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学习故事

小猫钓鱼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1日
作者:刘伟丽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观察时间:2015423

观察对象:妮妮

观察地点:小班活动室

观察者:刘老师

 

发生了什么(注意):

妮妮,区域活动时,你走到活动室外过道上的钓鱼区,在大塑料筐里拿起一个小猫头饰戴在头上扮“小猫”,然后拿起钓鱼竿站在走道边的“鱼塘”,开始玩“小猫钓鱼”的游戏啦。只见你把钓鱼竿放在“小鱼”上,瞄准“小鱼”想要钓上来。可是,鱼线太细了晃动得厉害,好一会儿也没把“鱼”钓上来。我想,你会不会也扔了“鱼竿”,不钓了?因为陈老师说,昨天强强就是这样试了一下就去其他区玩了。

这时,让我惊喜的“哇”时刻出现了,只见你蹲下来,把“鱼竿”对准“小鱼”。

但很快的,你发现蹲着钓“鱼线”太长,会碰到地面。于是,你又站起身换了一个姿势,两手紧握,努力稳住手中的“鱼竿”。尽量不让“鱼线”摇动。再次让栓在“鱼线”上的“鱼饵”瞄准“小鱼”,然后一动不动地持着“鱼竿”,眼睛紧紧地盯着“小鱼”,十分专注地等待“小鱼”上钩,你不但会想办法而且还很有耐心哦。

又是一个5分钟过去了,调皮的“鱼饵”在“小鱼”头上微微晃动,就是没钓到“小鱼”。我真担心你会放弃努力和坚持,陈老师已经按耐不住了,想过去帮帮你。我拉住了她,示意她再等等。于是我们都忍住了,想看看接下来你会做什么?只见聪明的你一直在微微调整着“鱼竿”,终于让晃来晃去的“鱼线”稳稳当当地对准“小鱼”一吸,终于成功地钓起一条“小鱼”!你开心地笑了,对着一旁的我和陈老师叫起来:“钓到了,钓到了”。我们俩同时冲着你点点头,竖起赞许的大拇指。

这次的成功让你信心大增,于是,你不停地往返走道两边,用刚才的方法钓起“小鱼”,然后按“鱼篓”上的数字往里面放“鱼”。你的手眼配合协调和控制能力真是不一般哦。

因为钓鱼区设在走道上,在你认真钓鱼的时候,有小朋友从活动室出来到室外的美工区,也有美工区的小朋友进活动室拿材料。走道上不时有小伙伴进出,可你并没有受影响,仍旧专心地钓起“小鱼”放入“鱼篓”。你知道吗?整整30分钟的时间里,你执着地把细细的、不停晃动的“鱼线”一次次瞄准“小鱼”,坚持不懈地“钓鱼”,成功地钓到一条又一条“小鱼”。贴有数字“1”到“5”的五个“鱼篓”里都装着“小鱼”,而且一点儿也没放错,我真佩服你!你的专注、坚持、克服困难的毅力真是太让我惊讶啦!

 

学习了什么(识别):

1、妮妮,今天的区域活动你选择了“小猫钓鱼”。“鱼线”又细又长,“鱼竿”稍微抖动,“鱼线”就不停晃动,“小鱼”可难上钩啦。对小班的你是个很大的挑战呢,可是你没有气馁,也没有退缩放弃。真是一只做事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的“小猫”啊,我喜欢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2、你还是只“聪明的小猫,”会动脑筋想办法:一是变换钓“鱼”的姿势,找到最佳钓“鱼”的角度。二是尽量稳住手中的“鱼竿”。你知道“鱼竿”稳了,“鱼线”就不会晃动,才容易钓上“鱼”来。三是要把“鱼饵”瞄准“小鱼”,这些可真是“钓鱼”的好方法。老师惊喜地看到小班的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的很强。

3、从你把钓起的“小鱼”放入贴有数字的“鱼篓”里,数字“2的“鱼篓”装两条“鱼”,数字“3的“鱼篓”装三条“鱼”,我就知道你已经认识数字15,并且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你的数数能力和动手能力超出了我的想象。

4、你在反复把“鱼饵”对准“小鱼”的“钓鱼”过程中,很快地发现“鱼饵”会吸住“小鱼”的头,虽然你还不能说出磁铁会吸住铁制品的原理,但是你已经了解其中的秘密,这个发现让你学会运用这一原理“钓鱼”,钓的“鱼”越来越多,钓鱼游戏越发顺利开心了。

5、设在走廊上的“钓鱼区”可是小朋友进出的通道,但你并没有因为小伙伴的走动而受影响,始终专心地玩着“小猫钓鱼”的游戏,你的专注力太让我惊讶啦,陈老师告诉我,做你喜欢做的事情时你会很认真。我也认为作为一个小班的小朋友,你的专注、坚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是不简单哦,你真的很棒,老师欣赏你!

 

机会和可能性(回应):

1、妮妮,我和陈老师都为你今天在区域活动中的出色表现感到高兴。我们商量了,可能是“鱼线”太细,不稳定,容易晃动,“鱼”就不容易钓。而且只有一把“鱼竿”,所以强强和其他小朋友就不玩“小猫钓鱼”的游戏了。应该多准备几把“鱼竿”,并且“鱼线”的粗细不同、有软有硬,有长有短。这样,你就可以选择适合的“鱼竿”钓“鱼”,“鱼”应该会比较容易钓上来吧。其他小朋友也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选择“鱼竿”钓“鱼”,一定会有很多小朋友喜欢玩的。

2、小伙伴们的进出并没有影响你玩“小猫钓鱼”的游戏,你是个用心学习的好孩子。但老师想走道上的“钓鱼区”还真是要换换地方,这样,文文他们就也能专心玩“小猫钓鱼”的游戏了。

3、你发现了“鱼饵”会吸住“小鱼”,老师告诉你,其实“鱼饵”是磁铁做的,你可以去试试,除了能吸住“小鱼”还能吸住其它什么东西呢?还可以邀请小朋友一起试试看哦。

4、在下次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来试试把不同颜色的“小鱼” 钓上来后放在相应颜色的“鱼篓”里,比如:红颜色的“小鱼”放在红颜色的“鱼篓”里。并且红颜色的“鱼篓”里贴数字几,就要装几条“鱼”哦,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难?不过,我觉得你能行!

5、你能把你钓鱼的好方法告诉强强、文文和其他小伙伴吗?或者你教他们怎样拿稳“鱼竿”,怎样让“鱼饵”对准和吸住“小鱼”,让更多的小伙伴也能像你一样钓起许多“鱼”,他们一定很开心,很佩服你的,你的好方法对小朋友会很有帮助的,我相信,也期待着!

 

老师的反思:

这是我去幼儿园时观察到的一个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场景。我深深感受到只要老师给予孩子机会和时间、充分信任、耐心等待、适时的鼓励和肯定,你会看到一个主动的、积极的学习者。即便是小班的幼儿,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是超乎想象的,有无限的可能性,你会发现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

1、“注意”是前提:

活动现场的“注意”,让我们静下心观察幼儿的学习过程,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从儿童的视角思考场地设置的合理性,材料的难易度和挑战度是否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等问题。比如:走道上设置活动区的干扰性,钓鱼工具提供的欠妥性等。

2、“识别”是关键:

准确“识别”年龄段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比如:小班幼儿是以独自游戏为主,“小猫钓鱼”的情境化游戏符合幼儿在玩中学、游戏中学的学习特点。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感知、体验、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在妮妮身上呈现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倡导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倾向: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有较强的探究能力、数学感知能力和精细动作的发展较好等个体特点。

3、“回应”是支架:

依据《指南》里科学领域的目标和典型表现,联系幼儿学习行为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发现妮妮掌握和建构了这个年龄段数学的关键经验,如:“一一对应”的方法,认识数字15并理解实际意义,具备“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并能在实际中运用。因此让我们思考可以尝试增加到二维难度以及拓展材料其他性能的学习。在此“注意”、“识别”基础上做出的“回应”才能有效地支架幼儿下一步学习的可能性,使活动真正对幼儿的发展有价值。

4、“发展”是归宿

从这个活动中可以看出妮妮具有积极的学习心智倾向,她的专注力和不畏惧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学习心智是老师应该重点关注和鼓励的,长此以往,定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通过这个学习故事,我更深刻地相信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教师应该带着学习的心态去观察孩子、读懂孩子,发现孩子。采取改变环境空间设置,调整活动材料等适宜的策略进一步回应和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