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音乐教育

与艺术大师对话的幼儿音乐教育探析

发布日期:2007年02月23日
作者:程英(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科研处)     来源:教育导刊2005年
 
 
    对话是指“人与人之间建立和形成的一种平等、真诚、开放、自由、民主的相互交往关系”。“对话是指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的是指相互接纳与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认。”对话突出的特征是对“中心意识”的消解。在与音乐大师对话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艺术大师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平等的对话关系和多向交流的活动过程。
 
    与艺术大师对话之幼儿音乐教育包含着与艺术作品对话、人际对话与自我对话三种对话内容。其中,与艺术作品的对话是指让幼儿直接面对人类历史优秀的音乐作品或艺术表演,打开感官与心灵,真切感受和体验其中传递出的多元信息,并学习用各种方式进行表达。人际对话指教师与幼儿在直面艺术大师的作品时,展开平等的讨论与交流,坦陈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尊重各自的观点与想法,并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中激发更多的灵感。由于幼儿水平有限,他们不可能与艺术大师展开有效的对话,所以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对话艺术,引导和帮助幼儿与艺术大师对话。自我对话是幼儿及教师对内心的感受进行表述与反省。
 
    音乐欣赏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开阔幼儿音乐视野、陶冶幼儿的情操、丰富和美化幼儿的心灵等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幼儿的音乐欣赏若只是停留在不随意的、被动的状态,没有凭借有效的中介,仅大多依靠其个人的经验,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也较多滞留在粗浅水平上,那么他的心理机能难以向高级水平发展。与音乐大师对话能拓展幼儿的视野,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有意义的音乐文化交流活动之中,从艺术大师那儿攫取宝贵的艺术养料,在与艺术大师对话、交流、沟通中,在与教师、同伴的合作互动中,将艺术大师的养料转变为自身高级心理机能成长的营养,内化为自身心理的一部分,促进幼儿高级心理机能的有效形成。与艺术大师对话的音乐教育并不是让孩子成为大师级的人物,而是要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与艺术表现语汇,逐步培养幼儿具有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以及审美的心灵。
 
    一、在感受中生发艺术作品多样化的意义——与艺术大师对话之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价值
 
    现代美学认为,艺术是无限开放的。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艺术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场合、不同欣赏者的心中,都会显现出新的意义。所以,艺术作品蕴含意义的多样性只有在对话中,才会生发出来。正如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所说的:“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与对话相反的是独白。在引导幼儿与艺术大师对话的过程中,不少教师经常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们事先在认真解读艺术大师的文本信息中获得了既定的信息,拥有了话语的霸权,在教育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对话转换为独白。独白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对艺术作品约定俗成的解释和对艺术表演技能的模仿,从而在幼儿习得一些“科学”的艺术知识和“准确”的艺术表演技能时,使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渐渐封闭与退化,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
 
    在与艺术大师对话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有一套自己的解读,教学不再是教师知识独白、传递信息的过程;而是创造情境,引导幼儿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解释信息、师生共同参与与交流碰撞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幼儿与艺术大师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拥有生成、开放的教学观,淡化教学过程中的预成性与统一性,注重对话过程中的再生性与多元性,不以预设的方案去束缚师生的大脑与手脚,不以有限的结果去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
 
    欣赏者与艺术大师的艺术作品之间的对话,更多的是在审美体验和领悟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与非语言性的信息交流、沟通与表达。在引导幼儿与艺术大师对话之前,教师可先与艺术大师进行对话,找出艺术作品的特点、欣赏要点;然后将其转化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从内容美、形式美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感受与体验;并逐步引导幼儿感受艺术大师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感情与思想内涵,使得在教师、幼儿与艺术大师的艺术作品之间,在展开平等、充满情感的双向交流、讨论过程中,生发出多种意义;充分发挥幼儿的审美主体性与创造性,使幼儿的审美潜力在不断的对话中得以挖掘。
 
    二、在探究中形成良性的 “问题链”——与艺术大师对话之幼儿音乐教育的理想路径
 
    良性的“问题链”是指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幼儿是带着问题走向问题,而不是由原来的喜欢质疑到“没有问题”;或是由刚开始时的“问号”到活动结束时的“句号”。对话的过程应是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经验、思维积极探究的过程;而非是传统意义上对艺术大师作品的接受学习(如引导幼儿记忆艺术作品抽象的理论特征、单纯模仿艺术大师的表现技法等)。教师在引导幼儿与艺术大师进行对话时应避免将对话等同于“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更多发现问题的机会,引发幼儿内在的问题意识,引导幼儿进入主动探求的过程。教师不仅要用语言引发和鼓励幼儿提问,而且要通过创设环境、提供机会和合作支持等比较隐性的手段,促使幼儿形成良性的“问题链”。
 
    实践表明,幼儿对艺术大师的作品有极大的兴趣与非凡的感悟能力。他们在面对艺术大师的作品与表演中常常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独特感觉,好奇的大脑里充满着问号。他们想知道、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幼儿在观看小品《吃鸡》表演中,在跟着哈哈大笑时许多幼儿脸上表现出困惑与不解,教师及时捕捉这一信息,问:“你为什么皱眉头,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快跟大家说说。”结果,孩子们的问题匣子一下打开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许多问题:“他吃鸡为什么要这么用劲?”“他为什么吃得这么痛苦?”“卓别林为什么走路时脚是别着走?”“卓别林为什么总是不说话?他为什么总是那么急匆匆?”在激烈的争论与探究后,孩子们到处找资料,向周围的人学习,在不断的探究中初步明白了艺术大师夸张等各种艺术表现方式。之后又产生了更多的问题,形成了更多的探究兴奋点。
 
    在良性“问题链”的形成初始,教师可先提供具体性的引导(有关音乐知识技能方面),为幼儿思维提供一个路径;再进行开放式的提问(能引发幼儿多角度的经验,启发孩子多层次地思考和回答)。而此时教师应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欣赏孩子的表演。下面是一组开放性提问的事例:
 
    1.“关于贝多芬你知道什么?关于这首乐曲你知道什么?”——了解并分享幼儿已有的经验。
 
    2.“通过听音乐、看表演、录像,你发现了什么?”——将幼儿的无意活动引向有意,让幼儿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发现特别、新奇的东西。
 
    3.“你还有什么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问大家?”——通过多向提问的方式,把教学引向开放;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促使幼儿主动梳理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让幼儿站在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立场上提问。
 
    4.“你还想了解什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而非要求孩子单纯记忆已有的知识,了解孩子的探究兴奋点。
 
    5.“听了这个音乐,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样表达?”——为孩子提供表达艺术想像与创造的自主选择权,而不是以统一的形式去限制与规范幼儿。
 
    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幼儿在探究与对话中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学习与生活中喜欢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究与创新的积极愿望。因此,对话已不限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言语的应答。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同时,教师应善于促进幼儿自我调节,在发现幼儿具有独立学习探究与感受能力时,教师应放弃对他的协作与帮助,给予幼儿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幼儿真正遭遇困难,被“困住”时,教师才需要介入。
 
    三、在多元化的审美表达中进行艺术创生——与艺术大师对话之幼儿音乐教育的表达平台
 
    创造是艺术的生命,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重要手段。“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发出来。” 在某种意义上,个体的创造性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教育激发与弘扬的产物。幼儿从对艺术大师作品的视听感受到初步模仿再到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实际上是经历了一番与艺术大师的深层对话,孩子们细细品味、精心揣摩艺术大师创作与表演时的心境、思想以及蕴涵在艺术作品之后的精神。幼儿在与艺术大师对话中,感受到艺术美的魅力与审美情趣时,容易激发审美创作的热情,碰撞出丰富的艺术想像与艺术创造的火花。此时,教师应为幼儿搭建多元化的审美表达平台,鼓励与引导幼儿在艺术大师的肩膀上进行艺术创生。
 
    我国著名美学家滕守尧先生认为,人的创造不能凭空产生,只能来自不同信息、不同要素、不同文化的对话与融合,其途径是不断通过与异质事物的对话,达到自我更新与超越。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著名舞剧《胡桃夹子》组曲中的《糖果仙子舞曲》与《百花圆舞曲》等片段时,教师播放了相关原作的DVD后,又播放了由迪斯尼乐园的艺术家们以美术视角制作的动画音乐,引导幼儿进行同乐曲的对比欣赏。在美好的音乐声中,在伴随树叶飞舞、仙子飘舞等美丽而直观的动画中,孩子们的感受更加直接而深刻,联想也更加丰富而多元,他们根据音乐自己创作了想像力丰富的图画、故事、表演,有的幼儿还自动结成小组,“创作”自己的歌舞剧……孩子们虽没有很高的表演技巧,但他们的创造热情被充分调动,创造天赋也在教师有效的支持与引导下激发出来。幼儿从不同类型的大师作品中获得了多样的启迪,拓展了他们的表现空间,对他们的审美创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随着幼儿与艺术大师对话活动的展开,孩子们对艺术大师的作品产生了神奇、不可思议的美妙感觉。艺术大师的作品不再是抽象的、高不可攀的圣物,也不是一种简单的感知与记忆的符号或是模仿的图式,而是成为支持幼儿审美发展的重要载体与积极媒介。与艺术大师对话的音乐教育有助于让幼儿从小接触高尚的艺术作品,站在艺术家的肩膀上感受艺术、观察艺术、体验艺术,并逐步学习用艺术家的眼睛去感受生活,用艺术家的心灵去品味生活,用艺术家的灵感去创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