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资讯 > 各地要闻

不做游戏儿童之人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31日
作者:温喜红 张贺红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华东师大教授朱家雄在《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一书中提道:“小孩子做游戏是发生在非常自然的情境下的。我们老师经常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忘记了孩子喜欢玩什么,能玩什么,最适合他的玩具是什么。”“孩子做真正的游戏,你要给他机会,不要去游戏儿童。”读到这儿,我不禁思索:教师到底如何把握尺度,才能使儿童真正游戏,而不是“游戏儿童”呢?

陶行知先生讲:“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一方面,我认为这是告诫我们:教师要善于转换角色,做孩子的伙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选择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我想我们曾经也是小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最热衷的游戏世界里,但随着岁月的推移,却淡忘了孩子最喜欢玩什么、能玩什么、什么玩具最适宜。

思绪又一次飞回童年,我再次站在孩子的角度审视何为真正意义上的游戏。“70后”的同龄人在一起回忆起小时候玩过的游戏,至今仍旧兴奋不已。和一把泥土,摔泥巴堵洞洞,嘴里还念念有词,比一比谁的洞洞大,谁赢的泥巴多,这就是比较大小和多少吧?弹杏核、土块、玻璃球,并创新出多种玩法,不仅锻炼了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而且发展了手眼协调能力。随手拈来一片落叶,叶梗也能成为我们比较力量的玩具。

春天和哥哥姐姐用竹篾、宣纸做风筝,冬天用木板和铁棍儿做冰车,当坐在自己参与制作的冰车上,在冰面上滑来滑去的时候,是多么开心的成功体验啊!这难道不是大带小、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分享吗?和邻居家孩子们爬土墙,上枣树、杏树摘果子,这种高难度的“演习”要远胜于现在的攀岩墙吧?小伙伴们提着篮子去挖野菜,不一会儿垄沟变成了“战壕”,玉米根、小土块变成了“手榴弹”,野菜地就成了“两军交战的战场”,尽兴后握手言和,各自拎着满满的野菜回家喂猪去了。这样的投掷练习惊险而又刺激,百玩不厌。

类似的游戏举不胜举,没有成年人的安排、干涉、指导和参与,也没有昂贵的玩具,有的只是随处可得的简单材料。当时虽不知这些游戏对我们的发展有何益处,但我们就是这样无拘无束地玩着,快快乐乐地生活着,蓝天碧草之间,我们肆无忌惮、畅快淋漓、自主游戏。

教育家陈望道说:“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由此可见,游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现代化信息快速发展,天然生态环境被高楼林立所侵占,孩子们自由玩乐的空间日渐缩小,邻里的小伙伴被防盗门所阻隔,电视、电脑、手机游戏替代了昔日的草根玩具。

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们真正的游戏在哪里?”面对现状,幼儿园及我们幼儿教师的责任何其之大!为孩子们创设条件,还孩子们真正的游戏,就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去实践,我想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是学会放手。幼儿游戏时,不要轻易指导或打断他们,给他们自由,让幼儿快乐地玩。二是创造条件。合理安排一日活动,给予幼儿真正游戏的时间与空间。活动区可从主题背景、教学延伸中脱离出来,焕发活动区存在的真正价值,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进行真正的游戏。三是顺应发展。既然我们难以读懂幼儿,不妨做一个观察者,适时转换角色,变成他们的玩伴,适度参与,进一步靠近幼儿、了解幼儿。

我们要给幼儿机会,让他们真正地在游戏中学习、成长,做一个儿童游戏的助推者,而不要做游戏儿童之人。

(作者:温喜红、张贺红,单位: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一幼儿园,《中国教育报》2017年07月16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