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儿童发展 > 社会性发展

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内涵\途径与模式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24日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作者:姜兰芳  许丽萍

  [摘要]幼儿和谐个性的发展对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全面协调的发展至关重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多种自主活动,确立科学的幼儿和谐个性发展目标,拓展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自主空间,建构有利于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模式,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自主活动;个性;儿童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改革与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与此相对应,很多教育者提出要在教育领域实现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由此发展孩子的和谐个性成为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育,幼儿在园生活大多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主,当前教师在利用幼儿自主活动促进儿童个性的和谐发展时,普遍存在相应策略缺乏、对儿童个性和谐发展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清等问题,这使得幼儿园在促进儿童个性和谐发展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幼儿和谐个性的内涵,并探讨在幼儿自主活动中培养幼儿和谐个性的可行性,以此推动幼儿园教育的整体发展。

  一、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内涵

  要促进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首先要对其中的核心概念做出界定。这有助于我们寻求更多的教育理论支持,也是使后期的教育实践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前提。具体而言,我们应主要把握三个核心概念。

  ()什么是个性

  个性一般是指个体在先天与后天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幼儿个性界定为3-6岁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特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通过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和综合已有理论,我们确立了构成儿童和谐个性的4个要素:1 独立不孤立——勤于并善于自主生活、学习,能够较好地融入集体;2 自信不自负——乐于接纳自我,适宜表现自我;3 合作不盲从——善于交往合作,富有独特见解;4 创新不随心——勇于开拓创新,符合现实逻辑。基于这些核心要素,我们制定了小中大班各年龄阶段儿童和谐个性的发展目标,以便为后续的教育活动提供指导。

  ()什么是和谐

  所谓和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和睦,配合适当或匀称。在本研究中,我们认为所谓“个性和谐”是指36岁幼儿的身心、自我与他人、自我与外物之间多元协调的和合状态。具体而言,立足于儿童的日常生活,我们认为“和谐”是指幼儿生物、心理和社会性三方面合理协调的发展。从中可以进一步得出,幼儿园应追求的幼儿和谐个性发展观包括:1 和谐的身心状态,表现为与自我的和谐,追求一种“和合观”;2 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为与他人(社会)的和谐,追求一种“和处观”;3 和谐的环境意识,表现为与外物(自然)的和谐,追求一种“和生观”。由此可见,追求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必然需要教师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给予儿童个别化的支持,才能有效落实这一发展目标。

  ()什么是自主

  要清楚地界定“自主”这一概念,首先要分清与“自主”相关的4个概念及其关系:1 自主与自觉。“自主”通俗地讲就是自己做主,在促进儿童个性的和谐发展过程中,自主首先体现为对儿童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让儿童自觉地学会自主选择和体验,学会同外界和谐相处,学会等待、合作、分享。2 自主与自由。儿童自主开展、参与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但其中关键是怎样做到既以一定的规则保证儿童自主活动的秩序,又不限制儿童活动的自由。教师要在“自由”与“禁止”间寻求平衡,才能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3 自主与选择。任何选择活动必须是由主体自主做出的,因此“自主”和“选择”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利用幼儿的自主活动来促进儿童个性的和谐发展,主要是教会儿童学会选择,让幼儿在一定自我意识的前提下学会正确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4 自主与全面。自主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的结果,但强调儿童绝对地自主活动,就保证不了儿童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以一定的教育目标引导儿童在自主活动过程中获得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儿童在其他方面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二、拓展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多种途径

  幼儿一日在园生活除了正式的集体教学外,还包括其他几种不同的生活形式,如区角活动、生活活动等。这些生活形式基于一定的空间场域,更多时候是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包含着对儿童发展的不同要求以及各种教育契机。

  ()在区角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

  区角活动是幼儿在园活动的主要形式。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幼儿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而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只有通过更多的社会性交往才能实现。区角活动既要有助于增加幼儿自主选择的空间,又要有利于增强幼儿交往的空间,才能有效实现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对活动空间的套用、材料的配套流通、活动角色的灵活贯穿、规则与玩法的整合、多维的活动评价等途径来实现不同区角的融合,促进儿童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此实现儿童社会性品质与个性的共同发展。

  ()在生活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

  生活活动同样也是幼儿在园活动的重要方面,包括餐点、起床活动等,也可以为幼儿创造很多的自主空间。其中,可以从时间选择和活动形式等方面突出幼儿的自主性,以此帮助幼儿体验自主活动带来的成长。如以就餐为例,一是让幼儿自主选择吃的时间。让幼儿根据自身需要在一个时间段内吃完,期间幼儿可以自行安排活动顺序和进程;二是自主选择吃的形式。吃饭应该是一种享受,而非硬性的任务和要求,为此我们注意营造好的饮食环境,在教师的辅助下让幼儿自主管理、自主调控自己的饮食方式,突出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户外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

  幼儿的自主性户外活动主要是自主性锻炼活动、自主性餐后散步活动等。针对孩子生长发育的要求和特点,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在自主活动中幼儿普遍存在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来活动的倾向,这不利于幼儿整体性的协调发展。为此,我们将幼儿的户外活动项目设成两部分:一是必修项目,使幼儿的各项能力均得到了稳步提升,动作发展得到了基本保证;二是选修项目,充分尊重幼儿兴趣,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器械进行体育锻炼。不管是必修还是选修项目,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学会了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器械、适合自己的场地、适合自己的玩伴、适合自己的玩法,使自己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在集体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

  集体教学中要体现个性和谐,关键是在教学开展过程中体现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要能在反思中体现对儿童的个别化关注。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设计了两套策略:一是教师个别化地教,包括教师设问的个别化、教师答复的个别化、教师交流的个别化、教师供材的个别化、教师帮助的个别化;二是幼儿自主性地学,包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难度、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自主选择学习手段、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等。教师要贯穿“关注个别,体现自主”的有效教学思想,敏锐地捕捉儿童的每一个

发展契机,以此促进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

  三、构建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模式

  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有序性和多元化,一方面为培养幼儿和谐的个性提供了土壤,同时也增加了具体方案实施的难度。特定年龄段儿童共有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幼儿园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资源,又使得在各类教育活动中贯穿一种相对统一的幼儿和谐个性培养模式成为可能。为此,我们根据已有的经验提炼了培养幼儿和谐个性的七步曲模式,以使教育活动更具可操作性。

  ()了解性格表现

  不同的幼儿个性迥异,这使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教育需求,因此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地了解幼儿的个性,是培养儿童和谐个性的重要前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谈话、日常观察等多种途径来综合收集儿童个性发展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儿童个性的客观认识。从而为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提供基础。

  ()释怀不良心理

  幼儿通常自我中心意识强,尚不具备“主客二分”的认识事物的能力,情绪化色彩浓厚,不能客观地看待挫折和困难。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意避免自己的言行可能带给儿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要及时关注儿童消极的情绪体验,为儿童提供释放内心消极情绪的途径和空间,从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人手,尽量给孩子创设一个“家”的氛围,让孩子在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张扬个性,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

  ()满足合理需要

  对儿童合理需要的满足一方面可以增加儿童对学习活动的积极体验,另一方面还能借此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儿童的很多需要具有情境性和偶然性,一味地满足和迁就并不利于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但是对儿童需要的漠视同样有碍于儿童的正常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满足儿童需要时要做到适宜、适时、适当,分析儿童需要背后隐藏的真正教育需求,对能力弱的幼儿给予更多的帮助,对能力强的幼儿提出更好的建议,以激励不同的孩子都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矫治问题行为

  个性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教师对幼儿不当的个性行为进行矫治时需要艺术化的教育方式,如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家庭共育法、同伴影响法、赏识教育法、新形象确立法、心理引导法等多种教育方式。这些问题矫治方式充分利用多重教育资源,并考虑了儿童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往往能够让儿童更为自觉地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从而全方位地提高了儿童自我约束、自我矫正问题的能力。

  ()发展优势智能

  潜能的开发是基于儿童个体的优势领域而进行的,不仅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同时也是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基础。在发展儿童的个性潜能时,首先要求教师要树立发展儿童个别化潜能的意识;其次是要形成敏锐感知、洞察和捕捉儿童个性化潜能发展信息的能力;再次是要掌握一定的开展个性化教育的技能,有效组织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的活动。

  ()展现个性风采

  为儿童提供张扬自己个性的途径,既能很好地调动儿童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也能够借此引导儿童进一步获得良好的个性,形成自信、活泼的个性品质。具体而言,可以四种途径来展现幼儿的个性风采:1 作品展示。通过平面作品和立体作品展示幼儿静态的风采;2 网络展示。教师通过每班的“班级网页”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的风采,家长可通过互动型“电子成长档案”传送幼儿在家的相关表现;3 活动展示。年级组定期举办幼儿才艺展示活动,班级则利用一日活动的间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4 档案展示。通过建立幼儿的书面档案和电子档案,为教师和家长综合了解儿童的个性发展状况提供条件与机会。

  ()促进合作交流

  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最终要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方面得到体现,因此,教师还要着重促进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同他人交往,能够充分地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去,使儿童在与他人的良好互动中呈现出自身特有的个性品质,体现独特的发展风格,并使儿童对自我有着更好的自我认同,合理判断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自觉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位置。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cuckoo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