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语言教育

在创意阅读中培养儿童的自主阅读能力——兼论儿童图画故事书的教育价值

发布日期:2007年04月07日
作者:周兢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近年来,早期阅读对儿童终身学习的意义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通过恰当的方式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并尽早培养儿童的自主阅读能力,为他们成为终身阅读者奠定坚实的基础。创意阅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创意阅读的理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儿童阅读的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创意,这种创意是儿童在阅读中能够感悟到的,它可以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使儿童获得阅读的快乐并产生持续的阅读愿望;二是要求儿童的阅读过程充满创意,教育者应当使儿童阅读成为富有创造意义的活动过程,引导儿童在阅读中充分想像和创造,最终将儿童培养成能自主阅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创意阅读对儿童的价值在于,学会阅读,学会想像,学会创造。
 
 
    如何选择具有创意的书籍让儿童进行创意阅读,毫无疑问,儿童图画故事书是学前阶段的首选读物。国内外很多图画故事书都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为儿童提供了一片创意阅读的天地。在选择创意阅读材料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标准。
 
    创意的形象内容。优秀的图画故事书总是具有非常丰富的创意内容。不少儿童图画故事书的作者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想,从生活中捕捉到许多贴近儿童经验的形象。比如,美国作家艾瑞·卡尔比较偏爱小动物的形象。 《好忙的蜘蛛》里有一只坚持不懈忙碌织网的蜘蛛,《好饿的毛毛虫》里有一只不停地吃呀吃的毛毛虫,《好寂寞的萤火虫》里的萤火虫因寂寞而寻找同伴,《好静的蟋蟀》里的蟋蟀一直为发出声音而不断探索。这些内容所反映的正好与孩子的心理吻合,书中的小动物也是孩子希望了解和特别喜爱的形象。
 
    创意的哲理情思。在貌似简单的图画故事中往往暗藏着生活的哲理和世间的深情。《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可以让成人看了感动得无言,也会让一些孩子忍不住抱住妈妈流泪, 因为它用含蓄的方式展示了人类永恒的主题——母子深情。还有许多作家擅长写貌似简单却富有生活哲理的故事,他们常常在幽默有趣或平淡巧思中表现出创意。只要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都是用温暖和爱来塑造童年的高手。
 
    创意的艺术表现。艺术创意的独特性使儿童图画故事书表现出鲜明的特点,更加符合创意阅读的需要。除了在色彩、造型上注意切合儿童心理之外,有些作家还善于创作奇特的游戏书。看过艾瑞·卡尔《爸爸,我要天上的月亮》这本书的孩子,一定不会忘记书中那些可以打开的折页上,爸爸用长长的梯子爬到月亮上去的情景,爸爸给孩子摘下又圆又大的月亮的情景;读过他的《好寂寞的萤火虫》的孩子,也一定会吃惊地看到,在故事结尾萤火虫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书上有一群萤火虫真的在一闪一闪地亮着它们的灯笼;喜欢艾瑞·卡尔《好静的蟋蟀》这本书的孩子,肯定对蟋蟀最终发出嘹亮的声音印象深刻,这本可以发出蟋蟀声音来的书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吸引力。这样的书真正具有游戏性,而游戏的快乐能有效激发孩子的创意阅读。
 
 
    值得教育者关注的是,怎样挖掘并充分利用有创意的图画故事书的价值,往往决定着儿童阅读教育水平的高低。对于一本很好的图画故事书,我们是毫无感觉地读给孩子听,或者让孩子反复记忆背诵,还是在让孩子充分理解这本图画故事书的同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这对儿童而言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事情。
 
    在指导孩子阅读图画故事书之前,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故事的语义网。以《好饿的毛毛虫》为例,围绕毛毛虫故事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该书拥有一张分为三个层次且相互联系的语义网:第一层是有关食物名称的词语,从第一天起,毛毛虫不断地吃各种水果,它吃了苹果、梨、李子、草莓、橘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于是到了星期六,它吃了一大堆东西,其中包括许多孩子喜欢吃的巧克力蛋糕、冰淇淋甜筒、火腿、棒棒糖等;第二层是故事中出现的表示星期一到星期天的序数词,以及隐藏在画面中的从。到许多的数词;第三层是通过鲜艳的画面呈现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红色的苹果、绿色的梨、紫色的李子和橙色的橘子等, 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这些词语。
 
    分析图画故事的语义网,不是为了让孩子记住这些词语,而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这些词语之间的关系,比如各种同类词语之间的相似性质,以及不同类词语之间的连接关系,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指导儿童在创意阅读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例如,假如我们让孩子自己编构一个《好饿的毛毛虫》的故事,毛毛虫不吃苹果、梨、李子等水果,换上其他食品行不行?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喜好,画画、讲讲一只好饿的毛毛虫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了饼干、糖果、梅子、巧克力、薯片;或者吃了青菜、黄瓜、胡萝卜、韭菜、南瓜,等等。与此同时,孩子也可以置换故事中的日期,故事不是发生在星期一到星期天之间,而是从1月份到5月份好饿的毛毛虫都吃了什么?当然,如果我们让孩子置换故事中的颜色概念,儿童又会有新的发挥想像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机会。总之,如果我们能认识并善用故事所提供的丰富的语义网,就有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创意阅读、编构故事的万花筒,孩子就会创造性地想像,变化出无穷的花样。
 
 
    创意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儿童养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帮助儿童逐渐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儿童在早期阅读中需要学习的阅读策略,实际上就是与他们的元认知技能发展相关的反思﹑预期﹑质疑和假设等学习策略。当代有关儿童学习和儿童发展的研究告诉我们,这些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儿童更有目的地学习。 因此,早期教育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应当鼓励幼儿反思﹑预期﹑质疑和假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幼儿这些方面的能力,使之成为有效的﹑积极的学习者(Bowman,2000)。
 
    好的图画故事书应当具有培养儿童元认知阅读策略的特质。例如一些孩子喜欢的图画故事书总具有重复的情节结构。仔细分析,每一个图画故事似乎都有重复的情节,但重复的类型是有差别的。
 
    一重反复:《好静的蟋蟀》是一个一重反复结构的故事。在这本图画故事书中,我们看到小蟋蟀从出生起就对大蟋蟀摩擦翅膀发出声音充满向往。它尝试着这样跟碰到的朋友打招呼,却总是不能成功。于是,小蟋蟀经历了下列过程(见图一)。
 
    两次反复:例如在艾瑞·卡尔的《拼拼凑凑的变色龙》中,我们看到作者巧妙地运用双重结构进行两次反复(见图二)。故事里的变色龙大致变了两次,一次是因它自身具有的天性而产生的变化,让孩子看到了变色龙随着环境变化而出现的身体颜色变化;另一次是变色龙因羡慕别人、模仿别人而产生的变化,不断新加的别人的东西使变色龙失去了自己,故事的结局是变色龙选择了变回自己。
 
    峰回反复:例如在艾瑞·卡尔的《爸爸,我要天上的月亮》中,故事又有不同的反复结构(见图三)。小莉要月亮,爸爸设法找梯子,将梯子搭到高高的山顶上,沿着梯子爬上月亮;爸爸与月亮谈话后,等待月亮变小,然后将月亮带了下来;爸爸顺着梯子往下爬,把月亮交给了小莉,小莉终于可以跟月亮玩了;故事结局仍然出人意料,月亮不见了,月亮又回到了天上。这本图画故事书的结构犹如一座高山,峰回路转,充满了奇妙的想像。
 
    环型反复:有的故事还常用简单有趣的环型反复结构来引导孩子阅读。《为什么我不能》就是这样一本图画故事书。这个故事用问句形式编构故事情节,非常符合较小年龄孩子的阅读需要。小鸟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玩水,像小鸭那样?小鸭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抓蝴蝶,像猫咪那样?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回到起点,有一个小动物去问妈妈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小鸟那样。如此有趣的结构使得原本简单的情节变得不简单,也使本来平常反复的情景产生了不凡的效果,增加了许多游戏和表演的趣味。
 
    我们要明确的是,在指导儿童阅读的过程中,这样的故事结构对儿童阅读策略的形成有什么意义,我们怎样利用这样的故事结构来指导孩子阅读。应当说,极具创意的反复结构为孩子获得元认知阅读策略提供了非常特别的学习机会。
 
    我们可以在阅读反复出现的故事画时引导儿童反思。 比如:好饿的毛毛虫星期一吃了什么,几个,什么颜色;星期二又吃了什么,几个,什么颜色;星期三呢,星期四呢……
 
    我们可以在儿童阅读重复发展的故事画面时引导儿童质疑。 比如:变色龙为什么自己会变色?变色龙为什么要变成别人?变色龙变成了别人为什么不高兴?
 
    我们也可以在儿童阅读反复的情景时引导儿童预期。比如:好静的蟋蟀遇到了蝗虫、螳螂、蝉,采用了一系列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小蟋蟀想回答,就摩擦摩擦翅膀,但是一点声音都没有”。 之后它遇到的是谁?怎样打招呼?小蟋蟀怎样了? 当然,还是“小蟋蟀想回答,就摩擦摩擦翅膀,但是一点声音都没有”。
 
    我们还可以在儿童阅读重叠复沓的故事时或阅读之后引导儿童假设。如,假如蟋蟀遇到了一只小猫会怎样?如果你是一只毛毛虫,你会吃些什么好吃的东西?要是让你帮小姑娘找月亮,你会用什么办法?我们应当鼓励孩子童年时代的这种想像和创造。 同时让儿童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或绘画美工的方式,甚至用动作表演的方式来呈现假设的情景。要知道,儿童创造力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中华文化环境中提倡创意阅读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曾经过于重视儿童的诵读记忆而忽视他们的创造能力。我们希望多一些具有创意阅读教育价值的图画故事书,多一些懂得并善用这样的图画故事书指导儿童阅读的人,以使儿童在创意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想像,学会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