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课程研究

课程质量提升之路(下)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04日
作者: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与特教研究所 张晖     来源:《学前教育》幼教版2017年2期

——以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为例


通过支架4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园生活活动

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与价值

 

支架4:尝试一餐两点由幼儿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

要求:打破“安全”的束缚,用“怎么让孩子更具有自主安全意识”去代替“孩子不安全怎么办”,用课程的思路去解决生活问题,尽量减少教师干预,支持儿童制订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儿童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

过去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或是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指导,仅把进餐作为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来要求;或是重视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为幼儿的进餐服务好。幼儿园尝试自主进餐,就是让教师思考在进餐、点心活动中是否有被教师忽略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

幼儿自助点心和进餐,能够主动地学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做事的顺序,获得分享、轮流、排队等内化的社会性发展。教师通过实施幼儿自主进餐活动,体会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观,同时能把这个认识迁移到其他生活活动中,组织幼儿的盥洗、入园、离园、午睡等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发现幼儿的学习能力,相信幼儿,把更多的自主权还给幼儿

通过这个支架的实施,老师们可以发现幼儿能够自己盛饭盛菜,并自己端到座位上。实际上,通过自主进餐的改变,更应该引发我们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以往的教育是否低估了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否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性。自主进餐绝不是一种形式,我们要通过自主进餐看到孩子具备的能力,更应该相信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相信孩子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体会不同年龄班幼儿的不同能力水平

教师也可以体会到,尽管幼儿具有能力,但是小中大班幼儿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充分认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不同特点,去研究儿童,给予幼儿能力范围内的主动权。因此,同样是自主进餐和自助点心,不同年龄班的做法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要研究提供怎样的环境、材料和策略支持不同年龄段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减少等待时间

一日生活环节包括过渡环节采用幼儿自主的方式进行,不仅还给了幼儿自主的权利,还能减少等待的时间。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整齐划一,集体一起开始、一起结束,是为了组织好幼儿。这种方式不仅没有给予孩子自主管理自己的机会,而且等待的时间很长。实施自主进餐、点心,以及如厕、洗手、喝水等等,可以减少幼儿的等待,减少幼儿的无效活动,这也是衡量一个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方面。

案例三:自助进餐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中二班   

观察时间:2016.6.3 11001130

者:崔莉芳

观察实录

孩子们有序地进入盥洗室小便、洗手,没有推挤现象。等待期间,幼儿听轻音乐在活动室走线,值日生分发筷筒、毛巾,教师分发筷子与碗。取餐区分为两个区域,每组幼儿双向4排排队自助盛餐。今天的餐点是馄饨,幼儿在盛取的过程中,按需自取,边盛嘴里边数“2个、3个、4个”,教师没有进行任何干预。幼儿依次取碗盛馄饨后,回组内用筷子就餐,吃完碗内馄饨后继续排队加餐(由于对馄饨的喜欢,有加餐两三次的幼儿),幼儿在用餐中有轻声交流,保持桌面及地面洁净,用餐完毕,会把餐具分类归放到指定的位置。

分析与反思

今天的盛餐过程相对盛饭、盛菜要简单一些,幼儿的动作都比较熟练,懂得自律、自我控制,不急不躁。幼儿表现出一定的数概念,知道自己要吃几个,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够再添。用餐期间,允许幼儿轻声交流,增进了幼儿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幼儿有自我服务的意识,饭后能够自己收拾。

调整策略

1.有些幼儿进餐速度较快,可提醒幼儿逐步领悟和掌握咀嚼、吞咽的技巧。

2.值日生制度是很好的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以后可放手让值日生分发筷子。

3.教师应该和保健老师一起制订一个控制饮食的计划,监督实施。另外,一定先和家长商量,因为在具体操作中,有的家长对超重的危害意识不到位。

(此案例由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二泉实验幼儿园提供)

 

 

 

通过支架5课程从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经验

 

支架5:每所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机构、基地、材料、有专长的人员等),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在课程资源地图中提供3处幼儿园周边的课程资源介绍,及依据《指南》预设有可能引发的幼儿的学习及经验(分年龄班)。

◆追随幼儿经验,为生成活动做准备

这个支架所要求做的课程资源地图,实际上是引领教师关注幼儿生活的环境,用幼儿的视角去看周围的环境,即引领教师更多地从关注教材转向关注幼儿的经验。这个支架将教师研究文本教材的视角转向研究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和需要,为生成活动做好准备。

 

◆从幼儿的经验出发,预设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载体,不同的幼儿园由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课程内容是不一样的,但不同地域、不同地区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幼儿的周围生活是课程内容的来源,是幼儿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幼儿学习的最终结果。幼儿周围生活中有价值的、值得幼儿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是这些内容幼儿在园三年是学不完的。因此收集课程资源的目的是做有准备的课程,把幼儿周围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作为幼儿的学习载体,让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将《指南》作为追随幼儿经验的依据

课程资源并不是找到即可,要依据《指南》分析这些资源中有可能引发出的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或依据对本班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预设幼儿会关注的事情、幼儿的兴趣和经验的指向。《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完整的,要从五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出发分析资源的价值,预设幼儿的发展。对于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不同年龄班的孩子会以不同的视角感受和探求,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准备中,同样的资源应分别从小中大班的年龄特点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进行分析。

 

案例四:河海菜场

 

河海菜场距我园200米,里面有个现场制作常州大麻糕的小摊,它成为孩子们参观菜场时“人气最旺”的一角。好多孩子聚在小摊前观看师傅现场做麻糕,或三两交流,或凑上前去闻一闻,或盯着师傅手中变幻的面团“发呆”……这让作为常州特产的大麻糕产生了课程教育的重要价值:对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大麻糕制作过程讲述自己的发现;通过品尝大麻糕喜欢常州的美食;通过分享交流知道大麻糕是常州特产。中大班的孩子可以尝试自己购买材料感知了解相关食材;自己和面制作体验物体变化,并在分享交流和合作体验中积累沟通、动手操作、探究发现的经验……

(此案例由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提供)

 

 

 

通过支架6在一日活动组织中尝试实现观念的改变

 

支架6:尝试实行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除了餐点和午休时间,其他时间允许老师根据活动需要灵活调配。市县两级教育管理部门不统一规定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表,全园是否统一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由幼儿园自行决定。教师安排时间的原则是:建立稳定、有规律的一日生活流程,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场地(户外场地、专用活动室等)由老师们根据活动需要,采用预约、协商的办法解决,不提倡幼儿园统一排表。如果幼儿园一下子做不到自主安排时间,可以先尝试:每天由教师主导发起的集体教学活动不超过1次;加大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个班级的户外游戏材料和活动不少于5种;区域游戏时间不少于1.5小时,每个班级有6个左右的游戏区域,允许儿童自己创造玩法。

 

◆ 认识到稳定、有规律、自主的一日活动流程对幼儿的意义

支架6实际上是引领幼儿园通过一日活动的安排,尝试在整个课程实施推进中实现一种观念的改变,认识到稳定有规律的一日活动流程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因为在幼儿阶段,稳定的生活常规有利于大脑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是保护幼儿大脑,促进大脑发育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稳定、有规律的一日生活安排能给予幼儿情绪的稳定和安全感,也有利于幼儿习惯的养成。

另一方面,弹性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的时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把更多的自主权给幼儿园,园长能够把更多的自主权给老师,老师能把更多的自主权给孩子。弹性安排作息时间,就是要减少环节过渡时间,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

 

◆ 从课程的角度思考一日活动的安排

怎样从课程的角度去思考一日活动的安排?在一日活动的安排当中,如何给予幼儿自主学习和自主游戏的空间?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到底如何安排?如何去体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都是在这个支架实施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

一日活动流程的安排是否有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去研究,看看在一日活动中幼儿的等待时间、有效活动的时间有多长。一个好的一日活动安排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的时候,孩子的等待时间一定是最少的。

◆ 一日活动安排体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支架6要求“每天由教师主导发起的集体教学活动不超过1次……”,是为了帮助老师实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的理念,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游戏,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动,自己掌控自己的活动。

 

案例五:

怎样做可以让幼儿多一些自主游戏的时间

 

在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中,幼儿园思考了一系列问题:游戏活动、学习活动每个年龄段应该如何安排?如何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一次户外活动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动静如何交替?小中大班该如何体现年龄特点?集体活动还需要吗?现有的资源如何充分发挥作用?等等。幼儿园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克服固化的理念和做法,克服管理上带来的挑战,从根本上改变实施策略的惯性思路。尽管在一段时间内经常变换一日活动的流程不利于幼儿,但幼儿园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日流程调整到最优化。以下分别是最初方案,第二次、第四次、第六次、第十一次,终于实现了在目前状态下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

原来的日程活动安排

上午

730750  

教师上班

750855

晨间活动、早操

855925  

谈话、上午点心

930945  

教学活动

10001050  

区域活动、课题活动

中午

10501100  

餐前整理

11001210  

午餐、散步

12101430  

欣赏、午睡

下午

14301500  

起床、下午点心

15001515  

教学活动

153016:00  

散步、户外活动

1600       

幼儿离园

 

上午

800820  

入园接待、区域游戏(自选)

820830  

晨谈

830910  

户外游戏、区域游戏、自主早操(自选)

910930

 自助点心(自选)

9301010  

户外游戏、学习活动(自选)

10201100  

活动量小的户外活动、游戏活动(自选)

中午

11101150  

餐前整理、午餐(幼儿菜谱介绍员介绍)(自主)

11501210  

餐后散步(幼儿设计餐后散步的策略和方法)(自由)

12101420  

午睡(睡前倾听优美诗歌、散文、音乐)

下午

14201500  

起床整理、午点(自创起床苏醒操)

15001540  

游戏活动(室内外游戏)(自选)

15401550  

整理离园

 

小班

中大班

时间

活动内容

时间

活动内容

800820

入园接待、自选活动

800820

入园接待、自选活动

820900

区域游戏

820900

户外活动

900910

早操晨谈

900910

早操

910930

点心

910940

晨谈点心

930950

学习活动

9401010

学习活动

10001050

户外活动

10201100

区域游戏

10501150

餐前整理、午餐

11101150

餐前整理、午餐

11501220

餐后散步

11501220

餐后散步

12201420

午睡

12201420

午睡

14201450

起床整理、午点

14201450

起床整理、午点

14501520

自选游戏

14501530

户外活动

15301550

户外活动

15301600

自选游戏

15001550

场馆活动时间

15001600

场馆活动时间

15501600

整理物品,离园

16001610

整理物品,离园

 

小班

中班

大班

时间

活动内容

时间

活动内容

时间

活动内容

800820

入园接待

800820

入园接待

800820

入园接待

820900

区域、户外

820900

区域、户外、场馆

820830

晨谈

900940

区域、户外

910920

晨谈

830900

集体活动

9501000

晨谈

920945

集体活动

910950

区域、户外、场馆

10001020

集体活动

9501030

区域、户外、场馆

9501030

区域、户外、场馆

10301110

区域、户外

10301110

区域、户外、场馆

10301110

区域、户外、场馆

11101150

餐前整理、午餐

11101150

餐前整理、午餐

11101150

餐前整理、午餐

11501220

餐后散步

11501220

餐后散步

11501220

餐后散步

12201410

午睡

12201410

午睡

12201410

午睡

14101450

起床整理、午点

14101450

起床整理、午点

14101450

起床整理、午点

14501540

区域、户外

14501540

区域、户外、场馆

14501540

区域、户外、场馆

15401550

整理、谈话

15401550

整理、谈话

15401550

整理、谈话

1550

离园

1550

离园

1550

离园

 

730  

值班教师和保育员到岗

730800  

孩子和家长陆续来园

家长护园队和教师接待幼儿

教师帮助幼儿整理物品

800850  

第一时段区域(户外)活动

850900  

晨谈

900950  

第二时段区域(户外、场馆)活动

9501020  

学习活动

10201100  

第三时段区域(户外、场馆)活动

11101150  

餐前整理、午餐

11501220  

餐后散步

12201415  

午睡

14151450  

起床整理、自主午点

14501540  

第四时段区域(户外、场馆)活动

15401550  

整理记录分享

1600  

离园

 

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循环往复的、有内在规律的过程,因此幼儿课程游戏化项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到幼儿园的课程目标,从空间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到一日活动的安排,从教师的教育策略途径和手段到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从对幼儿的观察到对幼儿学习发展的观察和评估,从自然资源到家园社区的合作等,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宏观的课程系统。这样的六个支架,给了老师们六个支点或是六个路径去改变固有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为推动整个幼儿园课程改革做好前期准备。

推动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模式,因主体的不同有三种。第一种是行政模式,行政模式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六个支架的实施就是这种模式。第二种模式是草根模式,是幼儿园自己根据内部发展需要而进行的课程改革,是自下而上的推进课程改革。第三种是平行的示范模式,是有专家团队研究引领的课程改革。在课程的发展当中,只有当这三种模式形成合力时,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才会最为有效。而合力形成的重要前提是这个课程改革所有的参与者具有共同的价值观、责任感和目标。第三种模式是合力中的中坚力量。首先,既要推进行政发起的改革,还要通过研究帮助幼儿园产生改革的内需,从幼儿立场出发,理清观念,不断修正观念,引领实践的正确方向。第二,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搭建桥梁,不是简单地去评判幼儿园做得好还是不好。第三,从课程的宏观背景出发,帮助幼儿园解决微观层面的实践问题,而不能就事论事,就形式做形式,就内容做内容。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就是三种模式的整合。两年来,江苏省的幼儿教育从理念到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批147所项目园就像星星之火,带动各市县都在践行《指南》。尽管有迷茫、有疑惑、有困难、有不足,但课程改革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