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的阶段性小议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07日
作者:郑健     来源:教育评价1996年03期
    绘画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借助于画面表达天真无邪情感的方式,是孩子们无拘无束的自然的创造活动,也是儿童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的体现。在幼儿绘画辅导中,对儿童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儿童知觉、生理、心理成长的关心,要比绘画技巧的学习更为重要。同其他学科一样,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是美术教育包括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原则。
    涂鸦阶段。幼儿1至2岁期间,也许偶尔抓到了一支笔,也许妈妈给了一支笔,他握住了笔就画了起来,这是最早期的幼儿涂鸦。这时,由于手部肌肉发育的不成熟,幼儿不能控制肌肉的动作,开始只能是无规则地在纸上涂抹出痕迹。大约几个月后,随着手部的发育和锻炼,幼儿逐渐能控制用笔,涂划出的线条出现较有规则的反复,这种较规则的线条与无规律的线条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线的反复可以是上下、左右方向的,也可以是圆圈的。这种反复涂抹的线条的出现不仅说明此时幼儿已逐渐学会控制手部肌肉,同时也说明了幼儿从视觉上体会了肌肉的运动,这对幼儿来说是一项进步。在这阶段中也不排除外界所给予的信息,幼儿可能见到由线条塑造的各种形象的小画书,以及有声有色的电视动画人物等等,各种不同的造型、线条、色彩不断刺激着幼儿.经过了一段时间无目的的涂鸦,幼儿渐渐产生表现形象的欲望。常常可以听见幼儿一边涂画一边说:这是小鹿,这是小兔……。当他们为自己的涂鸦命名时,他们的独立创造的能力就已经得到发展。而幼儿生活的环境给予他们不断的刺激,有一天他们会发现自己可以再现所见到的.幼儿可以告诉他的母亲:这是拖把—一团纷乱的线后拖着一条直线.这是一排气球在天花板上—一行顶着纸的边缘的圆圈,每个圆圈后系着一根线。尽管从大人的眼光看,那只是一些类似于概念符号的线条。但是,对于幼儿来说,能将现实中的物体转化为二维平面中的形象,并且恰如其分地再现物体的特征,是很不容易的.在涂鸦的后期,幼儿为涂鸦命名并努力再现他所观察到的客观世界,尽管他的作品只是象征地再现一些物体,但可以说幼儿已经基本进入了样式化前阶段.当幼儿将一条曲线连接成一个圆时,这简单的圆预示着幼儿将进行形体的表现。一个圆可以表示头,几根直线可以表示手和脚.在努力地去叙述,在创造形体的过程中,幼儿感到了新奇和满意,同时逐渐告别了涂鸦期的纯粹手在纸上运动的满足,而进入了有意义的创造形体的阶段.
    样式化前阶段。幼儿绘画往往是程式化的,在样式化阶段((7-9岁)中,儿童常以固定的方式去再现其内容。但在幼儿未寻找到个人的相对稳定的表达方式之前,幼儿不断地追求表现方式。如:画爸爸可能突出的是一付大眼镜;画小鸭,一张扁嘴可以占据大半个头;正圆、椭圆、不规则的圆都可以表达一张脸。人们将这种多变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到来之前的((4-7岁)阶段称为样式化前阶段。从涂鸦到命题,从命题到形象的出现,幼儿都是以概括的符号表现形体,这些抽象符号的不固定,以及幼儿对新奇的表达方式的不断的寻求,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接受新的符号和新的表现方法。因此,在样式化前阶段中,幼儿最具有可塑性。这时,如能给幼儿适当的刺激,扩大幼儿的经验,就能加深幼儿的感受。如:要画拍球,就让幼儿拍球,让他们体会用手拍球的感觉之后再要求幼儿每人画一张拍球图。这时有的孩子将手部夸张得很大,证明他对用手拍的感觉很深。一般,他们都能画出球的上下跳动的感觉.要画树时,带幼儿看看树,用手握一握树枝,摸一摸树叶,孩子们也许就能离开上颜色的书里的千篇一律的树,而画出自己感觉的树来。
    样式化阶段。在此阶段中,儿童所绘制的形象是高度个性化的,这些形象的丰富程度与儿童的性格、绘画环境,以及他所接触的教师有关.有的儿童能够运用自己的观念,创作出独立的、丰富多彩的造型,有的儿童的造型则可能简单而贫乏。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于外界的概念逐渐明确,其造型经过多次重复成为习惯,而以一定的样式来表现某个物体。如:除圆表现头部外,眼、鼻、嘴都有各自的表现方式。另外,空间概念逐渐明确,能将自己放置于环境中,画面可包括人、房子、树等。这时,儿童认识到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将自己视作环境的一部份。尽管这时还是概念地表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但是,这表明了儿童已经从以前的完全自我的态度转变到与别人产生联系的,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同时,性别的差异也开始显现,女孩子喜欢公主、小白兔之类的形象,男孩子则喜欢变形金刚、武器、汽车等形象,在没有新的刺激去改变基本形体概念的情况下,儿童一般不会改变自己经过不断努力和重复所寻求到的方式。这些表达方法是以象征符号再现其概念为主,而未进人写实的追求。处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由于他们对外界的认识程度不同,以及儿童手的动作的熟练程度不同,对材料的掌握、使用材料作为媒介表达形象的能力,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不能强求儿童接受他们智力范围以外,与他们的成长规律相背离的东西。社会上流行的以大人的眼光对待儿童画就是极不科学的。
    幼儿美术课为孩子们开设的应该是一个用笔和颜料进行游戏的空间,一个自由表现与创造的天地。在那里,敢于塑造、再现视觉意象是放在第一位的.课程的目的不是学会画这个苹果,那张桌子.而是通过绘画,增强儿童观察与欣赏的能力,增加幼儿自我表现的勇气,加强用形象组织画面的自信心。教师给学生更多的应是学习方法和途径,幼儿从课程中得到的应是完整人格的塑造与不断增强的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