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资讯 > 各地要闻

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学前教育难题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01日
作者:胡兆燕     来源:中国财经报
      近日,全国各地在学前教育领域开始了新一轮发力。

  甘肃省政府2016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的全省学前教育免(补)保教费资金9.18亿元,已于3月18日全部拨付至各县区;山西省财政及时下达农村幼儿园改造资金3840万元,改善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条件,确保今年农村幼儿园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四川省财政2016年计划投入资金8.3亿元,用于落实学前教育阶段的扶贫攻坚任务和支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资源;江西省南昌市财政资金不断增加,2015—2016年安排2.04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打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力争到年底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2%。

  业内人士表示,学前教育对促进社会公平、扶智脱贫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高度重视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难题。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显示,5年来,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达到4000亿元,每年平均800亿元。

  建立学前教育“五有”财政投入体制

  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印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方位制度设计,出台十条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和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一揽子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城市学前教育薄弱环节;自2011年以来,以县为单位连续实施第一期、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在有5年完整数据的10个样本县中,对农村学前教育投入的经费增长了1011.5%。自2011年开始,各地均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并陆续制定相关政策,将生均公用经费作为学前教育专项财政投入。

  全国人大常委、国家督学庞丽娟表示,“国十条”不仅明确要多渠道加大投入,而且首次明确建立学前教育“五有”财政投入体制,即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二期行动计划进一步指出,财政性投入要最大限度地向农村、边远和民族地区等倾斜。中央财政连续5年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和四大类7个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城市学前教育薄弱环节。

  庞丽娟评价说,“五有”财政体制的建立,大大增加了学前教育经费总量。截至2015年,中央财政已投入870多亿元,地方财政投入3000多亿元,全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从2010年的1.7%提高到了2013年的3.5%,这是历史性的突破,打破了此前10余年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教育财政性经费比例长期徘徊在1.2%—1.3%的局面。

  有关资料显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区域。5年来,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以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为例,5年来,该区域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共有乡镇959个、行政村12499个,2009年仅有546所幼儿园,2014年增加到1287所,共增加741所,增幅高达135%。农村幼儿园的增幅超过城区,2009—2014年县城幼儿园增加了86所,农村幼儿园增加了655所。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已达到84.12%。

  推进财政支持学前教育机制创新

  为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扶贫攻坚的投入和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各地财政部门积极推进财政支持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学前教育购买服务、运用民办公助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建设公益性幼儿园试点等,实现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向多途径、多模式转变。

  记者从四川省财政厅了解到,为尽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四川省财政厅联合教育厅出台《关于推进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导和推动全省财政系统大力开展学前教育购买服务。2015年,四川省购买学前教育学位资源19.2万个,相当于533个12班制的标准公办幼儿园规模。预计2016年全省学前教育购买学位个数将突破20万个,财政投入资金将增加到3.5亿元。

  据四川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实际开展的情况看,全省开展学前教育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和人口相对较多的地区,且主要在城区范围内开展。据统计,2015年,四川省开展学前教育购买服务的地区已达17个市(州)、22个扩权县,较2014年8个市(州)、10个扩权县的实施范围明显扩大。

  “通过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对民办园的服务条件、服务质量、服务时间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这样‘倒逼’承接主体加大自身投入,并利用政府购买服务支付的资金,大力改善办园条件,培训教师基本技能,提升办园质量。”四川省财政厅相关人员介绍说。

  另据了解,江西南昌积极创新改革思路,通过PPP等模式,实行公办民营,设立专项奖补资金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破解学前教育发展瓶颈。

  业内人士表示,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是政府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一种新方式,同时是目前在学前教育社会化的大环境下比较可行的政府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途径。

  通过立法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当前,学前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如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实、利益多元化和需求多样化的市场环境、一些地区产业变化带来的外来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针对这些新情况,一些地方通过立法,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如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法规——《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通过立法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

  记者了解到,江苏省积极从法律层面探索学前教育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明确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比例;根据学龄前儿童数量分布、流动趋势、保育教育需求等因素,制定和实施幼儿园布局规划,满足学龄前儿童就近入园的需求;同时,充分考虑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实际,解决城镇及城乡接合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立法推进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构建科学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体系。

  专家指出,破解学前教育难题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一些地方已经做出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方面,我国各级政府积极扶持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教办园、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初见成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