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儿童发展 > 认知发展

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发布日期:2008年06月10日
作者:邱晶     来源:上海浦东新区春之声幼儿园
 
    人的思维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的思维能力是存在差异的,这种能力差异的形成既有先天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后天形成和积累的,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将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须有一个载体,通过这一载体来达到教育目的。“语言活动”是既能有效实施,又能生效的方法之一。
 
    3~4岁的幼儿能与他人交流的主要方法之一便是通过简单、稚嫩的语言。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其语言和思维都处于启蒙阶段,他们对表达表现有着强、烈的欲望。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教育的一般原则,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语言活动形式及具体的策略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一、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提问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主要方式,无论是在学习活动的开始部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还是学习活动的结束部分,提问都是要经常用到的。提问对于幼儿来说,是激发幼儿学习动机、思维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的重要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则可检验自己的预设目标是否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促进幼儿的思维,教师的提问要注重以下三个方法。
 
    (一)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没有标准的答案,不受故事语言和情节的限制,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的空间。我们在进行语言活动时,摈弃了以往的封闭式提问,如问幼儿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这个故事好听吗,或者问幼儿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封闭式的问题。对这类问题,幼儿往往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用动太多的脑筋,不需用太多的语言来表述。在教学活动中多提这种问题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应多向幼儿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在主题活动“小兔乖乖”中,我们进行了一次以开放式提问为主的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这么伤心?如果你是它,你会怎么办?”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提问:“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它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开放式的提问与封闭式的提问有着显著的差异,采用开放式提问时,幼儿的回答只要在情理之中,符合思维的合理想象,教师一般均予以鼓励。所以,这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小兔、兔妈妈或大灰狼,从而敢于思维、敢于想象、勇于表达。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始终沉浸在故事创设的环境之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开放式提问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幼儿思维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如果能多考虑运用开放式提问的方法,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延缓回应
 
    幼儿回答了教师的问题后,往往会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教师,希望得到赞许。但我们认为此时教师更应给幼儿“模棱两可”的回答,同时问全体幼儿:“是这样吗,还有谁愿意说说?”“你们觉得怎么样,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这样做减少了幼儿重复同一答案的可能,给了其他幼儿更多思索和表达的机会,还能引起幼儿互相辩论。当然,在问题结束时,教师应给幼儿明确的表态,如“大家说得都很对”“老师同意某某小朋友的观点”等。
 
    (三)师生双向提问
 
    以往的语言活动过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文学作品的主题重点提问,幼儿回答并学习作品中的词语句型。现在的活动则重视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把结果放在第二位,使整个活动成为幼儿不断探索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
 
    双向提问是教师与幼儿相互提问的一种学习方法,即鼓励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向教师及其他幼儿提出疑问。它是养成幼儿集中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积极的思维、表达与探索。教师可以在讲述文学作品后鼓励幼儿对作品中不理解的内容提出质疑,或是通过提问来考考其他同伴或教师。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可由此养成,幼儿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得以充分体现。
 
    如在以往教学中,特别是故事活动中,教师大多要求幼儿按照故事原文进行复述,其结果是幼儿只能机械地重复,死记硬背。如果我们能灵活运用多种复述的形式,不仅能使幼儿学习积累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还能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一)“小老师讲故事”
 
    这种方法鼓励幼儿在语言活动区中,把自己学习到的故事,或是一些自己看到、听到的趣事以小组化的活动方式在小范围内进行复述。复述之后幼儿和教师均可以进行双向提问,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做小老师的自信与乐趣。由于要和其他幼儿之间进行双向提问,小老师事先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这就使由教师主导的教育过程转化为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
 
    (二)“小剧场”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地替换词句
 
    幼儿期正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他们从模仿语言阶段向运用语言阶段迈进。教师要鼓励幼儿使用相似、相近的词句,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如我在区域活动里设计了“小剧场”活动,鼓励幼儿在不改变原文大意的情况下增删词句或段落,允许幼儿大胆替换词句,如问幼儿:“谁能说出与故事中意思一样的词(句),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谁来试试,给大家表演一下?”在教师和同伴的启发引导下,幼儿的思维更开阔了。
 
    三、借助游戏活动,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一)运用情境表演强化幼儿语言表达
 
    情境表演是指在每一次文学作品教学活动之后,为幼儿提供各类道具,幼儿根据角色选择道具。通过幼儿创造性的表演,将作品中的情节合理地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依据自己的感受和以往的生活体验,形象地再现和刻画作品。情境表演为幼儿语言的实践提供了机会。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学到的是简单句,但是在情境表演中他们可以将已经知道的语言综合运用,表达出更为复杂的意思。
 
    (二)以游戏活动为切入口,注重幼儿日常的语言培养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语言是最真实、最自然的,因此,在这些日常的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幼儿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讲述,通过鼓励幼儿进行语言表达。来锻炼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总之,幼儿的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思维的发展为幼儿语言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语言发展又将为思维的再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在各种活动中,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