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专委会工作

洞察专业发展趋势,分享一线实践经验,推动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6日


图片

2024年6月27日下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术年会顺利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贵州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承办。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他们围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会上,与会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针对当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会议旨在推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儿童健康成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图片


图片

(云南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石林红 作报告)


会议伊始,云南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石林红以《我国近20年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进展及趋势——基于Cite 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为题从四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及趋势。她提出,从相关学前教育的各种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到国家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视,为学前健康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此,围绕学校教育、社会适应和家庭教育的研究范畴,以“幼儿园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社会适应”、“家庭健康教育”为主题词进行知网检索,针对检索到的文献使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6.1.3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高频词汇排名为环境、健康行为、留守儿童、健康促进、合作。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的结果如下:第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政策的执行、落实、评价研究不足;第二,跨学科研究相对匮乏,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视角不够宽广;第三,薄弱地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较为欠缺,研究成果结构性失衡。综上,她认为,为促进社会各界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关注和专业支持,我们应该做到:首先,重视政策执行评价研究,反推政策执行效率;其次,多学科协同开展实证研究,提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质量;最后,加强薄弱地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关注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图片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张宇森 作报告)


来自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的张宇森以《2013-2024国际幼儿体能研究的热点与趋势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为题,分享了近十年来国际在幼儿体能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并对未来我国幼儿体能研究方向提出合理展望。首先,在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方面,以“Physical Fitness”、“Strength and Condition”等为关键词对WOS核心数据集进行检索,发现有关发文量呈螺旋式上升,并在2022发文量达到顶点。其次,在研究现状方面,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第一是对幼儿体能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关键词进行了解读,第二是关键词的聚类分析,第三就是关键词突显图谱。最后在展望方面,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研究对象全纳化与研究价值多元化。


图片

(伊犁师范大学付双双 作报告)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师范大学的付双双为大家分享了《偏远乡村幼儿园教师职业生存困境与破解路径》,将大家的目光转移到了偏远乡村幼儿园教师的身上。她提到偏远乡村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教师保教任务重,付出不被“看见”;教师教学问题多,盲目模仿怯于探索;年轻教师兼职多,额外“杂事”繁多;教师流失严重,离职意愿较高。这些现象背后折射出偏远乡村地区园所专任教师量不够、质不高,聘用教师的工资低、社会保障不全,教师职后专业可持续发展受阻以及园所对于青年教师管理不合理等问题。最后,她认为破解偏远乡村幼儿园教师生存困境的可参考路径包括: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职后可持续发展通道,强化培训实效;加强宣传力度,“看见”偏远乡村幼儿园教师;保持在编教师优厚待遇,提高非在编教师待遇;做有温度的管理,减轻教师负担;建立“人工智能 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实现城乡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图片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小英 专家点评)


基于以上三位学者的精彩汇报,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王小英教授以诙谐风趣的语言对三位发言人的报告内容做出了专业点评与解读,将会议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指出教师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要让每位教师都能在教育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价值,这也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图片

(绍兴文理学院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徐慧艳 作报告)


短暂的休息之后,来自绍兴文理学院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的徐慧艳就《父母养育对3-6岁头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同胞关系与心理理论的链式中介效应》展开分享。她提到我国的多孩家庭逐步增多,而该类家庭父母的养育行为会对头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研究结论表明:父母养育正向预测3-6岁头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父母养育可分别通过同胞积极关系和心理理论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3-6岁头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父母养育可依次通过同胞积极关系、心理理论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3-6岁头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进一步印证了父母养育行为对于头头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显著影响作用。


图片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幼儿园孙焕新 作报告)


临淄蹴鞠,至今有2300多年的历史,依托开放、包容的齐文化而诞生。来自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幼儿园的孙焕新以《蹴鞠“走”出博物馆——幼儿园蹴鞠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实践探索》为题,展示了临淄区实验幼儿园的探索成果。分享开始,她详细阐述了山东淄博“蹴鞠”的深厚历史渊源,随后她从四个方面对其幼儿园开展的“蹴鞠”活动实践探索作了介绍。首先,创设“鞠”味环境,了解蹴鞠知识。营造浓厚的蹴鞠氛围,激发幼儿对蹴鞠的兴趣。其次,体验“鞠”味游戏,感受蹴鞠之乐。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设计蹴鞠游戏,丰富幼儿的活动,如:在大运动场地,孩子在运动中感受着蹴鞠的带来的刺激与挑战;在如意小院,孩子将蹴鞠作为保龄球来了一场瓶瓶罐罐碰撞盛会。再次,协同家庭与社会,丰富蹴鞠活动、拓展蹴鞠教育,让幼儿直观感受到博大精深的蹴鞠文化。最后,通过开展蹴鞠活动,幼儿体质健康、情感和社会性品质得以健康发展。同时,“鞠”味十足的幼儿园环境,让“蹴鞠”这一文化基因融入孩子的精神命脉,热爱家乡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孩子心中。


图片

(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张潇月 作报告)


随后,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张潇月以《园—家—院联动维护儿童视力健康实践探索》为主题,将探讨内容从儿童身体运动转向了儿童身体保护。她提出,在儿童近视问题成为公共卫生问题、教育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并提出近视率控制目标的共同性背景下,该园构建了“一点三面五策”的儿童近视防控体系,同时依托社会医疗资源、幼儿园日常保教、家庭教育与预防三个层面着手园所儿童近视防控体系实践,最终取得了可喜成效:该园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下降、家长对儿童视力健康的关注度和医疗干预的认知度得到明显提高、全园关注视力健康的良好氛围得以形成。该园关于园—家—院协同维护儿童视力健康的实践经验可为3-6岁儿童近视正确防治与儿童视力健康改善提供有益参考。


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念丽 专家点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念丽点评时表示,今日的三个课题分享,不是停留在形式层面的展示,而是内容深度与实践经验的优秀成果呈现。这些课题的探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我们耳目一新。在聆听的过程中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钻研精神所感动,在思考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图片


晚上19点整,“高校论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探索”活动开展。论坛由广州大学学前教育系副主任赵景辉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燕教授点评。来自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刘源源分享了主题《幼儿园健康食育课程的研究与实施》,内蒙古民族大学的邹文宇汇报主题《公办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态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云南省保山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的李娅分享主题《傈僳族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常碧如分享主题《幼儿园教师情绪元理念现状特点及发展策略》,内江师范学院的黄惠子分享主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西南大学胡越分享主题《农村3-6岁儿童膳食行为的调查研究》,长春师范大学张妮妮分享主题《国际视野下幼儿园食育课程模式及其启示》。


图片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燕 专家点评)


图片

(广州大学赵景辉 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