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账号
2025年7月15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四五”课题结题培训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共同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学前教育》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幼儿教育导读》杂志社参与支持。本次会议主题为“以高质量课题研究扎实推进幼有优育”,旨在为广大会员提供课题研究方法与经验的交流平台,为扎实完成十四五课题研究、精心打磨和推广课题成果提供指引。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机构、幼儿园等单位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实践工作者800余名代表,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共襄科研盛会、共话课题成果。

开幕式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高丙成主持开幕式。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所长洪秀敏教授为大会致词,发表了“依法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科学研究”开幕演讲。她指出,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编制之年,也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颁布之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正式施行之年。如何依法加快推动高质量科学研究,探讨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学前教育质量体系,筑牢教育强国根基,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历经十五年跨越式发展后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设立研究课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共同研究和推进解决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一直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重要的业务活动。本次会议围绕“以高质量课题研究扎实推进幼有优育”,邀请了三家支持单位富有编审经验的社长/主编发表特邀报告,介绍如何开展高质量课题成果凝练与转化,也从前期征集的300项课题中遴选了35项有代表性的课题研究进行报告展示,还安排了三个核心议题开展课题研究经验的圆桌交流,希望与会者在开放、互动、共享的课题研讨交流中,吸纳高质量课题研究的精髓,助推后续课题结题与成果产出。


高质量的知识生产、高质量的课题成果是课题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本次大会特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教育》杂志社、《幼儿教育导读》杂志社的编辑专家围绕高质量课题研究成果打磨与凝练,带来三场主题报告。特邀报告环节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所长洪秀敏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审、教师教育分社副社长罗佩珍发表了题为《什么样的成果能出版?》的特邀报告。报告强调,科学梳理与表达研究成果是幼儿园实践经验得到复制、推广和落地的关键要义。罗副社长细致阐释了实践成果梳理的重要性、及时性、主动性价值,具体梳理了一线科研成果表达需着重关注的要点,并从书籍出版的专业视角,深入浅出地说明编辑对什么样的实践成果感兴趣,提示与会者在成果编写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为其明确了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出版要求。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学前教育》编辑部副主编程洁带来了题为《什么样的文章能发表?》的特邀报告。程副主编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什么样的文章能发表、什么样的文章不能发表,指出文章发表需“真实呈现儿童与教师状态”、“去除形式化口号”、“说清做法及原因”、“直面问题并反思调整”。报告立足期刊视角,回应一线需求,以丰富案例和清晰框架,为学前教育工作者进行高质量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具体指引。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幼儿教育导读》杂志社社长熊志刚主编作了题为《什么样的文章能转载?》的特邀报告。报告指出了二次文献期刊在评价期刊、作者、学术机构、学术热点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和对教科研的独特价值。重点阐述了教育案例撰写的总体结构、选题要求、科研表达以及成果类型,介绍了文章转载的具体标准和来源期刊。报告不仅展示了被转载文章的特点,也为如何理解高质量学术成果表达提供了深刻见解。

课题报告
课题报告环节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高丙成、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于开莲教授与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杜继纲教授共同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甄志平教授发表了题为《基于体脑综合评价的3—6岁幼儿体质发育特征及健康促进模式研究》的主旨报告。报告针对儿童发育中的体脑关联问题,基于幼儿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体脑发育综合评价路径。深圳市罗湖区清秀幼教集团庐峰翠苑幼儿园执行园长郭扬分享了题为《数智赋能集团化办园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的报告,指出集团化办园普遍面临“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失衡的现实问题,探讨如何以数智赋能集团化办园的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宝山区区直机关幼儿园原园长蒋静围绕“创设‘动态循环圈’构建托班生活化课程”的主题,介绍了该园基于40年的实践经历,构建出“观察—解读—创设—互动—评估”动态循环圈模式及托班生活化课程,精准化、差异化促进2-3岁幼儿个体发展需求。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学前教育教研员陈载分享了《“3043”策略体系:自主游戏与幼小衔接融合推进的区域实践》报告,介绍了区域层面幼小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效,并提出“3043”策略体系以进一步推动幼小科学衔接。

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夫人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罗全带来了《从“三不”到“共生”——学前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的园本构建》的报告,聚焦幼儿园融合教育“不敢接纳、不愿担责、不会干预”三大困境,构建“行政—班级—课程”三元协同支持体系。河北省直机关第七幼儿园园长李志芳分享了《西柏坡精神传承及其课程构建——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开发的实践》报告,对幼儿园以西柏坡精神传承为核心的红色园本课程进行了介绍。华中师范大学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兼园长刘玉平带来了《携手护童心: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18年探索》报告,介绍了园所基于18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以理念、目标、评估、多主体协同为一体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育研修室主任李峰聚焦《高质量背景下的业务园长研修课程建构与创新》,构建立体化研修课程体系,采用实践视角切入,助力业务园长实现从知识储备到实践转化的能力进阶。

结题要求
最后,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李晓巍教授对研究会“十四五”课题结题验收要求作详细阐述。她指出课题结题是课题研究的总结、提炼、升华阶段,事关后期课题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十四五”期间研究会立项课题1960项,覆盖多个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议题与研究方向。为保障研究规范,研究会于2022至2025年共开展三次过程性培训,影响广泛。结题验收环节,要求各课题组详解材料要求,做好成果凝练与转化,做好研究工作与成果总结。研究会也将通过多渠道展示优秀成果,扩大高质量研究成果宣传。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四五”课题结题培训会的成功召开为学前教育领域学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了开放的交流共享平台。会议将继续通过线下线上并行方式,通过分论坛和圆桌讨论等多种形式,持续推进与会者的充分交流与深入对话。立足实践一线、汇聚专家智慧、联动多方力量,相信本次会议定能够促进学前教育同行在深厚的实践土壤中推动课题研究的探索和创新,共同绘制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蓝图,共同谱写和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