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发展策略

新建幼儿园如何尽快提高新任教师的专业能力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3日
作者: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回龙观园 马立红     来源:《学前教育》幼教版9期

我园是一所新建幼儿园,201310月才刚刚投入使用,在刚起步阶段,园内共有教师13名,但仅有1名教师有9年工作经验,另外有7名新任教师、5名转岗教师。作为一所新建园,我园最鲜明的特征有两点:一是“二新”,即园所新、老师新;二是“一软一硬”,即“硬件硬”“软件软”。

大量研究表明,新教师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正处于专业发展的入职适应期, 在这一阶段形成的教育信念和教学方式,对他们日后的专业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能否实现良好的职业初期适应决定着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从园所发展来说,在新教师比例高达93%的前提下,这些新教师的成长直接关系到我园的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结构。所以,我园力争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幼儿园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模式,从而有效提高我园新教师的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园教师提出的专业能力包括七个方面内容,即幼儿教师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针对我园新教师的现状,哪些能力又是我们教师亟需的呢?我们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实践观察的形式了解教师的现状,发现我园教师在专业能力发展方面的问题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如何有效提高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亟需解决的三种能力?一年来,通过实践研究我们总结出了“看、给、引、思”四种培训模式,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看现场,明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新教师来说,面临着职前理论学习阶段中的教学与现实中的教学存在巨大反差这一问题,而转岗教师更是对幼儿园工作一无所知。那么,我们首要的任务不应是理论学习,而更应该是实践中的学习。因此,在开园前,我们联系区内最好的市级示范幼儿园去学习,并采取逐层递进的形式引领教师分步骤去看。

1.带着问题初看

为了避免看的盲目性,每次下园前我们都会有重点地给老师留一些小问题。对于刚入职的小老师,留的任务不能太多,否则会出现看不过来的现象。我们将需要教师关注的问题一一列出来,请老师们每次带着一两个问题去看,看后围绕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如,幼儿园一日生活作息是怎么安排的?一日生活都有哪些环节?每个环节主配班老师都在做什么?每个环节幼儿在做什么?幼儿园的环境都有哪些?每个区域都投放哪些材料……

2.对照标准细看

在老师初步看的基础上,为了让老师能够更加深入地去看,我们将幼儿一日生活标准、环境创设要求、教学活动的标准等发给教师,首先带着老师逐一研读,如在一日生活组织方面,由于教师有了前期初步的了解,所以在解读标准的过程中就变得轻松自如了。有了标准,做到了心中有数,我们带领教师再去班中看,使老师能够有目的、思辨地看,看得也就更加仔细和到位了。

3.梳理提升后明白地看

在教师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清晰的感知后,我们又进一步帮助教师对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进行梳理提升。如在一日喝水环节,班内有直饮水,为什么又要给幼儿准备几个水壶?背后有什么理念的支撑?一日生活中不同的转换环节,教师安排的内容为什么有所不同?这些内容互换过来行不行?有什么科学依据?为什么在户外活动前安排的是自由唱跳、天气播报?为什么区域活动后是自由交流和参观……使老师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此之后,再带领老师到实践中去看,使老师能够带着自己的思考更加明白地去看。

三轮下来,老师们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和班级环境创设有了清晰、深入的了解,为后续自如地带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给工具知道做什么

 

幼儿园应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并追随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生成适宜的课程,也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以学定教”。但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老师来说有很大的困难。因为生成课程固然好,但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也特别高,一旦老师把握不好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过难,一种是对幼儿发展没有价值。所以,针对我园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建构方面还需要先给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撑。

1.给目标,明确课程大的方向

目标的分解与制定对于新老师来说是很难的一件事,为了保证教育目标的适宜性和全面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取研讨的形式,由业务管理干部带领教师们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照《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共同制定学期目标,对照学期目标再一起分解月目标,甚至在开学的前两个月,还一起分解制订周工作目标,从而使老师明晰如何将学期、月目标与我们的日常教学相结合。有了前两个月的细致引领,之后再引领教师模仿去做,以至到后续的放手去做。

2.给教材,明确课程建构的内容

幼儿园的课程只有目标而没有固定的教材,从优势来说给教师生成课程带来了很大的自主空间,但同时也为新教师带来一定的挑战。刚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由于经验匮乏,忙于适应工作,还没有精力和能力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在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困惑。基于此,我们在开学前就为教师们提供了大量的可参考的教材。丰富的教材,为教师筛选适宜的课程提供了依据,老师们也在模仿中慢慢了解了主题课程的特点和建构方法。

 

 

引思路明白怎么做

 

工具材料的齐备固然重要,但有效方法的引领显得更为必要,它是引领教师专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条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践中,我们采取多种方式的引领,使教师获取必要的方法与策略,有效提高教师的半日活动组织能力。

1.骨干引

我园虽然教师整体队伍年轻,工作经验匮乏,但三名管理人员业务过硬,均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为了有效发挥骨干的作用,在开园初期,我们就建立了管理干部授课制,即要求三名管理人员每月下班亲自带班至少一次。为了引领得更有针对性,我们采取先访谈后示范的形式进行。如在上课前首先访谈老师:“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时,你认为哪个环节最不好组织?”“什么活动你最不敢组织?哪些活动不知怎么组织?”然后再结合教师的共性问题,采取现场展示这种最直接的形式进行,做给老师们看。我们请从语言特色幼儿园出来的业务园长承担语言领域方面的课程展示,请从艺术特色幼儿园出来的保教主任展示艺术领域方面的课程,我则展示科学、社会等领域的课程。每次展示后,我们都会组织教师研讨,引领教师共同分析为什么这个活动我要这么安排,用意在哪里。同时,我们还将教案和视频及时发到园内的局域网,供老师们学习和借鉴。这种现场学习、直接传递的形式很受教师们的欢迎。

2.先行者引

将书本的理论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给老师讲理论的时候老师都明白,甚至有些老师自己说得也都很好,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做不出来,即会说不会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重点扶植、以点带面的先行者策略,即先有重点地指导个别悟性好、思路清的老师做,让这些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正确的教育理念做出来给大家看。因为,教师们从理念到行为转化慢,但是很容易接受实践中他人的经验方法,学起来也快,亲历看一次胜过说十次。观摩后,我们及时组织大家交流研讨,分析其教育行为背后的理念支撑,帮助教师在理念与行为间建立联系,再以点带面促进整体教师的发展。通过先行者有效引领,减少教师的摸索过程,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真正体验到了研究所带来的快乐。

3.专家引

为了让教师少走弯路,观念行为不跑偏,我们还结合工作实际,分阶段有重点地请市区专家来园进行指导。专家团队的有效引领,使教师的观念得到较快的提升,解决了教师们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理解为什么做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作为经验缺乏的新教师,更要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快速成长。

1.研现场,引领教师思

现场教研是常见的一种教研形式,也是教师们非常欢迎的一种方式。实践中我们有效通过一课三研和片段诊断等形式研教、研学,引领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分析幼儿的行为,从幼儿的表现中检验教师教育目标的制订、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手段及方法的运用、操作材料的投放等方面的适宜性,研究调整改进的方案,从而使教师学会思。

2.研案例,启发教师思

我们主要采取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对他人成功的案例、教学课例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带领老师观看北京市半日活动评优中获得特等奖老师的半日活动视频,在观看后带领教师进行深度剖析,分析案例成功点。为什么好?符合《纲要》的什么理念?每一个环节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看后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什么?如何改进和调整我的工作?通过追问,启发教师观后思、观后调整和改进。

其二,结合身边的案例进行研究。我们组织教师研讨、学习身边好的案例,如《柠檬树的故事》,这是我园唯一的一名有经验的大班教师围绕幼儿园里的柠檬树开展的系列活动,通过案例学习,教师们感悟到有经验的老师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身边资源开展适宜的课程的,过程中是怎样引发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等。并鼓励教师在工作中再进一步验证同事好的教育经验,达到重构、扩展自己的教育经验的目的。

3.研困惑,教师主动思

待教师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针对教师的困惑我们不再有问必答,而是结合教师的困惑,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专题研讨,并不断地给教师反抛问题,引导教师主动思。如在个别儿童教育方面,当教师苦于没有方法时,我们反问教师,你采取了哪几种方法?实施这些方法时幼儿的表现是什么?想一想可能还有哪方面的原因会使他出现这样的行为?有没有相关经验可借鉴的?如果从教师、同伴到家长三方面的大环境来考虑还会有什么方法?通过这种反抛问题的方式,逐渐使教师养成思的习惯。

 

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新教师的一日活动组织能力、教学水平、研究和反思意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新教师的心理比较脆弱,在引领过程中应关注教师的心理,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使老师在被认可、被鼓励的环境中树立自信,促其积极主动地发展。同时我们也看到,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关注和逐层递进的培养。作为一所新建园,随着队伍的逐渐壮大,我们会逐步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梯队,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