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环境创设

创设优质的儿童活动环境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14日

创设优质的儿童活动环境

   深圳实验幼儿园   匡欣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十分琐碎、繁杂。常听到老师抱怨:班级孩子人数太多,看不过来;常
看到幼儿园老师像警察一样盯着孩子,生怕他们打架、发生意外。因此,有的老师就用减少孩子个别活动或户外活动的时间来增加孩子的安全砝码。解决这一矛盾的真正有效办法是从创设优质的活动环境上入手,重视分区活动和自由活动的环境创设,让孩子自主地、积极地投入活动,融入环境;也以此来解放老师的工作,提高效率,使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主动活泼的发展。
     一、班级区域环境的设置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通过师生共同商议,采取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域,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实践。
   (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区域环境
    1、小班年龄段:小班的孩子刚入园不久,缺乏安全感。取放材料的意识不足甚至还不具备,所以区域的划分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区域面积要小化。小班孩子的自我意识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薄弱,喜欢沉浸在独自摆弄材料的快乐中,因此室内的各个区域要小化,以2-3个孩子为一组自主选择分散在各个小小的区域里活动。
   (2)、营造温馨、相互尊重、轻松的区域环境,让幼儿情绪稳定的参与活动。区域的设置多为分散型,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多彩,让幼儿在视觉上是宽松的。幼儿在活动中,老师要避免给幼儿过多的限制和负担,让幼儿自主地活动。
   (3)、区域宜半开放式。每个区域的入口可以窄一些,避免其他区域的孩子来干扰,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发生。
   (4)、以益智区和社会交往区为重点。益智区可以设在一间屋子里,包括科学、美工、语言、生活等区域,这些区域的材料有助于锻炼幼儿的小肌肉,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孩子在操作中会很投入。社会交往区设在另一间屋子里,包括结构、餐厅、医院、娃娃家、表演、秘密聊天室等区域。材料尽量用生活中真实的锅、碗、瓢、勺等器皿。
     2、中大班年龄段:中大班的孩子虽然已有初步的进区常规,但是自控力、交往力、取放材料的习惯还有待加强,因此在划分区域时要强调区域的功能和作用:
   (1)、设置大小区域不少于10个。美工区和数学区可大一些,人员定在6-10人以内,语言区、生活区、科学区可以小一些,人员定在4-6人以内。玩沙区、建构区、表演区、聊天区、观察区可以更小些,人员定在3-4人以内。
(2)、科学合理的划分和安排区域。安静的区域和相对吵闹的区域要分开,个人操作和与他人合作的区域要分开。如语言区的“小小书吧”适合设在光线好、离吵闹区远的位置;建构区设置成完全开放型,适合设在阳台、走廊、窗外,孩子在搭建时不必因控制自己的声音而畏手畏脚,既便于幼儿搭建活动,也便于展示作品和鼓励其他孩子观摩学习;科学区的“动手小实验”适合设在阳台或洗手间,取水方便,也不怕弄脏地板;观察区适合设在科学区的一个角落。
   (3)、区域与区域间要相对隔开来。可以利用柜子来划分各区域,如果柜子的高度不够,可以从空中悬吊饰物或温馨的绸布,遮挡孩子来回走动的身影,避免相互干扰。区域的柜子最好没有门,让里边的材料幼儿一看就明了,隔板的层数多一些,材料也就多一些。
   (4)、各区域应有相匹配的标志。根据班级和孩子的特点选用标志,不同的区域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文字、不同动物的标志。还可以在桌面的一角贴与材料相匹配的标志,使幼儿一看就知道这类材料就是在此玩,在隔板上贴一条横线,幼儿便知道盘子的摆放应和标志平行。不仅可以控制各区的人数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还可以使各区域活动有序、顺利地进行。
 除了以上固定区域,还可以创设一些流动区域。即在室内宽敞的、离各区域较近的地面贴上和地毯一样大小的四条边框,让幼儿自己决定是在桌面上操作,还是在地面的地毯上操作,以此来增强幼儿的自主性。
   (二)、让区域环境说话,并成为“管理者”
    1、区域墙面的环境。由于空间有限,要充分利用墙面的空间来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如语言区的“自编故事”,可以将一块薄的铁皮,用宽的透明胶粘在墙上,然后把漂亮的即时贴纸粘在铁皮上,再布置一些花、草、树、房子等背景,提供各种动物、植物、水果等立体操作物。又如数学区的“走迷宫”,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在小动物的身上贴磁铁,帮助小动物走迷宫。
    2、丰富的材料。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全部材料的提供应是班级孩子数量的3—4倍,保证每个孩子有充分的选择权。其次是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实用、安全、丰富、趣味、可变、牢固、美观和有层次;老师还要精心研究材料,分批投放,避免一次性地将一整盒材料都放进区里。如一盒有各种形状、厚薄、大小、颜色的材料。如果是给小班的孩子玩,就可以只放一种形状,让幼儿辨别颜色,过一段时间再加另一种形状,小班幼儿可以既分颜色又分形状。每周投入的新材料,可以在材料处挂“新登场”的标志。当然,老师还要学会积累材料,积累的时间越长,拥有的资源越丰富,对自己的解放就越大。
    (三)、建立和巩固良好的进区习惯
    1、对于小班的孩子,可以在进区前走走线(地面上贴有线路)、念一念进区的小儿歌,如“进区游戏真好玩,动动小手和脑筋,遇到困难我不怕,老师帮助特开心,完了记得送回家,老师的话儿记得清:不吵不闹本领大,宝宝真是好小灵精”。以此来安顿孩子的情绪。中大班的孩子可以在早餐后自然进区,如果孩子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时,也可以活动活动走走线,或是围绕区域活动进行谈话,在讨论中明确区域游戏规则。
     2、控制说话的音量: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有选择性地播放轻音乐(音像设备应放在课室的中间,令每个角落的孩子都可听到音乐),在悠扬、轻柔的音乐声中使孩子们平静下来。告诉孩子们说话讨论的声音不要超出音乐的音量,以免打扰别人的工作,有需要时可以轻声走到老师面前,寻求帮助。
    3、控制材料的声音:小朋友在操作时,有些材料容易倒塌、滚落而会发出嘈杂喧闹声(除
非是需要听声音)。可以让每个孩子根据需要选取大小不一的地毯,决定是在桌面上玩还是在地面上玩。在区域活动时间里,孩子们在可控制的环境中,非常安静地、专注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不让孩子有无所事事四处游荡的情景发生。
    4、重视分享过程。分区活动结束后,可进行分享交流,形式有时是集体的,有时是小组的(带班老师各带自己分管区域的一组幼儿),有时是个别的。在分享中反复明确要求,如进区前先挂进区卡,然后摆放地毯,再拿材料;活动结束时与之相反,先送材料,然后送地毯,最后将进区卡放回原来的地方。另外也可以介绍新材料的玩法。
    5、整理材料。老师每天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对区域材料进行回复,中大班可以请能力强的孩子来完成此事,使孩子们在第二天的区域活动时有个整洁的环境,并养成良好的整理材料的习惯。
    二、自由活动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自由活动环境的创设正是实现《纲要》这一要求的关键。
  (一)、室内环境的创设
    1、 自由活动的玩具柜可摆放在方便孩子取放材料的地方,柜子同样不要有门,让孩子对物
品一目了然。玩具除了购买的,老师或家长可以自制一些适合孩子在桌面上玩耍的玩具。如翻绳,抛接小沙包,翻盖子等。
    2、每一筐玩具和柜子也要有相应的标志,并有别于分区活动的标志,便于孩子自我管理玩具,增进孩子的责任感。大班可以选择汉字做标志,中班可以用单数、双数、相邻数做标志,小班可以用不同颜色、大小的图形做标志。
     3、玩具的种类多样化,数量是班级孩子人数的2-3倍,保证每个孩子有自由选择的空间。
    4、将与自由活动无关的物品清理掉,给幼儿一个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
  (二)、室外环境
    1、可在走廊里放几张桌子、椅子,幼儿午餐后可以从教室里搬自己喜欢的玩具到这里玩,避免干扰其他没有用完餐的小朋友用餐;也可以在离教室不远的地方放几筐木制积木(用有盖子的塑料筐装,以防雨淋),自由活动或餐后来此玩建构游戏。
    2、充分利用园内环境,如在草地上看书、玩玩具、寻找蜗牛,晒太阳等。
    3、在教室周围创设角色游戏区,如娃娃家、医院、小吃店等。
   (三)、建立相关规则
    老师应组织孩子一起商讨自由活动的规则,每一次活动后进行小结和分享,巩固良好的常规。
    1、自由活动的材料和区域材料分开来,便于建立和巩固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等常规。
    2、充分利用上述的各区域环境,允许孩子把自由活动的材料搬到其它区域里玩,分流孩子, 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嘈杂声,利于幼儿安静的活动。
    3、适当限制各活动地点的人数。
    4、明确收放材料的要求。如取材料时要双手抱盘子或盒子,有盖子的盒子应将盖子放在盒子底下,避免踩坏或丢失;收材料时要求一首曲子播放完毕材料就归放原处。
    5、玩具要定期清洗和消毒,保证玩具的卫生。
    6、用照相机或摄像机对有新意的区域活动和自由活动环境的创设和孩子们的创意作记录,为后续的活动提供参考,并作为今后超越的参照物。
   自由活动环境和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有很多相同之处,可以相互借鉴。笔者认为,老师理当努力为幼儿创设优质的活动环境,营造适合幼儿活动的环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活动,专心地探究,发挥他们的创意。优质活动环境里的孩子不会东游西荡、打扰他人。这样,老师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孩子,考虑孩子的真正需求在何处。在这种优质的活动环境里生活学习的幼儿、辛勤工作的老师是幸福和快乐的,因而也是有创造性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正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