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托班教育

管理理念的转变是提高三岁前幼儿教养质量的核心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6日
作者:北京市东城卫生局第三幼儿园王丽颖兰笑雪     来源:中国首届幼儿园园长大会
    2003年我园参加了北京市“三岁前幼儿教养工作研究”的课题,在教师教育观念上发生很大变化的同时,在管理、内容、方法及课程模式上也都得到了较大的突破。
 
    一、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一)课程模式上的突破。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树立起大教育观,提出在托班打破分科教学模式,不固定教学时间。把托班教养目标定位在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上,并渗透在托班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养内容围绕总目标通过生活、游戏、锻炼三条途径挖掘更加适合托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改变过去传统教育形式的框框,使之更加活泼新颖,更加游戏化。实践中我们根据托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教育形式上归纳出八个字即:突出随意,渗透教养。
    三岁前幼儿的注意力极易转移,因此,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不适合组织过多的集体活动。实践工作中,老师们做到在游戏中突出随意,在环节中渗透教育。每天游戏活动时,老师让小朋友随意玩,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活动结束时,让小朋友自己学习收玩具。小朋友认为放在什么地方好就可以放在什么地方。收的乱,放的慢,老师都不指责,还不停地鼓励着、表扬着,老师在游戏指导时也没有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的要求,就是和他们一起玩。这种随意性游戏环境使小朋友们感到很放松,老师和小朋友的关系是一种朋友伙伴似的关系。
    幼儿在游戏中互相交流,培养了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每天游戏活动结束,小朋友随着录音机里播放的优美曲调愉快地拍手唱着,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艺术教育,吃水果时老师就顺势向幼儿介绍了某种水果的特性,当老师问小朋友吃了几块时,又对他们进行了简单数概念的渗透。冬天外出活动时,老师教小朋友练习穿脱棉背心,简短的一次集体教育活动,向小朋友传授了生活方面的本领。
    以上例子正是课题组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的精神所在。同时不难看出在三岁前幼儿教养工作中随意之处到处渗透着教养内容。
    (二)教师备课内容及教养形式上的突破。
    我们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为主线,每周一备课。备课内容根据生活、游戏、锻炼三条教养途径,分成五大部分:既生活、游戏、锻炼、环境创设、家长工作。让老师通过一日生活对幼儿进行观察,根据班上幼儿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各部分的教养工作内容,通过各部分游戏形式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我们提出的口号是:“生活中发现,游戏中培养”。
    针对托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在游戏中创造环境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能力。如在游戏区墙上粘一排小挂钩,画出漂亮的衣服、鞋、帽,穿上带子,办了一个服装区。让小朋友摘下挂上,使他们摘挂毛巾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为了帮助托班幼儿提高穿脱鞋的能力,游戏区里出现了能穿脱衣服的小娃娃,并要求小朋友在上地毯玩时,都要脱下自己的鞋摆放好。就在帮助娃娃的同时,在上下地毯的同时,孩子们自己穿脱鞋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又如,小朋友接水时不会把杯子口向上,接水时老洒,说明小朋友不会正确使用腕部力量。老师就编一个《运豆豆》游戏,请小朋友用小杯子运豆豆。她们找来五颜六色的小串珠,每人发一个小杯子,要求“运输”途中不能把串珠豆豆掉在地上,水杯口要向上。游戏中小朋友都努力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为小朋友自己完成接水喝的任务打下了基础。
     以上这些简单的例子说明我们托班老师在教养工作中摆脱了每天备课的沉重包袱和过去教养工作的旧框框,把教养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观察孩子的能力水平上,转移到观察孩子的需要上。
    (三)教育观念的转变,优化了托班教育环境。
    我园从基本设施着手,首先为托班更换了过去陈旧的桌、椅、床等设备,扩大室内活动场地。为方便托班幼儿进出活动,我们投资改造将过去设在二层楼上的托班搬到一层。合理有效的利用室外场地,从安全起见为托班幼儿设立了专门的户外游戏场所。购置适合托班幼儿游戏活动的大型户外玩具。保证了托班户外活动的时间和活动量,也减少了诸多不安全因素。崭新的托班教育环境给了小朋友和家长们一个惊喜。
 
    二、观察幼儿,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促进托班幼儿的全面发展。
    托班幼儿年龄小,每天都在游戏中增长着本领,环境创设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幼儿的发展不断向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材料,从而满足他们游戏学习的需要。于是,托班游戏区里,今天增加了一条小被子,小朋友用它哄娃娃睡觉,学习叠被子。明天又多了几个小书包,小朋友背着它去上学。小朋友要玩“买菜”的游戏,老师就增加小篮子与蔬菜和水果。小朋友要玩“吃饭”的游戏,老师就增加木勺和木碗。丰富多彩不断变换的游戏区招惹得小朋友每天玩得乐此不疲,毫无厌倦疲乏之意。老师们也反映孩子们听话了,好带了。最让我们高兴的是老师们学会了观察幼儿,懂得把幼儿的需要放在教养工作的首位。使孩子们都得到了发展,孩子们的利益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托班教师的教育素质得到了提高。
    托班教师教育素质的提高是我们参加“三岁前教养工作”课题研究的又一重大收获。老师发现班上有的小朋友不爱吃水果,她们知道对三岁前幼儿大谈水果如何有营养,多吃水果如何对身体有好处的道理或是采用批评的方法都无济于事。于是老师想了个好注意,在小朋友吃水果时说:“我要听听小朋友吃苹果时小嘴里发出的声音,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声音最好听”。于是,小朋友个个大口大口地咬着苹果让老师听自己嘴里发出的声音。这时,老师走到一个不爱吃水果的小朋友跟前故意侧着耳朵听,这位小朋友咬了一小口苹果嚼了起来,老师说:“哎呀,我都没听见,请你咬一大口让我听听”。在老师经常这样耐心的引导激励下,不爱吃水果的小朋友都逐渐改变了过去不好的习惯。每天大口大口地吃水果好让老师听他小嘴里发出的声音。
    托班教育凸显出生活化,使老师们在处理托班幼儿间矛盾和问题时更加巧妙。她们用了转移法和引导法,没有训斥,没有强迫命令,在似乎不经意中却是有意淡化了幼儿不正确行为。坚持了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培养了托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老师们从尊重托班幼儿的愿望出发,改变了过去怕磕怕碰不敢放开的做法,主动要求请大班幼儿来托班当大哥哥、大姐姐,在大班老师的热情支持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操场上托班幼儿被大哥哥、大姐姐领着,有的玩跳圈,有的玩皮球,还有的玩钻山洞。大班幼儿耐心照顾着托班幼儿,一种责任意识、任务意识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托班幼儿拉着大哥哥、大姐姐的手学本领。他们似乎又找到了在家里都不曾有过的乐趣。
 
    四、张扬个性,发挥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动性。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非常尊重老师在教养工作中提出的新思路、新方案。视带班老师为最有发言权的人,充分肯定教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成绩,帮助她们挖掘总结以前不曾注意而又正是教育成功的点滴经验,极大地鼓舞了老师们的科研热情。她们纷纷主动按照课题组的要求,思考适合三岁前幼儿的教养内容和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真正做到理解和尊重幼儿。在深刻领会实验目的的前提下,跳出以往几十年托班教养工作的旧框框,教师的位置从被动变为主动。教师的个性特点得到张扬,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总之,三岁前幼儿教养工作中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空白点,为了让幼儿能够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能够通过我们的教育实践和研究,寻找各种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三岁前幼儿教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