察幼儿对恭维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故事1恭维长辈(外公),故事2恭维陌生老师,故事3是“不遵守诺言”的中性故事,故事4是不恭维陌生老师的直率真话。其中,测查恭维情景下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是故事1、故事2和故事4。本研究安排4个故事掩饰实验意图,以在比较自然的实验情境下测量幼儿恭维行为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并获取对比数据。每个故事听完后被试要完成三项任务,即对故事中主人公行为的道德判断,对故事中主人公行为的道德评价,对故事中听者情感观点的采择反映。为防止提问顺序对回答的影响,研究采用顺序和逆序两种提问形式。

  (三)研究程序

  采用临床交谈法个别施测。为了平衡实验顺序对实验结果有可能造成的干扰,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让一半被试先评故事后评画,另一半被试先评画后评故事。在评论画和故事之前,先让被试幼儿真正理解七点评定量表(绘制成彩色卡片)的含义。在幼儿能够复述七点评定量表含义的基础上,再让幼儿进入评画和评故事环节。

  1.评画步骤。

  评画由主试1和主试2(陌生成人)合作进行。主试1先把被试幼儿单独带至实验室后,向被试幼儿说明(此时主试2在实验室外等候):今天我请你来评一下这些画,这些画有些是幼儿园小朋友画的,有些是幼儿园老师画的,你给它们评一下,定一个等级。主试1让被试幼儿给每张画评等级,并且用七点等级量表做出具体等级评价。十张画全部评完后主试1借故离开,并把相关结果记录下来。此时,主试2进入实验室,亲切自然地问幼儿在干什么,然后拿起那十幅画,不经意地翻到第六幅控制画,让被试幼儿再评一次,接着翻到第七幅画,颇为惊讶地说:“呀!这幅画是我画的,你给我评一下,给哪一个等级?”评完后,主试2很自然地与小朋友告别,离开实验室,在实验室外把刚才被试幼儿的评定结果告诉主试1,主试1记录后迅速返回实验室,继续完成实验。

  2.故事评价中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测量步骤及评分标准。

  评故事由主试1单独完成。讲完故事后,在确保幼儿已经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对幼儿提出问题并记录。恭维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具体操作定义是:幼儿能站在故事中听者(外公或老师)的立场,体会到听者的情感(感受),并能回答出听者产生那种感受的理由。记分时,“情感状态”和“产生那种感受的理由”两个都回答正确的记满分“3分”;若提问后发现幼儿语言上不能贴切表达,则给他/她提供示范。经提供示范后,“情感状态”和“产生那种感受的理由”都回答正确的记“2分”;若只能答对其中的“情感状态”,“产生那种感受的理由”答错,记“1分”;如果儿童答错或者不知道,记“0分”。

  3.恭维行为的评定。

  所谓恭维,即“拔高他人”,其操作性定义就是一个个体过度地拔高对另一个体的积极信息,在本文中的具体操作定义是:在对控制画首评和实验画首评没有显著差异的前提下,对无恭维情景控制画的首评与二评的平均分改变很小且检验差异不显著,而对实验画的二评比首评的均值高且经检验两者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