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儿基会在中国 > 儿基会项目 > ECCD

因为爱,重建更美好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18日
作者:鄢超云     来源:联合国儿基会/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重建更美好”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教育部合作的震后幼儿教育项目,现在回想起来,我都不太记得是怎么加入这个项目的工作中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四川幼教工作者,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如果能够为灾区做任何一件事情,我都会爽快、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愿意,即便我常常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我领到的第一个任务是为在成都华西医院附近的天使宾馆召开的“重建更美好”项目启动会讲课。我并不怕讲课,但却怕这次讲课。因为讲课内容是我从来没有讲过的“爱生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甚至PPT都已经有人做好了。紧接着我得知,做PPT的肖湘宁老师也会参会,但她不讲。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阅读“爱生幼儿园”全套资料,发现肖老师居然就是这套材料的主要开发者之一。那一刻,我真是后悔为什么要答应这件事情,内心也在抱怨安排的不合理:作者在现场,但是作者却不讲,这是啥子意思?

随着项目的推进,我逐渐明白了这是项目设计者有意为之。“重建更美好”在意的是要让当地生长出强大的力量,“重建”的主体,是身处灾区的人们,这些人的观念、能力、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也唯有如此,才可能会“更美好”。所谓助人自助,大约就是这个意思。

“重建更美好”项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充分调动了四川当地“土专家”。比如,教育科研部门的宋雪茫、刘致健、李盛琼还有我本人等,还有六所成都幼儿园的园长和骨干老师们,构成了省级专家团队。项目要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培训的每一个内容,都有“四川人”。五个项目县都有具体对接的“省级专家”及幼儿园,机关三幼对接的是德阳什邡,成都四幼是德阳绵竹,红星和五幼是北川,三幼和婴儿园是青川,机关二幼和十六幼是松潘。在天使宾馆召开的项目启动会,也就是我们这些省级专家的成长培训会。难怪“作者”在现场都不讲,项目要的就是本土专家的成长。

在后来的项目推进中,这批“土专家”确实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比如,当五个项目县面临项目推进问题、甚至对“爱生幼儿园”产生信任危机时,省级专家园用自己的实践给予了回应。十六幼和机关二幼的老师们以“爱生幼儿园”的“三个和尚”读本为例,让大家看到,如果真正理解了“爱生”的理念,这些活动就并不简单,而且是可以拓展的。项目县幼儿园老师们逐渐明白了“爱生幼儿园”在入学准备活动中使用的八个故事,是八个活动主题,而不只是八本故事书。

项目的推动,不只是靠爱心、付出就能行的,还得靠“土专家”们的专业真本事。“土专家”不仅仅是依赖自己已有知识经验,更是认真研判项目县幼儿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认真学习“爱生幼儿园”的所有资料。刘致健老师对项目县幼儿园教师的“为什么有(捐助到各个幼儿园的)材料不用?”这个问题的持续追问,对灾区幼儿眼神“无神”的关注,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时至今日,任何一个当时的“土专家”,提到“爱生幼儿园”时,都如数家珍,已退休的吴克琴园长对“小猫钓鱼”活动中数钓到几条鱼要画圈、怎么圈仍然记忆清晰;当初还是副园长的高翔,还能够清楚地记得参与式培训中如何分组、如何完成环境创设的任务……而我本人,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有面对“作者”讲课的害怕,但是仍然通过举例子——灾区例子、农村例子、民族地区例子——的讲课的方式,成功“蒙混过关”,并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自信。同时,也领悟了“爱生”“儿童友好”是幼教之魂的真谛,并因此走上儿童视角研究之路。

不仅是“土专家”们,四川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们也在这个项目中成长起来了。后来我才知道,这也是项目设计的初衷。省教育厅胡必军处长(正处级调研员)那时刚到基教处工作不久,他在此项目过程中,了解了实际情况,获得了专业知识,后面不断对项目地区给予关注和支持;青川教育局分管幼教的白局长,曾不无调侃地说,“为了以后带孙娃子不被儿媳妇赶出来,也要学好幼儿教育、办好幼儿园”;北川教育局的张股长、贺股长,让一向要求极高的儿基会项目官员马琅,都称赞其成长之快;在松潘的老项目负责人罗成成为副局长后的继任的吴股长,更是让我们领略到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基层干部所做出的办幼儿园的各种努力。刘致健老师念念不忘的,正是松潘吴股长、罗股长们对那些居住分散的幼儿接受幼儿教育所做出的努力。

“重建更美好”是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震后项目的名称,“爱生幼儿园”是项目所具体推进的内容。有意思的是,至今很多人对“重建更美好”做了什么事情不太记得,倒是对“爱生幼儿园”的理念与做法记忆深刻,甚至爱生幼儿园的理念、环境、活动、材料、评价等都记得非常清楚、说得非常明白。我琢磨了一下,觉得主要原因是,“爱生”这一核心理念简单、好记、易理解,而且有具体的环境、材料、行动支持,还有是否达到标准的“评估”,用陈丹老师的话来讲,“爱生”这一核心理念更容易“入心、入脑、进行动”。

不仅如此,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人都能理解“爱生幼儿园”的理念与实践,又都能在各自所处水平上有所进步。“爱生幼儿园”的这一特点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琢磨!它既针对农村、山区幼儿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对城市地区、幼教水平不错的幼儿园也很有帮助。

事实上,各个省级专家幼儿园大多都使用“爱生幼儿园”材料并进行了培训。金牛区在李盛琼科长的支持下,完全按照“重建更美好”的培训安排对区域内的部分幼儿园进行了培训。2017年,龙泉驿区也对全区的120名幼儿园教师,分两组分别采用集中学习和教研研讨形式,开展了“爱生幼儿园”培训。最近部分幼儿园还在继续这样的培训

项目成员中的不少人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儿基会儿基会的项目官员,大家都是赞不绝口。大家讲得最多的是儿基会提供的资料真的好。为了方便省级专家指导,每位省级专家都提前获得了一套材料,在自己的幼儿园使用。这样到项目县指导时,就能很清楚地看到项目幼儿园哪些材料在用、哪些材料没用、用得是否适当。据余琳园长讲,这一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园购买材料的标准。

在一次现场活动中,幼儿园安排的讲解人员使用了“小蜜蜂”,但是陈学锋老师提醒不要影响、干扰幼儿的正常活动;对较为常见的各种“感恩”行为,陈老师也建议大家不要刻意而为,让大家深刻地感受到“爱生”不是大口号。我本人也是从那时开始,转向儿童、儿童视角,希望自己能够代表儿童、为他们发声。

还有一个许多老师都不太理解的细节是:儿基会的项目官员吃了饭也要自己掏钱出自己的那一份,住宿费也是自己结。有个县的幼教干部以为他做错了什么得罪了儿基会,急得团团转。因为我以前做过儿基会项目,知道这是他们的规矩,向那位幼教干部解释了好久,并且让他观察儿基会的官员是不是还是笑眯眯的,他才放心,随后跑到楼梯角落里抹了不少眼泪。

我还受儿基会的委托,对五个项目县进行了两次具有评估性质的调研,每个项目县至少要去6个幼儿园,每个幼儿园都收集了非常详细的资料,包括拍摄了半天的视频。我所在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们,都参与到这个事情当中来。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这里讲几个。

有的乡镇听说联合国的儿基会要来,很重视,但当我们到达时他们发现没有外国人,就有点失望;一看全是年轻的小姑娘、一听还讲四川话(我们事先商量,尽量用四川话,减少陌生感),就更失望了。不过,当我们离开时,他们都对我们的专业行为,对在调研过程中的指导,表达出感谢,与刚到时的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幼儿园调研时,听到一个园长抱怨说儿基会的彩虹伞“质量不行,是烂的”,我们就很兴奋,因为儿基会特意关照,要我们多多收集各种材料的信息,一直听到的都各种好话,好不容易有一个表达不满的。那位园长把我们带到户外玩具处,指着盖在玩具上的彩虹伞说“你们看嘛,把把(柄)都没得。”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讨论了很久,由一开始的带有嘲讽意味的讲段子,逐渐过渡为对中国农村幼儿园的真实情况的体察,要多提供具体的帮助、要理解他们遭遇的困难,避免对幼儿教育欠发达地区的简单嘲笑、指责。后来,我们建议儿基会在提供材料之后,要关注材料的使用,还曾在此基础上撰写过一篇名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应有农村视角》的小文章。

我们在一个幼儿园拍视频时拍到一个小男孩吃饭吃睡着了,并在项目会议上播放,以提醒大家更深度地关注爱生、质量问题;我们曾设计了一个情景,让园长选择拍一张最能体现幼儿园好的照片,园长们的照片,大多展现了“爱生”的细节。

这样的趣事很多。但还有一个不得不讲,那就是我们跟儿基会项目官员马琅打交道的故事。学生们一开始很害怕马琅,其实项目县的领导和老师们也大都有点怕她,主要原因是她观察细致、思维严密、语速极快,在大家想找点理由蒙混过关的时候,常常被她抓出或提前堵住。后来,同学们发现她知道的东西太多,她因此被学生比喻为一台越大容量、高速运转的计算机。再后来,同学们发现跟马老师在一起,是否能学到东西、能学到什么东西,主要取决于自己提了什么问题。我们都还清楚地记得,她提醒同学们在做项目时,要注意不少男同志上了厕所不洗手……

“重建更美好”项目实施的这个时期,也是我国学前教育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等,都是在这个时期酝酿、颁布的。“重建更美好”这个项目也是教育部的领导们和儿基会陈学锋老师与灾后搞了“流动幼儿园”的冯晓霞老师、还有王化敏老师等一起直接去了最远的松潘考察,确定了在五个县的立项,虽然后期基层现场较少直接出现,但他们都时刻关心着这个项目,在每个阶段与儿基会一起计划、调整策略,为项目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确保了灾区幼儿园教育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