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音乐教育

让音乐成为幼儿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幼儿园对歌教学新探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25日
作者:程英     来源:福建省福州幼儿师范学校
 
    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早在《乐记》中,我国就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说法。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认为只有情感才是音乐要占为己有的领域。意大利著名的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源于情感,直觉即表现,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特别是抒情的表现。在我国当代音乐美学研究中,研究者们也普遍认为:音乐不仅能够表达感情,而且音乐内容主要是情感内容。尽管人类表达情感、相互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音乐确实是人类表达情感、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只有幼儿学会并习惯常常以音乐的方式来抒发情感、交流思想,音乐才能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如何打破原有的传承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借助音乐来自由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呢?本研究以对歌教学作为切入点,开展深入的实践探讨。
 
    一、歌声应成为儿童表达心声和交流情感的语言
 
    音乐是内在于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用来表达情感、表征对世界认识的一种工具。这一理念在《儿童的百种语言》一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该书认为,儿童有多种自我表达的形式,如绘画、手工、动作、声音、表情、姿势等等,包括声音、姿势、动作等因素的音乐也是儿童的一种重要的语言,儿童通过这种语言表征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建构,以及内心的情绪、情感波动。音乐家舒曼曾将音乐称之为“一种最崇高的心灵语言”。对歌教学就是要努力创造一个发展幼儿“心灵语言”的音乐情境,创设让儿童敢唱、想唱、有机会唱并积极应答的歌唱环境,让幼儿在对歌活动中自由歌唱,相互交流,大胆抒发自己的心声,提高歌唱的兴趣与能力。
 
    对歌是少数民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项音乐活动,也是他们一项极为重要的生活内容。一提起对歌,人们不禁会想起《刘三姐》、《五朵金花》等电影中精彩的对歌片段,以及人们在对歌活动中自由交流感情、表达思想的愉快体验。正因为这样,对歌活动成为少数民族人民重要的精神食粮和生活快乐的源泉。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里也有一些脍炙人口的适合对唱的歌曲,如《小朋友想一想》、《谁会飞》等,但在教学中常是沿袭教师范唱、幼儿学习的传承式的教学模式,在幼儿掌握歌曲后再加上师幼或幼儿之间的对唱。这种对歌仅作为歌曲的一种演唱方式,教师拘泥于原有的旋律和歌词,孩子也缺乏自由对歌活动的情趣、对歌过程中也少有体验情感表达与相互交流的快乐。本对歌教学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借鉴少数民族对歌的方式,在充分激发幼儿歌唱愿望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运用熟悉的歌曲旋律(不仅是现成的对歌音乐),自由创编简单的歌曲,用歌声表达心声、交流思想,真正享受对歌活动自由表达和创造的乐趣。
 
    二、对歌教学的实施程序与案例分析
 
    对歌教学的实施程序可基本概括为:情境激发—引导创编—表达交流。情境激发,是指教师创设适合对歌的情境,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他人对歌活动的乐趣,激发幼儿产生用对歌来抒发情感的愿望。引导创编,是指教师通过启发与指导,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对歌的内容,学习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情感,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幼儿掌握相应的音乐技能。表达交流,就是幼儿在相应情境中自由地歌唱,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交流的快乐。
 
    下面以一教学实例具体分析该程序的实施过程。
 
    (1)观看少数民族人民对歌的录像,感受对歌活动的形式,体验对歌活动的乐趣。“刚才录像里的少数民族叔叔阿姨在干什么,歌里都唱些什么?他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创设对歌情境,教师有表情地与另一教师对唱。提示幼儿观察教师演唱的歌词内容及歌唱的方式,引导幼儿体会运用对歌交流思想的方式。“刚才老师是怎么唱的,谁问谁答?”“老师问了些什么?另一老师又对了些什么?”
 
    (3)教师充分激发幼儿以对歌方式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欲望。“你们有什么心里话想问老师或其他小朋友?把它唱出来!”“少数民族的小朋友都喜欢对歌,小朋友也来学习对歌吧!”
 
    (4)教师与幼儿共同玩对歌的游戏,引导幼儿体验对歌的乐趣,尝试对歌的表现方式。开始可以教师问幼儿答,逐步过渡到幼儿问教师答。
 
    (5)幼儿按意愿自由组合,尝试对歌,教师进行引导,侧重在旋律的和谐及歌词的工整与韵味。
 
    (6)对歌游戏。将活动室布置成河流,幼儿分成问与答两大组,问歌组与对歌组各自站在“河流”的两岸,开展对歌比赛。胜利者可以穿上自制的少数民族服饰,站在中央,其他小朋友围着他们一起跳舞,表示祝贺。教师在幼儿出现困难时给予暗示或帮助。
 
    三、对歌教学的指导策略
 
    (一)生活浸润策略。对歌教学需要幼儿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歌唱经验。生活是音乐的源泉,是积累幼儿歌唱“语境”和表达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重视日常对幼儿的音乐熏陶,注重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积累和表达。如经常在活动室里播放对歌的音乐或录像,在日常活动中随机开展或在其它活动中渗透对歌等等。一位教师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客人去串门、扮演顾客买东西时,都用歌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而幼儿也用歌声来响应,孩子就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喜爱并掌握了对歌的表现方式。
 
    (二)情境激发策略。幼儿的音乐表达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萌发和激励幼儿表达心声、交流思想的生活情境和音乐环境,以境激情、以境染情,充分激发幼儿表达情感的愿望。如教师可以在活动室布置一个对歌台,在班级放置一些民族服饰,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由选择;教师还可定期组织幼儿开展对歌赛等。值得重视的是,教师对活动的热情投入和煽情性的语言也是诱发幼儿对歌活动的重要的情境。
 
    (三)分层递进策略。在对歌活动开展的不同阶段,教师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在刚开展对歌活动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套用一些熟悉的歌曲进行对歌,以后逐步过渡到由幼儿自编歌词、自选歌曲旋律进行匹配对歌,最后可以鼓励幼儿自由创作歌曲进行对歌。在对歌过程中,开始可以引导幼儿独唱对独唱、合唱对合唱,以后可以有领唱、伴唱等对歌方式,逐步提高歌唱的难度,使得对歌的形式更加丰富、歌声更加和谐。
 
    (四)参与鼓励与适时指导策略。教师的参与和鼓励,是激发幼儿对歌活动兴趣的动力,也是对歌活动得以持久开展的保证。幼儿很喜欢与教师对歌,教师的参与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对歌的热情。在参与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饱含激情,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对歌,不时地用眼神、体态及语言告诉孩子“我听懂了你的歌”、“你唱得很好”,树立幼儿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并满怀激情地与幼儿对歌,使幼儿切身体会与他人情感交流的乐趣。
 
    同时,教师还应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幼儿的音乐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音乐优势和进步,进行具体地鼓励。此外,教师可在活动中,针对幼儿的音乐表现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以逐步提高幼儿的歌唱技巧。
 
    四、效果分析与评价
 
    在开展几次对歌教学活动后,幼儿很快适应并喜爱上这种歌唱方式。幼儿不仅轻松学会了很多歌曲,喜欢将即兴创编的歌词套进熟悉的歌曲中进行对唱,歌唱的兴趣倍增,连那些平日羞涩的幼儿也逐渐开口对歌了。在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及音乐区角活动中,孩子们经常自发开展对歌,甚至在家中,也经常用歌声与父母交谈、对话,真正达到了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所说的“唱歌像说话一样自然”。同时,对歌促进了孩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一些原先很霸道的孩子听到同伴用歌声向他借心爱的玩具,都会愉快地边对歌边把玩具借给同伴。
 
    在对歌活动中,幼儿既是歌手,又是音乐大师,他们尝试将自己的心声创编成自己的歌曲,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心愿、抒发自己的情感。在该种教育活动中,音乐不再是外在于幼儿之外的学习内容,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心灵语言和交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