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美术教育

在趣味性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色彩感的实践探索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16日
作者:吴晶晶     来源:福建省军区机关幼儿园

    人的审美感官,主要是视觉,通过视觉可以看到各种色彩、各种美的事物。而美术教育活动就是一门视觉艺术,它是由线、形、色、构图组成的。

             在小班幼儿的眼中,世界是绚烂多彩的,是色彩斑斓的,而且小班幼儿首先就是从色彩开始萌发对美术艺术的兴趣的。他们好奇心强,喜欢鲜艳、艳丽的色彩。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就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欣赏水平,引起幼儿愉快的体验,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素质。因此在小班的美术教育中,我们以《纲要》精神为引领,注重培养幼儿的色彩感,在趣味性的游戏中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引导他们以和谐的色彩来表现和创造周围的世界

    一、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色彩的美,接受色彩的刺激,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观察是进行美术活动的源泉,只有通过观察美的形象才能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美,为美术活动积累素材。小班幼儿对色彩感受力很强,喜欢红、黄、蓝等颜色的东西。探索在小班幼儿学画时,我并不急于教他们画什么,而是利用幼儿园内的自然环境经常带他们参观红的、黄的、紫的等颜色的花,去玩色彩鲜艳的滑滑梯,去捉草地上各种各样的小虫,带幼儿参观幼儿园老师和孩子一起布置的墙饰,欣赏环境中色彩的美,从认识最基本的三原色(红、黄、蓝)开始,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色彩的艳丽,让幼儿接受周围环境中色彩的刺激,经过一系列美术欣赏活动,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色彩还是比较敏感的。特别是我们幼儿园的生态环境更是色彩丰富的。春天我带他们到娃娃城散步,他们看到一排一排的桃树,问我这是什么树,可是没过几天,红色的桃花开了,吸引了孩子的目光,我就想到可以通过一个趣味性的游戏“大家来找茬“等方式来找不同,激发幼儿发现不同花瓣的色彩。我们在通过原来欣赏桃树的照片和实物桃树比较,让孩子们发现桃树没开花和桃花开得时候不同的色彩。而后再让孩子回家找找不同花有什么颜色和桃花的花瓣颜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孩子通过散步、捡桃花等活动,发现原来桃花自己本身的颜色也不一样,不是只有粉红色的,他们告诉我有嫩粉红色,有桃红色,有浅粉红色。一大片一大片的粉红色围在一起像公主裙,更趣味性游戏中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周围环境不同色彩,激发了对色彩的兴趣。

 

      

 

 

         二、开展大量的趣味欣赏活动,扩大欣赏面,引导幼儿感受色彩的魅力    

    鉴赏能力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组织幼儿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寻找色彩、感受色彩。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中,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碧海拍浪、奇花异草、鸣禽走兽、雨后斑驳的彩虹、夜晚缤纷的霓虹以及观察社会大家庭中各民族的服饰等等,这些五彩的色调能直接给予幼儿美的感受。在欣赏周围环境的刺激下,我们还提供不同题材的名人名作,或者是为社会公认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作为欣赏的内容。我们把作品分类出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三大类主题,比如树、花还有水果。这些艺术作品有水墨画、民间艺术、西洋画、版画等。如花的我们就找了很多如王慧萍的蓝牡丹,默林的绿牡丹、吴冠中的桃花、李平的郁金香、万伟民的水仙花还有奥利弗的花。这些作品中国画强调笔墨的趣味、浓淡相携、色彩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工笔画讲究笔触的细腻。民间艺术中如剪纸等,以其质朴大胆功利的色彩渲染作品,吸引幼儿;西洋画以色彩鲜艳,不断流动变化的现代派作品为主,以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色彩表现力吸引幼儿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这学年我们就开展了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和几米的作品系列、绘本等。通过课件制作,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欣赏,我们班还加入了版画的欣赏。对小班的幼儿来说,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艺术的别样风采,感受艺术的多样性,有的层次分明、有的纹路清晰、黑灰对比,用比较法和油画棒画和水粉画进行对比。让幼儿在游戏中观赏,在观赏中欣赏到美的感受。提高幼儿鉴赏美的能力,为审美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再逐步鼓励幼儿模仿,继而创造自己的作品,表达他们对美的感受。

 

 

 

 

          三、了解颜色变化的过程,逐步引导幼儿由随意涂色到搭配涂色,发展幼儿审美表现能力

    上学期,我们组织幼儿进行给小熊刷房子,给水果照相等等游戏活动,让幼儿认识三原色,并运用到美术作品中,小班的幼儿喜欢涂涂画画,所以玩中认识色彩对幼儿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小班趣味美术活动有很多形式,如吹画、染色、喷洒印画、印章画、版画、脱线画、水流画等等,小班的吹画和弹珠画是最常见的,吹画活动我们就用趣味性的游戏制作万花筒开始,先用装有颜色水的滴管在画纸上滴几点颜料水,然后用吸管对着画纸上的颜料水用嘴吹气,使颜料水在画纸上流散开来。此外,还鼓励幼儿在画纸的不同位置滴上不同的颜色水,再从不同的方向吹,画面上的颜色相互流淌融合,这就创造出色彩斑斓的万花筒。我们今年开展的美术活动,都运用了三种趣味的游戏法,第一种是色彩重组法,用一幅有形有色的版画,把颜色全部去掉,只留形,让幼儿变换色彩,创作出不同色彩基调的作品,感受不同色彩带来的不同美。第二种是比较模拟启发法,同样画一幅画,老师出示的范图就有五幅以上,让幼儿在比较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进行模拟创造。还有一种就是合作游戏法。虽然小班的幼儿还不能很好合作,但是教师有意识的帮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比如全家去摘果子,每个幼儿不同的角色如爸爸、妈妈、姐姐、宝宝一起在一个大树上涂上不同颜色的果子、给小熊家刷房子等等主题,引导幼儿在相互帮助相互启迪,相互补充,尝试很多自己原先不敢或者不愿意尝试的色彩表现。启发与诱导出更多的构想和创作欲望。在指导幼儿涂色时,刚开始可一物体用一种颜色,接着引导幼儿尝试将每种物体用线条分割后涂上不同的颜色,幼儿边画边观察不同色彩相搭配的效果,积累初浅的颜色经验。在相近色的搭配上将相近色彩也用上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这样适合小班幼儿理解的语言,让幼儿涂色时引导幼儿用某种颜色统一画面,形成主色调。具有某种色彩倾向的主题画,如画“向日葵”时,可让幼儿大面积地使用红色、黄色和橙色,形成暖调,突出渲染过年的热烈气氛。画“叶脉”时,可引导幼儿自选三种固定的颜色涂各种叶子的花纹,那么整个画面色调协调,能给人和谐的美感。同时教师还要逐步引导幼儿了解运用三原色的对比色,红绿、黄紫、蓝橙,这样在绘画过程中,幼儿用协调、对比的搭配方法涂色,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鲜明、美丽。

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很多的方法适合小班的幼儿,如:选择比较法、对比法、添补法、自由表达法、改错法等等,在上“画味道”的活动中,我就让幼儿通过品尝不同味道的食物,用颜色表达出来,有的孩子吃到薄荷糖,就知道用蓝色表现出来,有的孩子吃到姜糖就用了红色和橙色来表现自己的感受。让幼儿通过自由表达的方式表现自己的色彩的感知起。在上“红黄蓝的构成”这节课时,我们就通过添补法,让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颜色,加上那些颜色效果会不一样,通过小老鼠玩画格子布的形式,把幼儿对色彩不同搭配的感觉表现出来。这些结合趣味性的游戏,让小班幼儿认识颜色,了解颜色的冷暖、深浅的不同,初步学习配色,了解颜色的转化过程。懂得只要色彩搭配得好就能达到美的效果。从而能有效创作自己的作品,表达对美的感受。

   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应鼓励幼儿大胆地选择多种颜色作画,不要用单一的色彩表现画面,不要用生活中固定的颜色框架去局限幼儿的思维,如太阳一定是红的,鸡的羽毛一定是黄的等等。幼儿对生活的感悟带有情绪色彩,对所画事物的好恶也能决定其用色的变化,如有的孩子非常喜欢花,就将其涂抹上五彩的色调,有的幼儿讨厌某些事物,就常用暗色涂抹,教师应引导幼儿用心灵去表现画面的色彩,丰富绚丽的颜色将给予幼儿愉快的感受,我们教师要尊重幼儿个人的色彩风格。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都会有不同的个人色彩风格。例如林宇轩小朋友在涂色《树叶》时,她使用了黑色画叶子,这时,我没有强求孩子使用原来的绿色,更没有打击幼儿的色彩意识,而是问她:“你为什么要用黑色呢?”她很自然地说:“我喜欢黑色!”于是我引导说:“你的树叶涂成黑色是不是树生病了,我们请啄木鸟帮他看看病,病好了就帮他换上绿色的衣服吧,过一会,我又画只小兔和他用游戏的口吻说,帮树穿花衣服吧。在树叶的外围再加上一圈彩色的衣服,整个画面又带给他不一样的感觉。总之,趣味的游戏,让孩子感受不同的色彩。即聚共识,又有个性,一举两得。

 

 

 

 

      

            小班幼儿在绘画方面处于涂鸦阶段,绘画技能较弱,而对于色彩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我们在美术活动中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多方位,多元化地运用各种手段、形式,为孩子提供有丰富色彩的环境与条件,尊重孩子个人的审美倾向,提高孩子的色彩能力,增强孩子的审美情趣,使其有独特的个人色彩风格,创造性地表现美。