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科学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特性的断想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03日
作者:刘占兰     来源:中央教科所
 
    幼儿科学教育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是使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
 
    特性之一: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生成性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是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一贯传统。然而,在以往和当前的幼儿科学教育实践中,教育内容生活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而教育内容生活化还有着更深层的含义──它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使幼儿体验和感受到这些内容对自己和同伴的意义,这为幼儿认识周围物质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和理解科学对于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的前提和实际背景,为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的探究动机,为使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教育内容的兴趣性和生成性,兴趣是学前儿童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出发点,要花时间寻求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这一特性是培养幼儿探究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理解科学的实际意
义,获得终生学习的动力机制和真正内化的科学经验的根本保证。
 
    特性之二:教育活动的结果要使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
 
    幼儿不能客观地解释自然事物和现象,往往从主观意愿出发,或赋予万物以灵性。幼儿总是用“儿童独特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及其关系。例如,当教师问及“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时,幼儿的解释是:“要有白天,白天小朋友才能玩。没有黑夜不行,人不睡觉可不行。”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不能抓住本质特征,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和解释只是依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例如,当幼儿探索接亮小电珠的方法时,无论是两节电池横着放还是竖起来接亮小电珠孩子都会惊喜地报告自己的发现。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直接受到原有经验的影响,合乎他“自身的逻辑”。例如,幼儿有种子泡在水里能发芽长大的经验,他会形成“小花瓣泡在水里能长大”这样的假设和解释。老师常常教育幼儿要多喝开水,有的幼儿会给菊花浇开水。
 
    幼儿的这些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本身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因此,作为教师要以“儿童化的思维”方式努力去理解幼儿,接纳幼儿对周围事物不同于成人的“独特但非科学性”的认识和想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要引导幼儿经过探究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