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课题研究

幼儿园园本课程管理之“加减策略”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25日
作者:陈亚军、全芳芳     来源: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幼儿园

        课程,被称为教育的“心脏”。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有赖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幼儿园对于课程的理解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管理样式。在新《纲要》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从强调教师传授学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强调儿童的发展和一般能力的获得,课程的管理也就从注重课程的标准化和统一性转化为注重幼儿园课程开发和发展的多元化和自主性了。由此,出现了“园本课程”——幼儿园根据各自特点开发和确立的课程。可在每个幼儿园制定“园本课程”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偏差:课程理念的偏差、实施策略的偏差和主体地位的偏差等等,暴露了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和课程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在课程管理转型中走“园本化”之路?

  如何实现科学而有效的园本课程建设?


  我们的课程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市实验幼儿园本着对幼儿生命的珍视和发展权利的尊重,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作为园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从幼儿园层面上,对课程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定位,通过组建清晰的课程建设组织,构建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抓实规范的课程过程管理,实行民主的课程管理方式,形成了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课程实施框架和科学、规范、特色、有效的园本课程,优化了课程管理的方式,促使每个幼儿个体最大限度地获得主动、和谐的发展。

  一、形成建设体系,倡导“课程加减”
  为保证课程的“园本化”并保证有效实施,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幼儿园建立了课程管理的三级研究组织。三级组织各司其职,实现了对课程的规划、研讨、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有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也有自下而上的意见反馈,通过双向的互动,对课程进行删减、补充,合理调整,使之日臻完善。


  1.课程规划组——园级层面。负责规划幼儿园的整体课程框架,根据幼儿园课程发展远景与课程目标以及各年龄阶段学期目标确立课程框架与组织形式。

  2.课程研讨组——年级层面。根据幼儿园总的课程规划,结合大、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组内教师特长,以年级组为单位,具体研讨课程中的主题实施,并组织实践观摩和问题研讨等。


  3.课程实施组——班级层面。班级教师结合班内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后,融入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学风格,进一步拓展课程的内容,创新课程的开展形式。


  二、丰富课程内涵,完成“课程加法”
  市实验幼儿园坚持“课程结构变中求稳,课程实施稳中求新”的课程“园本化”宗旨,结合该园绘本阅读特色和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做到“全面优化基础性课程,规范特色课程和丰富选择性课程”,从三个方面拓展课程的内涵。


  (一)基础课程实现育人根本
  在目前配套教材《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使用过程中,该园发现了存在着的一些不足,如课程中科学领域计算的设置缺少系统性、连贯性,艺术领域音乐律动的活动安排太少,课程的适用性、实用性也有所争议,经过多次的讨论、商议,从培养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角度,决定融入其他优质内容,凸显本地本园的特色,有效利用和完善课程资源。


  (二)特色课程促进多元提升
  近年来,该园一直致力于开创园本特色课程的研究,确立了“依托经典绘本  彰显园本特色  促进幼儿发展”的课程指导思想,通过幼儿绘本阅读的研究,养成了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了幼儿想象、创造、审美和语言表达等多元能力的发展,还汇编了绘本阅读教案集,构建了绘本阅读教学的课型模式。根据“幼儿的一日皆课程”的观点,实验幼儿园设置了特色课程的三条教育途径:一是单列式绘本阅读,如集体阅读、小组阅读活动等;二是渗透式绘本阅读,如通过阅读区、语言区、美工区进行专门阅读活动的渗透或补充;三是亲子共读,设立“亲子阅读日”、开设“亲子阅读书吧”等。


  (三)选择课程凸现个性发展
  选择性课程是体现尊重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为了使选择性课程更有效、更符合幼儿需求,该园分三个步骤来实施幼儿的选择性课程。第一步,前期调查。由幼儿推荐课程项目,每个年级选出六种幼儿欢迎度最高的课程,作为本年级的选择性课程。第二步,双向选择。主张每位幼儿都参与选择性课程。每班先将年级组内选择性课程的内容告知幼儿,让幼儿自由选择,教师根据幼儿的个性特长可略加调整。第三步,课程实施。每周确定一固定时间组织活动,保证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选择性课程的开展,给予了孩子一个展示特长、挖掘潜能的舞台,促进了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三、精练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减法”
  课程管理是幼儿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与幼儿教育成效尤其是幼儿的发展直接相关的一项管理工作。在具体的课程管理过程中,实验幼儿园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和分析,摈弃了一些低效的、不太适合本班幼儿的内容,实现了课程的最优化。


  1.优化——活动前的课程审议。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前,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体对教材进行审议,分析课程的目标能否与幼儿的发展相对应,及时对课程进行归纳、诊断、整理,了解课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结合园所实际以及本土文化,删减极少数不适合本园、本班实际的内容,补充适合的教学内容并调整主题目标,使主题目标落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


  2.完善——活动后的课程评议。课程实施后,分析和评估课程实施后幼儿的发展状况,幼儿参加活动后获得了哪些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加等,对困惑的教学活动进行再次审议,标注出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内容,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调整活动方案,明确下阶段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使得课程实施质量的提高成为教师们的自觉意识。在一学期主题活动全部结束后,将所有资料按规定的要求整理成主题课程文本资料,供其他年级组参考和创造性使用。


  四、实行民主管理,追求“加减平衡”
  在实验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强调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为教师创设开放、互动的空间,给予教师相应的管理权,支持教师对课程“灵活加减”。


  1.教研管理权。教研组是课程管理中最富活力的学习型团队,实验幼儿园创新小组教研活动,给予教研组自主管理权,倡导以“小专题研究”为抓手,围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探索研究,挖掘适合孩子的教育教学内容或方法。


  2.教学自主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因此,只要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对孩子的发展是有益的,作为管理者,就要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允许教师在一日活动形式、类型上进行调整。


  3.弹性处理权。在课程管理中,每周、每个主题给教师留下20%的生成空间很有必要。每个老师可根据各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周活动预设安排表。这些活动计划和主题活动计划都是弹性的,各班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调整活动进程,还给幼儿生成活动权,在预成中生成,在生成中调整。


  实验幼儿园在实践与反思、传承与发展中,努力构建与幼儿园课程改革相适宜的课程管理模式,搭建了“稳定中有弹性”的课程框架,在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幼儿发展评价有一个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灵活选择与编排内容、优化教育行为、完善课程评价、创新管理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