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语言教育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初探

发布日期:2014年11月05日
作者:蔡尹     来源:海南省文昌市文城中心幼儿园

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而幼儿期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迅速,但由于受教育方式、生活环境、性格形成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语言发展的差异越来越明显。有的幼儿灵牙利齿、能言善辩;有的幼儿则词不达意、怯于表达。幼儿教师应抓住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条件,因势利导,多种途径加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以听说故事为抓手,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

(一)通过听故事,提高幼儿理解能力,积累幼儿语言表达语汇

幼儿天生喜爱听故事,可以说是百听不厌。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这个心理特点,充分利用一日活动时间,坚持让幼儿每天欣赏一个以上童话故事,扩大幼儿听说的时间。教师可通过讲故事,听录音故事,也可以请幼儿讲故事等方式,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是从对话过渡到独白,在听故事活动中,小中班的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多模仿故事中的对话,说说“假如是自已,还可能会说些什么?”而中大班幼儿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让幼儿讲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尤其是大班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发展形容词的关键期,可以让幼儿说说“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等方法拓展幼儿的语汇。

(二)通过讲故事,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让幼儿轮流讲故事是使所有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机会得到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在班里举办“故事沙龙”,教师先将班里的幼儿排好讲故事的顺序,给他们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然后轮流讲故事。故事的题材可以是以前听过的故事、自己编的故事、亲身经历,可以是童话、事情、笑话等。通过“故事沙龙”活动,鼓励每个幼儿参与到讲故事的活动中来,不但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比如: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很喜欢讲故事,在讲故事时声情并茂,还配上许多滑稽的动作,幼儿听得津津有味。可是有一次,班上小朋友对他提出了意见:“你讲的故事乱七八糟的。”“你讲的故事怎么没有结尾呀,明明讲小白兔的事情,怎么讲到后来没有小白兔了呢?”教师乘机引导幼儿:故事要有情节,讲故事要围绕中心,不管讲几件事,都要有开始,发展和结尾。从此以后,幼儿在编讲故事时都能认真去思考,逐步学会创编一个完整的故事了。

(三)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听故事-画故事-讲故事》,提升幼儿的语言创造能力

想象和创造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幼儿是先有再造想象,再有创造性想象。幼儿有了丰富的表象,才能加速再造想象的发展。《听故事-画故事-讲故事》活动通过让幼儿“听、画、讲”三个环节,培养了幼儿的语言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在特色活动《听故事-画故事-讲故事》中,教师要求幼儿将听到的故事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可以选择画多个情节或其中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情节。然后把自己画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有的幼儿能以听的故事为蓝本进行复述,有的幼儿则续编或创编出了更加精彩的故事。例如幼儿在听完故事后,画了以下作品,完成后又向老师和同伴讲述了图片中的故事。

 

 

故事《鸡的一家》作者讲述道:从前有一只大公鸡,它喔喔喔地叫。有一只母鸡,它叽叽叽地叫。然后大母鸡生下了小鸡。小鸡们自已的事情自已做,有的自已捉虫子吃,有的自已玩游戏。

 

 

      

故事《碗屋》作者讲述道: 有一天4只小老鼠出去玩,闻到了香味,是花香?不是。是饼香?不是。它们看到了一只大碗。小老鼠用树枝爬上了碗,一下子把碗里的蜂蜜喝完了。有一只大狗熊看到了说:“谁把我碗里的蜂蜜喝完了?”小老鼠说:“对不起,狗熊大叔,这个碗还给你。”大狗熊说:“送给你们了。”小老鼠把碗当成了房子,有窗户,可以打开看风景,还有楼梯、阳台,阳台上还有花。下雨的时候,可以在上面游泳,游泳池旁边还有一个加水器。

二、以区域角为依托,创造幼儿语言表达环境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运用环境和学习的机会。

(一)创设幼儿互动的语言区环境。

教师在语言区中应着重为幼儿创造“使用语言”的互动环境。一是创设日常交际语境。比如,在主题活动《SOS》中,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用自制电话进行交流,于是我把幼儿自制的电话都投放在语言区里,让他们自由交流。二是创设家庭化环境。语言区里铺上了泡沫地垫和靠垫,这样幼儿就可以享受家庭化的宽松环境,在这里,孩子们畅所欲言,哪怕是集体活动中一直不响的孩子,也都敢大声说话了。三是借助影视设备帮助幼儿讲话。比如,利用扩音器让幼儿感受扩音效果,激发说的兴趣,尤其是一些胆小怕羞的幼儿,通过耳麦扩音增强了自信心。

(二)创设语言特色的美工区环境

美工区的操作性非常强,也是最吸引幼儿的场所。教师往往要求幼儿在美工区安静操作,失去了一个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创作前说说对自己作品的规划,在创作后说说自己作品的内容等方式,使幼儿有话可说。再比如我从主题活动中得到启发,将班级特色课程与美工区结合,创设了一个“《我的自制小书》加工场”,运用美工区的各种材料,通过绘画、粘贴、拓印等手段,创作美工作品。同时,把幼儿画的故事做成系列书籍——《我的╳╳小书》,让幼儿给小书取一个名字,并贴上封面和作者。最后放到阅读区,让小书的作者讲述书中的故事,鼓励幼儿间互相交流、评价。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语言表达的愿望。如图所示:

我的自制粘贴小书《我的洞洞发现小书》

 

    

    

    

    

 

    我的自制故事书《桃树下的小白兔》  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内容:

    小白兔从山坡上走下来,它看到桃树上有桃花掉下来,它说:“我要把这些桃花送给我的好朋友。” 

    小白兔捡到了桃花,它把花瓣扔出去,送给好朋友。 

    小鸡收到了桃花,把它作帽子戴在头上挡太阳。 

    小蚂蚁收到了桃花把它当作船去旅行。 

三、以人为本,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

“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个别交流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幼儿各自的特点及发展水平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差异性的教育,给予不同层次的学习机会,促进幼儿有话可说、愿说、敢说,说透彻,真正做到所有幼儿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一)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讲话

一百个幼儿一百种语言,教师要区别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讲话。一是针对性格内向、胆小或口吃的幼儿,我们更多是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心、理解、引导与帮助,而不是简单地教幼儿说、让幼儿说,甚至忽视他们的存在。教师从一对一的聊天开始,使幼儿逐步产生想说的愿望,并慢慢地敢说、爱说。比如在种植活动时跟他聊聊自已是怎么给植物浇水的;在游戏时适当地和他开个玩笑;多给他一个拥抱等。二是针对攻击性较强的幼儿,这类幼儿往往存在心理障碍,不会跟同伴正常交往。教师一方面要倾听他们的想法,允许他们为自已辩解,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他们用语言去解决矛盾。三是针对依赖性较强的幼儿,教师要“主动出击”,主动对他们提问,应用亲切的语调以及运用和蔼的目光等手势语帮助孩子消退胆怯和不自信,鼓励他们勇敢地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而应该肯定其一个方面,保护他们的自信。

(二)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引导幼儿讲话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多考虑怎样让幼儿说话的机会最多。比如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提问,先进行小组讨论或互相交换意见,再进行单独发言,以满足全体幼儿讲话的愿望。再比如,在编讲故事活动中,绝大部分幼儿只是个听众,为了提高幼儿编故事的技巧及参与的积极性,我就采取了让幼儿猜故事情节的方式。教师把故事设计成一连串问题“树上有一只小鸟,它想干什么呢?A在树上唱歌; B到草地上捉虫吃; C在天上自由地飞翔”,请幼儿选择。然后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公布答案。猜对的幼儿总是欢呼雀跃,幼儿编故事的积极性提高了。再以此类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是以提问、选择的方式进行的。在问题的设计上,有的具有逻辑性或常识性,要幼儿认真思考推理,有的具有随意性,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思考的平台,对于那些能力弱、不愿讲的幼儿,教师要有意将他的选择答案编进故事里,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对童话编讲的兴趣,促使每个幼儿都有能力参与进来。

(三)积极的回应或评价幼儿讲话

语言能力并非天生的,也不是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记取和模仿获得的。幼儿在与外界沟通时,总是尝试着运用自已的语言。为此教师不应该去“教”语言,而应该是以回应、评价、去支持幼儿的大胆尝试,不断储存起语言运用中的有效“资源”,最终驾驭语言。幼儿在语言交际中得到的回应和评价应该是随时随地的、真实诚恳的、自然和谐的。只有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他们才会大胆地运用、积极地运用、主动地运用。比如在课堂上,教师不刻意追求幼儿发言多么准确或者优美,不刻意打断孩子的话而要求他说“完整”、“说对”、“发音正确”,让每一个孩子说说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让幼儿互相倾听对方的发言,相信孩子会在交往的过程中有效的自我调整,使幼儿更加敏感主动地吸收,加工和输出语言信息,促进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语言渗透在幼儿的一切社会行为之中,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组织好集体教学活动,更应该高度关注幼儿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的语言学习和发展,通过各种手段,让幼儿在愉悦自信中发展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和表述能力。

 

考文献:

   1.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年

2. 李燕、赵燕 主编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8年10月

3.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资料手册   2003年5月出版

4. 程自秀  教师如何运用激励性语言,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数字中国网站

5. 许丽萍 让语言区更受孩子们的喜爱  学前教育   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