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环境创设

由“服装”主题重新认识环境的价值

发布日期:2007年04月26日
作者:章继红     来源:早期教育2002年01期
 
    以“服装”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已接近尾声,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装扮多彩的“服装”世界,教室里挂满了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的服装,以及收集来的服装图片、服装广告,教室内外到处张贴和悬挂着幼儿的作品……而且孩子们的热情仍有增无减,看到这些,不禁使我对创设开放式的主题环境又有了新认识。
 
    一、环境是产生互动的容器,幼儿有参与环境创设的权利。
 
    按照以往的经验,在主题活动前,教师会按照自己的思路装饰好墙面和区角,幼儿的参与只是象征性的。但在“服装”主题探究活动中,我改变了这种做法,尝试着和幼儿一起布置主墙。讨论时,幼儿兴趣浓厚,有的说:“在主墙上布置一个时装店,店里挂满我们小朋友自己设计的漂亮的衣服。”有的说:“太阳下面,我们把各种衣服洗干净挂在绳子上晒干。”还有的说:“街上、公园里有来往的行人,他们都穿着不同的衣服。”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孩子们达成了一致意见:将主墙分成两部分,一半布置成“娃娃时装店”,另一半取名“晒衣服”。活动中,随着对“服装”不断认识,孩子们运用各种方法对服装进行了诠释,如羲羲小朋友用报纸和挂历纸做了一件连衣裙,月月用塑料方便袋和彩纸做成了一件背心,紫欣用自己扎染的花布做了一条背带裤,孩子们将他们亲手制作的各种服装“晾晒”在主墙的绳子上,“娃娃时装店”里也摆放着幼儿自己设计的服装,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室环境中幼儿的作品越来越丰富,主墙在孩子们的参与中得到不断补充。同样,教室的地面、空间也是孩子们在活动中提议装饰的。几个孩子合作在教室中央的地面上,用即时贴贴了一件大家一起设计的儿童时装,教室的空中悬挂着他们从家里带来的自己穿小的衣服……我深深体会到,幼儿参与设计环境布置,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参与过程,而是一个认识和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平行进行的,而是一个深入的过程,这种深入使幼儿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
 
    二、充分利用墙面,把墙面作为记录儿童作品的场所,让墙面说话。
 
    在“服装”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对少数民族服装产生了兴趣,“为什么他们的服装和我们汉族不一样呢?他们穿的是什么样的服装呢?”我启发幼儿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答案,并引导他们将自己收集来的资料在益智区的墙面上布置了一个“民族服装图片”展示板。幼儿在收集和布置展板中,获得了第一手直接经验,困惑和疑问得到了解决。同时,数学区的墙面上挂着一个“服装与数字配对”的广告牌,语言区的墙面上贴着孩子们从图片上剪下的各种职业装和相应汉字。经过细致规划和设计,教室的空间及墙面都被利用了,并且在整个主题探究活动中的不断得到充实和调整。如在幼儿自己设计和制作服装的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到服装在销售过程中广告的作用,于是他们又开始对创编服装的广告产生了兴趣。我就积极鼓励孩子们自己尝试设计服装的广告,创编广告词,并带幼儿去观看商场里的各种广告,回来后也学着商场里的做法将幼儿自己设计制作的广告牌和广告词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休息时孩子们一群群围在一起,津津乐道地相互评价着他们设计的广告,贴着墙壁认读着别人创编的广告词……看到这些,我真切体会到环境是无声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它能激发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三、教室及活动区角的环境布置随主题活动的发展不断充实和调整。
 
    在“服装”主题探究活动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我们在教室里设置了益智区、数学区、美工区、阅读区、音乐表演区、生活角和装扮区。装扮区里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开设了“娃娃服装店”和“干洗店”,通过在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幼儿深刻体验每一个行业的特性,了解社会运作的基本结构过程,肯定自己的能力。建构区里孩子们尝试搭建他们自己设计的服装商城,拆卸、装配简单的服装工具。生活角是我们为“服装”这个主题特意开设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学习整理服装,数学区中幼儿测量服装,按服装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配对、排序等。益智区,教师设计了感觉训练,帮助幼儿辨认不同质地的衣料并按文字进行归类;投放了可供不同层次幼儿操作的关于“服装与职业、季节、民族”的配对卡片。阅读区为幼儿提供了各类有关服装的图书,幼儿在探索活动中遇到了问题,或想了解更多有关服装方面的知识,在这里均可自己获得答案。美工区里,孩子们在这里亲手设计和用多种材料装饰、制作服装,学习印染花布等。
 
    在以“服装”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我深深认识到,方案教学源自幼儿,因此教师的作用是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创设开放宽松的环境,使幼儿能够自己选择某种方式,深入地研究问题。孩子在这种环境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学习成了一种渴望、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